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制裁6家美企,美军被打中“七寸”,核航母建造或面临停工

9月25日,中国商务部发布2025年1号公告,将洛克希德马丁等10家企业列入不可靠清单,把28家美国实体列入出口管制管控名单。

当美国习惯性地用"长臂管辖"和实体清单压制中国企业时,中国也开始用同样的方式回击,直击对方要害。

这次中国的反制措施可不是随便挑选目标,根据法律法规有关规定,为维护国家安全和利益,履行防扩散等国际义务,被列入名单的企业几乎涵盖了美国军工产业链的关键环节。

洛克希德马丁作为美国最大的军工承包商,其F-35战机、"宙斯盾"系统都是美军的核心装备。

而通用动力公司更是美军核潜艇和驱逐舰的主要制造商。

这些企业被断供后,最直接的影响就是无法获得中国的高精度数控机床、特种材料、电子元器件等关键"两用物项"。

很多人可能不知道,看似强大的美国军工产业实际上高度依赖全球供应链,特别是中国的产能。

以造船业为例,现代军舰需要大量的稀土材料、精密电子元件和特种钢材。中国在这些领域拥有绝对的产能优势和技术积累。

一个具体的例子就是军舰用的特种焊接材料,这种材料看起来不起眼,但对核潜艇和航母的建造至关重要。

中国企业在这个细分领域的技术水平和产能规模都处于世界前列。

断供之后美国军工企业要么花高价从其他国家采购替代品,要么就得重新建立产业链,无论哪种选择都需要大量时间和成本。

美国近日再次宣布向中国台湾地区出售武器,严重违反一个中国原则和中美三个联合公报,严重干涉中国内政,严重损害中国主权和领土完整。

面对美国的挑衅行为,中国的反制可谓恰到好处。

从时间点来看,这次制裁正值美国政权交接的关键期。

此时美国正处在政权交接的关键期,我们打响2025年度,对美国军工企业"卡脖子"的第一枪,既是对拜登4年任期的总结,也是对即将上任的特朗普政府的警告。

更重要的是,中国选择的这个时机恰恰是美国军工订单最密集的时期。

按照美军的采购计划,2025年将是多个重大军工项目的关键节点,包括新一代核潜艇的开工建造、F-35战机的批量交付等。

供应链的中断将直接影响这些项目的进度。

这场制裁的背后,实际上反映出中国制造业地位的根本性变化。

过去中国主要扮演代工厂的角色,在全球产业链中处于中低端环节,但经过几十年的发展,中国已经在很多关键技术领域实现了突破。

以军用电子元器件为例,中国企业不仅能够生产,而且在某些细分领域的技术水平已经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美国军工企业对中国供应商的依赖,实际上是市场选择的结果,中国产品不仅价格有竞争力,质量也完全符合要求。

中美双方在贸易、科技、金融等多个关键领域展开的关税与非关税制裁交锋,不仅对两国自身的产业发展、企业生存、民众生活产生了直接或间接的影响,也在全球范围内引发了产业链重塑、市场波动、国际合作模式调整等连锁反应。

中国这次的反制措施展现出一种新的博弈思路,与美国动辄"全面封杀"的做法不同,中国的制裁更加精准和克制。

既让对方感受到压力,又避免了两败俱伤的局面。这种"精准打击"的方式,实际上更能达到预期效果。

从全球产业链的角度来看,这种博弈模式也在推动各国重新审视自身在全球分工中的地位。

依赖单一供应商的风险越来越明显,多元化供应链成为各国的共同选择。

面对制裁压力,美国军工企业必然会加大技术研发投入,试图摆脱对中国供应商的依赖。但技术突破和产业化都需要时间,短期内很难找到完全替代的解决方案。

同时中国企业也在加快技术升级步伐,制裁压力反而成为了技术创新的推动力。

在某些关键技术领域,中国企业已经开始从"跟跑者"转变为"领跑者",这种技术实力的变化,为未来的博弈提供了更多筹码。

中美军工制裁博的背后,是两国产业实力对比的深刻变化。

中国从过去的被动应对转为主动出击,展现出日益增强的制造业实力和技术自信。

这种变化不仅影响着两国关系,也在重塑全球军工产业的格局。

面对这种新的博弈态势,各方都需要更加理性和务实的态度,寻求合作共赢的可能。

毕竟,在全球化的今天,完全脱钩对任何一方都不是最优选择。

文/编辑:财迷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9-28

标签:财经   航母   中国   美军   美国   军工   中国企业   中美   领域   技术   反制   产业链   核潜艇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