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渝论】两江评 | 网红养生法热度飙升,健康管理需回归理性与专业

盛夏三伏,晒背祛寒湿、居家艾灸、断食辟谷等网红养生法在社交平台掀起热潮,这些方法被贴上“天然”“古法”“零成本”的标签。然而,医生警告与医学案例频频敲响警钟:盲目跟风网红养生,正在让健康养生异化为伤身的危险行为。

网红养生法的爆火,折射出公众对健康的深切渴望,却也暴露出健康知识在传播中存在的扭曲的现象。以“晒背养生”为例,中医理论中确有“夏补阳气”的智慧,但部分博主将“晒背”简化为“正午暴晒一小时”,甚至宣称“晒背等同于高效燃脂”。某社交平台中,数十万条笔记鼓吹“晒背1小时=跑步3小时”,却对紫外线灼伤、中暑、肾衰竭等风险只字不提。浙江一名32岁女子连续9天正午暴晒后导致急性肾衰竭的案例,正是盲目跟风的惨痛教训。医学专家明确指出,正午阳光紫外线强度达峰值,持续暴晒不仅无法“补阳”,反而会引发永久性器官损伤。

更深层的危机在于,网红养生法将传统智慧扭曲为“万能药方”。艾灸、断食等传统方法本需在辨证施治的原则下谨慎使用,却被包装成“包治百病”的灵丹妙药。例如,网传的“坐石墩治妇科病”将热敷疗法泛化,无视阳虚与内热体质的差异,导致更年期女性因高温石墩加剧烦躁失眠;“抱冬瓜睡觉”被渲染为“天然降温神器”,却忽视冬瓜表皮绒毛致过敏、低温伤脾胃的风险。这些方法看似源自传统,实则背离了中医“辨证施治”的核心精髓,将复杂养生简化为粗暴的“一刀切”,最终造成健康问题。

盲目跟风的根源,在于健康信息传播中的“信任错位”。一方面,专业医疗机构的科普内容因缺乏“吸睛”噱头而受众寥寥;另一方面,网红博主用“亲测有效”“古法传承”等话术构建权威,利用焦虑营销收割流量。当“晒背打卡表”建议糖尿病患者“空腹晒背”,当“断食辟谷”被渲染为“排毒圣典”却无视基础代谢规律时,伪科学的危害已远超养生范畴。

让健康养生回归理性与专业,需多方合力。首先,专业医疗机构应强化科普力度,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拆解网红养生法的真伪逻辑。例如,明确晒背的最佳时段为早晨7-9点或傍晚5-6点,时间控制在20分钟至微汗,避免直射头部;断食需遵循营养学方案,绝非简单“饿肚子”。其次,平台应严格监管健康类内容,对夸大宣传、隐瞒风险的行为予以惩戒,切断流量至上的误导链条。更重要的是,公众需树立“健康主权”意识,辨别养生法时,优先参考医学文献、咨询专业医师,拒绝被“零成本”“速效”等标签蛊惑。真正的养生,是建立在个体体质、科学剂量与长期坚持之上的系统工程,而非追逐短期的速成效果。

以科学为尺、以体质为本,让健康养生回归其应有的轨道,让我们真正拥抱身心平衡的长久安宁。

作者:舒朗秋

编辑:曹叶

审核:杨洋

监制:白永茂

华龙网两江评投稿邮箱:liangjiangping@cqnews.net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8-04

标签:养生   热度   理性   健康   专业   艾灸   石墩   体质   盲目   正午   风险   传统   冬瓜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