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敢信吗?在美国这个到处讲“自由”的国家,居然真有人敢把富人税率拉到94%。换句话说,大佬们辛辛苦苦赚100美元,只能留下6美元。听上去是不是像段子?可这不是小说桥段,而是当年罗斯福玩过的真事。那一刀下去,不仅震碎了资本家的玻璃心,还硬生生改变了美国社会的运转逻辑。
其实站在今天回头看,这一招有点像赌博。你要是问:“万一失败呢?资本家撂挑子,经济彻底崩盘怎么办?”——没错,风险极大。但罗斯福偏偏就是敢,硬是靠着铁腕手段把美国从泥潭里拽了出来。
危机爆发前,美国是“资本家的天堂”
大萧条之前的美国,说白了就是少数富人玩权钱游戏的舞台。在商业领域,企业巨头们行事往往随心所欲。洛克菲勒、卡内基、摩根,这几个如雷贯耳的名字,便是他们权势与肆意的有力象征,似能诠释一切。
普通人呢?在工厂里打工拼命,连口饱饭都成问题。社会风气竟为“弱肉强食”观念所裹挟,滋生出“穷者咎由自取,富者能力使然”的论调,更有甚者认为政府对此漠不关心,全然无意介入。
你想想,这种环境下,富人和穷人的差距越拉越大,金融投机取代了实体经济。结果如何?1929年,股市雪崩式崩盘,经济危机的阴云迅速笼罩。大萧条如汹涌海啸,以排山倒海之势席卷整个美国,将其拖入黑暗深渊。
罗斯福的“开局三板斧”
1933年,罗斯福走马上任,第一句话就震耳欲聋:“我们唯一需要恐惧的,是恐惧本身。” 但潜台词其实是:“金融寡头们,日子到头了。”
他没有靠演讲忽悠,而是利用炉边谈话直接和6000万老百姓唠嗑,把那些银行家骂成“经济保皇派”,把危机的锅甩到资本家头上。群众的气焰一旦被点燃,罗斯福的拳头就能更硬。
可以说,这三步就是罗斯福给金融资本家的下马威。
真正的大招:税收
罗斯福很清楚,问题不在“钱太少”,而在“钱全在少数人手里”。所以最狠的一刀,就是税收。
说白了,罗斯福就是要让钱“流动”起来,把富豪积累的财富强行抽出来,通过政府转移给普通人,增加消费力,带动生产。
很多资本家骂他搞“阶级斗争”,可在现实面前,他们除了抱怨,真没辙。
罗斯福税改的深远影响
有人说罗斯福是“美国最会打牌的总统”,因为他把税收,从一个财政工具,变成了社会再分配的武器。这套体系的核心思想就是:有钱的人必须承担更多义务。
你别小看这一点,直到今天,美国的税收制度里,“富人多交,穷人少交”的理念,依然是基本原则。虽然税率此后上下波动,但那个“支付能力原则”早已深入美国的政治基因。
换句话说,美国能在后工业化时代依然维持霸权,不只是靠军事和科技,底层逻辑是:社会稳定靠税收制度兜底。
很多人以为税收只是“交钱”,其实背后关系到一个国家的社会契约。罗斯福的故事告诉我们:
所以,当我们今天还在争论“要不要加税”“怎么调节贫富差距”的时候,或许可以回头想一想,罗斯福那一刀砍下去时的决绝。
参考资料:
《FDR and the New Deal, 1932–1940》by William E. Leuchtenburg
《The Age of Roosevelt》by Arthur M. Schlesinger Jr.
美国国家档案馆:New Deal Programs and Tax Policy
更新时间:2025-09-16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