从西晋末期到南北朝时期中段,期间被称为中国历史上“五胡十六国”时期(公元304~439年),即后世所称“五胡乱华”、“衣冠南渡”、“士子南迁”的特殊历史时期。
这一时期,发生了一则并不太引人关注却对石家庄一带后世发展、改写历史的重要事件——安乐垒的诞生。据史料记载:“晋永和七年(公元321年,书圣王羲之生活的年代)八月,前燕慕容隽遣恪(慕容恪)攻中山,魏中山太守侯龛闭门拒守,恪南下常山,军于九门(晋以郡为国,时九门县属常山国)……,翌年(公元322年),燕慕容恪筑安乐垒于九门”。
太原桓王慕容恪
为什么说被称为十六国第一大将、军事战略家慕容恪筑“安乐垒”事件,被称为改写常山国历史的重大事件呢?自中山武王(在位时间约公元前414年~公元前406年)修建东垣城,到赵武灵王收复东垣城修建神女楼,再到秦始皇置东垣郡,刘邦平定陈豨叛乱(公元前196年),改东垣名字为“真定”,东垣郡也改为“恒山郡”(后避汉文帝刘恒讳易名“常山郡”)。东垣一直是常山郡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到了北魏始皇三年(公元398年),魏王拓跋珪“幸真定,移常山郡治于九门安乐垒”,至此,有八百余年历史的东垣城开始从辉煌走向衰落。约过了二百年,至隋朝开皇十六年(公元596年)“于九门安乐垒置常山县(今正定县前身)”。安乐垒由常山郡郡治成了常山县县治,隶属九门郡(隋义宁元年即公元617年)。
更新时间:2025-09-23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