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好不断,需求爆发!周一,液冷走主升浪?空仓满仓看来(附股)

当单颗AI芯片功耗突破1000W,当单机柜功率逼近甚至超过50kW,传统风冷散热已触及物理极限。

是一场由“液体”主导的散热变化——液冷,不再是一种可选方案,而是高密度算力时代的基础设施刚需

这非偶然,而是技术演进、经济规律与政策导向共同作用的结果。

其背后,有三大不可逆的核心逻辑正在推动液冷从“全面放量”。

大家看一下,这一周英维克有多少个涨停了。

市场的关注度是很高的。

这方面是值得我们来关注。

一、技术逻辑:效率的代际碾压,液冷是唯一解

我们先上点物理常识。

水的比热容是空气的4000倍,热导率是空气的25倍。这意味着,同样体积的介质,水能吸收和传导的热量,是空气的千倍级。

你让空气去冷却1000W的GPU?就像让电风扇给火锅降温——看着挺忙,其实没用。

液冷则完全不同。

无论是冷板式还是浸没式,液体直接接触或贴近热源,导热效率提升可达1000倍以上

它能把芯片温度稳在65℃以下,PUE(电源使用效率)压到1.1,比传统风冷节能30%+。

微软的实际部署数据显示,采用液冷后服务器能耗下降5%~15%,同时冷却用水量显著减少,兼顾能效与可持续发展。

谁散热做得好,谁就能堆更多卡,跑更久,训练更大模型。

液冷,就是算力的杠杆。

二、经济账:当机柜>15kW,液冷就开始省钱了

很多人说液冷贵。没错,初期CAPEX(资本开支)是高。

但如果你只看 upfront cost,那你根本不理解数据中心的生意。

我们算笔账。

当单机柜功率超过15kW,液冷的全生命周期成本(TCO)就开始反超风冷;

超过50kW?每天省下的电费,够买一辆宝马5系

这还不算空间节省。

液冷机房密度更高,面积比风冷少20%。

在北京亦庄、上海张江这种地方,每机柜每年省下15万租金,这是真金白银。

更关键的是,液冷系统成本正在快速下降。

冷板式当前单价约4200元/kW,2025年有望降至3000元。

规模化+国内技术+模式不断突破(比如浪潮信息整机柜交付),正在把液冷从“奢侈品”变成“日用品”。

从这点来看,2025是液冷放量元年

中信建投预测:2025年市场规模354亿,2027年破1082亿,三年翻三倍。

三、产业驱动带来的市场需求

目前国内要求,2025年新建大型及以上数据中心PUE≤1.25,这就很明显,因为传统的风冷做不到的(风冷只能做到1.5)

这就意味着后续新建的数据中心,基本上都要用到液冷了。

但是这东西毕竟关系到整个算力,

所以目前头部互联网企业对液冷供应商设下极高门槛,需通过长达18个月的认证周期,包括48小时极限熔断测试等严苛验证。

一旦入围,即形成深度绑定,客户黏性极强。

所以技术生态上,领先企业正构建护城河,这就导致这个行业基本上能选择的公司就不多了。

有弹性的公司比如,欧陆通目前传是进入谷歌产业链。

未来,只要芯片还在加大算力(越来越热),液冷就不会退场。

这不是选择题,是生存题。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绝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引导或承诺,仅供学术研讨。

如果觉得资料有用,希望各位能够多多支持,您一次点赞、一次转发、随手分享,都是小猎豹坚持的动力~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8-18

标签:科技   利好   需求   机柜   空气   技术   芯片   效率   传统   数据中心   液体   板式   功率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