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欠的钱太多,连利息都快还不起了,可它还真就一副“耍赖不还”的架势。中国没多说话,也没拍桌子,就动了一个手势——开始悄悄减持美债。
这可不是随便卖几张票子,是在撤回压在美国心脏上的一块重砖。2025年3月,中国一口气减掉189亿美元美债,直接把自己变成了第三大债主。
那边厢,美国白宫忙着搞“对等关税”,这边中国直接拆你金融地基。谁说金融战打不出声响?这一下,美元喘不过气,人民币走上台前,局面彻底变了。
2025年春,美国财政部的文件一页页印着债务数字,字越来越密,信心越来越薄。3月,美债到期总额突破9.2万亿美元,仅6月到期的就高达6.5万亿,资金缺口巨大。
美国政府利息支出一年已超1.17万亿美元,高于国防开支,占财政预算比例不断抬升。
2025年3月16日,穆迪公司突然发话,将美国主权信用评级从Aaa下调至Aa1,给出的原因是财政赤字恶化、债务持续扩张、高利率压力加剧偿债成本。
这是三大评级机构中最后一个下调美国信用的。此前,标普在2011年剥夺AAA评级,2023年惠誉也调低评级。
美债规模总额达到36万亿美元,已经超过美国GDP。财政部发言人试图安抚市场,说“美国经济基础稳固”,但当日美债收益率迅速跳水。
10年期美债收益率跌破4.5%,30年期跌破5%。背后原因不止是评级,更关键是市场的共识开始动摇——对美国信用的信任正在转向疑问。
这个时候,中国做了个动作。不是在白宫开记者会,也不是发联合声明,而是静悄悄地,在国际资本流动报告中递出一个数据——3月,中国减持189亿美元美债,总持仓降至7654亿美元,创下15年最低点。
减持动作不是第一次。自2022年以来,中国累计减持超过2800亿美元美债,较2013年峰值下降42%。
减持操作背后的逻辑是避险与战略双重考量。白雪在采访中指出,中国外汇储备多元化,减少对美元资产依赖,是规避地缘政治风险的系统性动作。
同时,中国外储中的美元占比已从2018年的37%降至2025年的24%。释放出来的资金流向包括黄金、特别提款权,以及“一带一路”国家的主权债券。
一边是美国还款压力压顶,一边是中国悄然撤资、调仓避险。
接下来,美国的算盘开始浮出水面——用“关税”堵“债洞”。
2024年4月,特朗普政府宣布实施“对等关税”政策。这次不是为了贸易,而是为了填债务窟窿。4月美国财政预算盈余高达2580亿美元,创下历史第二高,其中关税收入160亿美元,占盈余比重超过6成。
关税成了填补债务缺口的头号工具。不是出口型国家,被动吃下这个账单。最先感受到震动的是中国,因为贸易顺差最大。
中美谈判随即展开。2025年初,中美宣布取消91%的互加关税,并同步暂停实施24%的“对等关税”政策。
表面握手,背后角力。就在谈判期间,中国又推进了减持美债的计划。2025年3月,中国减持了276亿美元的长期美债,占月减持总额的绝大多数。
抛售节奏是“少量多次”,不是为了震荡市场,而是控制风险敞口,同时保持美债作为谈判筹码的活性。
一次性砸盘,会让自己受损;但长期滴水,才能滴穿石头。这种打法,是策略,是手腕,是金融战的深水区操作。
这种“用关税换债权”的游戏,中国不接牌。美国若想让债市维稳,就得尊重人民币地位。
如果强行用制裁方式维持美元霸权,中国就继续做减法——继续减持,继续分散,继续压缩美元影响力。
其他国家的动作也能看出端倪。英国、日本3月增持美债,看似对美表忠,实际上是短期策略,背后依然担心美国长债违约风险。
这种增持和减持的拉扯,构成了当前美债市场的矛盾结构——短期兜底者有限,长期信心者减少。
关税换债务,贸易换信用,失衡结构已经暴露。美债市场不是风向标,而是危险信号器。
下一步,是谁率先退出“美元依赖”?答案已经显现。
2025年第一季度,跨境人民币结算金额达到42万亿元人民币,占全球支付份额6.8%。在中俄天然气贸易中,人民币结算比例超过95%。澳洲对华铁矿石出口中,60%订单转用人民币计价。
不再跟美元结算,不是“去美元化”的口号,而是实际交易发生变化。人民币,从区域货币变成国际贸易的实际结算工具。
上海原油期货在全球交易中占据21%的成交份额,就是人民币商品化的重要平台之一。
这背后,是金融基础设施的变化。CIPS系统已有170家全球金融机构参与,2025年累计交易金额高达600万亿元。
这不是替代SWIFT,而是独立体系的扩张。谁还在看美元脸色?参与人民币系统的银行,不需要美国金融清算许可。
货币结构也在变。中国2025年4月黄金储备达7370万盎司,连续6个月增持,走的是“硬资产+主权信用”的稳固结构。黄金不是增值工具,是信任保底线。
与此同时,美国内部分裂加剧,一些州推进立法,将黄金、白银定为合法货币。这不是“闹着玩”,是对美元信用的内部否定,是美国民间资产避险趋势的体现。
再看中国。外汇储备中美元占比从2015年79%降至2025年58%,逐年下降,没有反弹。资金分散到黄金、IMF特别提款权、欧元区债券以及“一带一路”国家主权债。
中国不是走了,而是换道了。美债那条金融高速,咱们不打算一直交过路费。人民币的国际路径已铺设,正在形成“出口—结算—再投资”闭环结构。
再抛美债!我国成第三大美债债主,少量多次,为人民币国际化铺路.经济2021展望.2025-05-24.
美债遭遇猛烈抛售!美债收益率持续下跌或加剧金融市场波动.期货日报.2025-05-20.
中国3月减持美债189亿美元,债务危机损害美债信用.市场资讯.2025-05-18.
中国加速减持美债,如何影响美国?.彭湃新闻.2025-02-23.
美债危机、全球金融秩序重构与关税博弈——基于中美战略互动的多维度分析.第一财经.2025-04-23.
【中国网评】中国实施稀土出口管制并非“意气用事”.中国网.2025-06-12.
对华关税战松口,特朗普为何突然认怂?.新浪新闻.2025-04-23.
底牌掏空:特朗普真的怂了吗?.观风闻.2025-04-24.
更新时间:2025-07-16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