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北京7月3日消息(总台中国之声记者朱敏)据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炎炎夏日,雪糕、冰激凌、冰棍等冷饮迎来销售旺季。今年,除了传统的雪糕、冰激凌等冷饮外,冻芒果、冰柿子、冻凤梨、冰杨梅等冻水果悄然出现在便利店、社区超市等零售终端以及线上平台。这种给水果披上雪糕“外衣”的冰品,主打纯天然、无添加,吸引不少消费者尝鲜。在一些地方的部分店铺,此类冻水果冰激凌销量已突破3万件。冻水果何以斩获今夏新宠?
您注意到没有?无论是线下商超的冷饮冰柜里,还是线上冷饮专区,今年出现了不少冻水果类冰激凌。记者在福建省三明市一家冻品连锁超市看到,一整颗芒果串在一根木棍上,像是一支芒果形状的雪糕,售价为5元;冻杨梅则被分为50克装和125克装两种规格,价格分别为1元及3元。市民赖女士告诉记者,前段时间,自己偶然发现了这种冻水果冰棍,吃了一次感觉不错。
赖女士表示:“主要还是觉得是用真的水果冻起来的,配料表上除了水果以外,没有‘任何添加剂’,比较天然,又可以满足自己夏天想吃冰的东西的心情。”
不仅在南方,北方一些消费者也对冻芒果雪糕情有独钟。山西太原市民薛女士就是其中之一。
薛女士说:“相对来说,它比较纯天然、无添加,配料表干净一点,保留了芒果的原汁原味,咬一口满满的都是芒果的香甜,口感软糯。”
记者还注意到,除了这类纯水果直接冰冻,还有一些水果配合少量奶类混合冰冻成一款水果冰激凌售卖。比如冻荔枝酸奶,是由新鲜荔枝去核,倒入酸奶冰冻出售,外观可爱,令人垂涎欲滴。
山西省吕梁市某品牌便利店负责人张泽泽告诉记者,这段时间,冻芒果、冻凤梨、冰杨梅等冻水果冰激凌吸引了不少消费者,它们以“配料表极简”为卖点,为夏日消暑增添了新选择。
张泽泽介绍:“这些冻水果雪糕不仅口感清爽,而且消费者觉得更加健康,因此受到了不少消费者的青睐。像这款冻芒果雪糕,芒果味浓郁,入口即化,非常受欢迎,我们店每天都得补货。”
采访中记者发现,与线下一样,冻水果系列冰激凌在网购平台的销量也十分可观。不仅有冻芒果、冻杨梅,还有冻草莓、冻蓝莓、冻榴莲和水蜜桃等,部分店铺的累计销量已突破3万件。
消费者开始青睐冻水果冰激凌,很多人看重的是其简单的配料,追求健康饮食。《2024中国青年消费趋势报告》显示,与上一代消费者相比,“90后”和“00后”更注重预防性健康管理和保养。大家对健康饮食的关注,推动了创意新品持续涌现。农业农村部食物与营养发展研究所研究员朱大洲指出,相比于新鲜水果,冻水果营养成分差别不大,相比于高脂高糖的传统冰激凌,冻水果冰激凌更为健康,不失为炎炎夏日里一个替代的选择。
朱大洲说:“冰激凌它是含有奶油,脂肪含量也高,糖的含量也高,现在实际上把冷冻水果加到里面,做一部分替代,做成冰激凌跟冷冻水果的混合物,相对来说它这个里面的糖含量或者脂肪含量就会降低很多。如果说我们里面不加冰激凌的成分,直接让他吃冷冻的水果块,那就更健康了。其实我觉得这个应该是在炎热的夏季替代传统冰激凌雪糕的一个很好的方式。”
其实除了零添加的卖点,人们也发现,部分冻水果吃起来比新鲜版的口感多了一层惊艳,冰爽与甜味的完美融合,刺激味蕾,回味无穷。对此,朱大洲介绍,这种感觉其实有一定的科学依据。
朱大洲解释:“很多水果是甜的,这个甜它主要的糖有蔗糖、果糖,还有葡萄糖,特别是对于有一些果糖含量比较高的水果,比如西瓜,在常温下吃的时候感觉到不是特别甜,但是你把它放到冰箱里面冷藏之后,你会觉得这个西瓜就更甜,这个实际上是果糖一个物理特性,就是果糖在温度降低的时候,它那个甜度值会升高,所以我们吃起来会感觉它更甜。比如西瓜,还有无花果、荔枝、哈密瓜、苹果、葡萄、梨这些它里面果糖含量要高一些,对于这些水果来讲,冷冻以后它那个口感会更好。还有一些比如像桃、杏、李子,这些水果里边它那个糖主要就是蔗糖,所以对于这些水果来讲,温度降低,那个甜味的变化不是很大。”
有人说,我自己在家把水果放冰箱冷冻不就可以了吗?为什么还有这么多人要专门买冻水果吃呢?市场上的冻水果跟自制的有什么不一样?冻水果冰激凌,能否从网红单品向长销品类演进?
