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有一个星期就是端午节了
很多市民开始预订自己喜欢的粽子
桂林街巷里有不少口碑不错的粽子小铺
小编特意整理了“老桂林”推荐的一些粽子店
帮助大家挑选
▼▼▼
长寿粽:
包粽子的第一准则是“舍得”
小店地址:叠彩区环城北一路5号(曼哈顿酒店旁)
推荐理由:传统桂林肉粽,价格实惠分量足。
这家店的面积不到10平方米,如果不是门口小桌上堆放着满满当当的粽子,路过时很难注意到。店里的粽子价格不贵,花生肉粽4元一个,有板栗的4.5元,有咸蛋黄的6元。
老板娘姓邓,街坊们都亲切地叫她邓奶奶。邓奶奶包粽子已经有20多年了,包粽子奉行的第一准则就是“舍得”,馅料舍得加、糯米舍得放,就连绑粽子的草绳也舍得多用几根。正是这样的包粽风格,让她在街坊心里立起了扎实的口碑。
记者打开邓奶奶包的蛋黄板栗肉粽,看到5颗板栗仁。恰到好处的火候让板栗既入味又不软烂,跟糯米一起咀嚼满嘴留香。馅料里的五花肉包裹着一层黑色的芝麻粉,肥肉已经被煮透,完全不油腻,混合着芝麻味的肉香让人欲罢不能。继续多咬几口,包在粽子里面的咸蛋黄也探出“脑袋”,金黄的油脂让粽子香上加香。
施家园粽子店:
没有店名却颇有名气
小店地址:七星区施家园路幸运公寓酒店对面巷子
推荐理由:性价比高,是附近居民早餐的好选择。
这家没有店名的粽子店,店铺在导航软件上没有定位,招牌也只有1米宽,用红底黄字写着“施家园粽子”几个字,平时老板娘就在店门口竖一块手写的牌子,上面写着“鲜肉板栗粽3.5元/个,五花腊肉粽5元/个”。要找这家店,熟客会让你导航搜索“施家园路幸福公寓酒店”,从大门口正对着的巷子走进去就能找到。
记者来到小店时,老板娘朱满荣和丈夫正在包粽子。朱阿姨说,今年是她做粽子的第20年,平时夫妻俩就坐在小房间门口包粽子。她的招牌是鲜肉板栗粽,馅料是黑芝麻五花肉、板栗、花芸豆、豌豆,端午期间会多做一些五花腊肉、排骨、蛋黄等不同口味的粽子。
朱满荣的粽子这么受欢迎,除了美味实惠,还多亏了她包粽子时的一点“小心机”。她透露,自己包粽子时会往糯米里拌进一些槐花粉,这样做出来的粽子更加清香甘甜。
八仙粽子店:
八种配料打造店铺招牌
小店地址:叠彩区抗战路8-2号
推荐理由:家常口味,馅料有“妈妈的味道”。
1999年,微笑堂后巷开了一家“八仙粽子铺”,老板娘林若琼靠自己包粽子的手艺在市中心的“餐饮江湖”里站住了脚跟。2011年,林若琼将“八仙粽”搬到了北极广场附近的抗战路上,从此在桂林的北门扎下了根。
记者来到八仙粽子店时,店铺里正忙得热火朝天。由于临近端午,店里比平时多了不少“团购”的客人,原本供人坐的小桌现在被糯米、粽叶占据,而员工们也都在忙着包粽子。林若琼说,这场景已经成了每年端午前的“固定节目”。
林若琼说,自己很喜欢“八仙”这个名字,加上她包的粽子里面有八种馅料,所以才将招牌粽子和店名都起名“八仙”。刚出锅的八仙粽,有着浓郁的卤香味,粽子里有肥而不腻的卤肉、香糯的板栗和清香的绿豆蓉,三者互相搭配齿颊生香。
秦伯娘板栗粽:
陪伴铁西居民多年的老味道
小店地址:象山区铁西小区铁西一里20号
推荐理由:馅料丰富颇具视觉冲击力。
在“老桂林”眼中,铁西社区是美食的聚集地,能够找到许多桂林“老味道”,粽子自然也不例外。秦伯娘板栗粽这家小店,前身只是马路边的一个小摊,靠着秦伯娘包粽子的精湛手艺,在铁西扎根开店,成为了不少桂林人端午节惦记的味道。现在经营店铺的是秦伯娘母女俩,母亲在铁西一里的店里坐镇,女儿主要在黑山早市摆摊。
店铺招牌的板栗粽,入手感觉特别“稳重”。打开粽叶,粽子上全是大颗的板栗和芸豆。咬到粽子里泛油的咸蛋黄时,咸香的味道混合上豆子的甘甜,让粽子的味道层次又上了一层楼。
屈伯娘松糕:
跟米打了一辈子交道的老板娘
小店地址:秀峰区乐群市场北口
推荐理由:老板娘是米制品专家。
在乐群市场北口,有一个面积不超过10平方米的小档口,平时台面上总是满满当当地摆着年糕、松糕等小吃,其中也包括老板娘做的凉粽。
“1983年我就开始在这摆摊了。”老板娘周玉珍说,她的摊位从没换过位置,虽然招牌写的是松糕,但是只要跟米有关的产品她都会做。“店名‘屈伯娘’是我妈妈,现在传到我的手上,便一直这么用下来了。”
周玉珍做的凉粽金黄透亮,米粒紧紧地抱成团。周玉珍给凉粽搭配的是混合了花生和芝麻的白糖粉,糯米凉粽蘸上香浓甜蜜的糖粉,在嘴里有别样的滋味。
周玉珍说,凉粽的材料只有糯米,想要做好凉粽,泡糯米时就要特别下功夫。“浸泡的时间、包的手法、煮的火候,这些都会影响凉粽的口感。我妈妈过去教我,材料越简单,越考验师傅下厨的基本功。”
彭记担子米粉:
老板娘是街坊公认的“包粽高手”
小店地址:象山区象山街道临桂路6号益兴大厦
推荐理由:老板娘是食堂退休员工,粽子是店铺的明星产品。
这家彭记担子米粉店是彭忠苏和老伴经本勇共同经营的。1997年,彭忠苏从单位食堂内退后,便开起了米粉店。
“我觉得只卖米粉太单调了,所以就开始做粽子。”彭忠苏说,自己包了20多年的粽子,还靠着自己的手艺积累了一批粉丝。
蛋黄瘦肉粽是彭忠苏的招牌产品,浸泡好的糯米和泡涨的芸豆拌在一起,包裹住咸蛋黄和瘦肉,经过高温的炖煮,蛋黄和肉互相渗透,美味混合在一起。
平日里,老两口一天包三四百个粽子游刃有余,到端午前就必须另请帮手了。“团购的都几千几千个地要,我们忙不过来的。”彭忠苏告诉记者,现在儿子和儿媳也经常到店里帮忙,但她和老伴目前仍挑着大梁。在很多人眼中,开店包粽子是份辛苦的活,但她却乐此不疲。
来源|桂林晚报(记者阳聃甫)
桂林市融媒体中心出品
更新时间:2025-05-24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