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几百块就能拿下的16G内存,如今价格近乎翻倍;最近,内存价格的疯涨势头,让不少想升级设备的普通人望而却步,甚至有人调侃“现在买内存比买黄金还保值”。这场涨价潮究竟为何而来?会持续多久?和前几年的显卡荒又有什么本质区别?
难免有人会把这场涨价潮和2021年的显卡荒对比,毕竟都是“刚需配件价格翻倍”的场景,但两者的底层逻辑和未来走向,其实天差地别。当年显卡涨价,核心推手是矿老板——各路资本涌入数字货币挖矿领域,大量抢购消费级显卡,即便英伟达产能充足,显卡也被矿老板和黄牛囤积,导致普通人“一卡难求”。但这种短缺是虚假的,本质是需求端的泡沫:一旦数字货币价格暴跌,矿老板破产、矿卡流入市场,泡沫瞬间破灭,显卡价格也快速回归理性。
而内存的短缺,是实打实的“真缺口”。这次抢内存的不是散兵游勇的矿老板,而是财力雄厚的科技巨头。他们不需要从消费市场抢货,而是直接和内存厂商、一级经销商签订大额订单,相当于从源头截胡了产能。黄牛手里的存货,在这种级别的需求面前,不过是杯水车薪。更值得警惕的是,科技大佬们已经蠢蠢欲动,大概率会跟进上马类似“星际之门”的超级AI项目,未来内存需求只会持续激增,缺口可能进一步扩大。
至于涨价会持续多久,答案可能不太乐观。有行业分析指出,三家内存巨头要把产能扩产到能从容应对市场需求,至少需要2年时间。更关键的是,AI浪潮不是昙花一现的数字货币泡沫——科技巨头们在AI领域的投入是长期战略,抗风险能力远超靠挖矿投机的矿老板。我们很难想象,奥特曼、马斯克这些人会像当年的矿老板一样,因为行业波动就抛售手里的内存存货。这意味着,只要AI概念不崩盘,内存价格就缺乏下跌的动力。
对普通人来说,这场内存荒的影响远不止“买内存变贵”这么简单。手机、电脑、平板等所有电子产品,都离不开内存作为核心配件,内存成本上涨必然会传导到终端产品价格上。未来一段时间,我们可能会面对电子产品的全面涨价,甚至“性价比机型”的配置缩水——毕竟厂商要么涨价得罪消费者,要么降配维持价格,两难之下,最终成本大概率还是会转嫁到用户身上。
与其纠结“现在该不该买内存”,不如认清一个现实:我们可能正在见证一场史无前例的“内存荒”,而且这或许只是开始。AI技术的爆发式增长,正在重构科技产业链的供需逻辑,曾经不起眼的内存,如今成了制约AI发展的关键资源。对于普通消费者,短期内如果不是刚需,不妨暂时观望;如果必须升级设备,也只能接受“花更多钱买更少配置”的现状。而对于整个行业来说,这场涨价潮或许也是一个提醒:核心技术的自主可控,才是摆脱被巨头“卡脖子”、避免价格剧烈波动的根本出路。
更新时间:2025-11-17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