在社交平台上,不少网友分享了自制的冻水果冰棍,这类主打“纯天然”冰棍制作起来也非常方便,通常是将水果洗净去皮后,密封装袋放进冰箱冷冻。不过,朱大洲指出,工业化生产的冻水果技术和自制的还不太一样,它的冰晶颗粒更小,对水果细胞损伤少,口感更胜一筹。
朱大洲介绍:“冻水果实际上有两个工艺,首先要把它冷冻,完了之后它也有的可能要解冻。咱们自己买回家之后放到冰箱冷冻室,一般属于比较缓慢的冷冻,这种情况下它产生的冰晶颗粒就比较大,可能会把水果里面那些细胞刺破。解冻之后,你会发现这个水果口感就不太好。工业化生产就会采用这种技术叫速冻,它产生冰晶的颗粒就比较小,对细胞的损伤、对致垢的影响就很小,在解冻之后,对于口感就没有太大变化。”
此外,并非所有水果都适合冷冻食用,复旦中山厦门医院临床营养科负责人王新月提醒,自制冻水果要注意挑选。
王新月说:“我们建议选择水分含量没这么大的,质地本身比较细腻的,甜度比较高的,像芒果、香蕉、榴莲、荔枝、杨梅、葡萄等都是不错的选择,但是水分含量比较大,口味偏酸的,像橙子、猕猴桃、柚子、枇杷等这种冷冻起来可能口感没这么好。”
福建省三明市沙县区急诊科主任李志强还提醒,自制冻品要注意保存时间和方式,以免引起肠胃不适等问题。
李志强说:“不是说进了冰箱以后就是万能的,冰冻水果如果在冰冻前没有清洗干净,或者在冷冻的过程中储存不好或者储存的时间过长,也会导致一些细菌或者霉菌滋生,容易引起胃肠道的不适,导致急性食物中毒,急性胃肠炎,引起腹痛、腹泻、电解质紊乱等等这些疾病,另外,有的水果含糖量比较高,对于糖尿病等一些患者可能不利于血糖的控制。”
河南省郑州市妇幼保健院营养科副主任杜素宁表示,冻水果冰激凌保留了水果的天然营养成分,符合消费者对健康的追求,但食用需“有度”。
杜素宁表示:“每天一般不超过二百克,儿童需要是减半的。饭后的一个小时到两个小时去吃,尽可能不要空腹。一定要注意看看它的包装是不是完好的,有没有变色变质。从营养的角度上来说,其实生冷刺激的这些东西,建议大家尽可能少吃。”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对于一些商家而言,冻水果冰激凌为店铺带来一定的客流量,尤其是线上平台,这种新品类更容易吸引年轻消费者尝鲜。也有一些商家表示,目前而言,冻水果冰激凌在整个冷饮销售中占比较小,传统平价雪糕仍为主力。朱大洲表示,事实上,在日韩等国家,吃冻水果非常普遍,我国新鲜水果供应充足,让冻水果成了小众选择。
朱大洲说:“在日本、韩国,冷冻水果还是挺普遍的。因为我国是水果大国,水果生产基本上一年四季都有,所以说我们中国消费者也比较幸运,一直能吃到新鲜的水果。但是像日本、韩国它们很多水果都是进口,要吃到这种新鲜的应季水果,相对来说还是难度比较大的,对他们来讲适应了吃那种冷冻的水果,这就类似于咱们吃冷冻海鲜。”
值得注意的是,如今,只装冰块的冰杯也作为单品出现在零售和批发市场。目前市面上的冰售价参差不齐,大多数的价格区间是相同重量饮用水的1-3倍。《2025中国都市消费行为白皮书》显示,冰杯销量连续两年增速300%,一线城市人均年消费冰杯达48杯,冰杯的市场渗透率正在不断攀升。专家表示,冰杯满足了新生代的情绪价值、话题感与社交属性,随着各大企业强势入局,冰杯行业也会进入一个百花齐放的周期。而冰杯产业想要走得更远,相关行业规范和质量控制必不可少。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央广网”客户端。欢迎提供新闻线索,24小时报料热线400-800-0088;消费者也可通过央广网“啄木鸟消费者投诉平台”线上投诉。版权声明:本文章版权归属央广网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转载请联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
更新时间:2025-07-04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