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州人的一天,多半是从一碗牛肉米粉开始的。不管是老居民还是上学的学生,早上路过米粉店,总会停下脚步喊一声“来碗牛肉米粉,多加点汤”,可见这米粉在大家心里的分量。而这米粉好不好吃,关键全在那碗汤底,好多人都好奇,这汤底到底是怎么做的,为啥能香到让人惦记。
先说做汤底的食材,荆州的米粉店老板都讲究“鲜”字,从来不用冻了很久的牛骨和牛肉。每天天还没亮,店家就会去市场挑新鲜的牛筒骨,得是那种骨髓满、骨头够粗的,还要选带点筋的牛腩肉,这种肉熬出来既有油香又不柴。买回去之后,第一步就是处理这些食材,牛骨要敲开,这样骨髓才能熬出来,牛肉和牛骨都得用清水泡上一两个小时,中间还要换几次水,把血水泡掉,不然熬出来的汤会有腥味,颜色也不好看。
泡好之后就该下锅了,先把牛骨和牛肉放进大锅里,加足量的冷水,水量要没过食材还得高出一截,因为熬的时候会蒸发掉一部分。然后开大火把水烧开,这时候水面上会浮起一层血沫,得用勺子慢慢撇干净,一点都不能留,这一步要是偷懒,汤的味道就会打折扣。撇完血沫之后,就该放香料了,不用那些稀奇古怪的东西,都是家里常用的八角、桂皮、香叶、生姜,有时候会加一点点草果去腥味,但量绝对不能多,多了会盖过牛肉本身的香味。
接下来就是最费时间的熬煮环节,得把大火换成小火,让锅里的汤保持微微沸腾的状态,不能让汤一直滚得厉害,不然水分蒸发太快,肉也容易煮老。熬的时候锅盖不能盖太严,要留一条缝,让里面的浊气能跑出来。一般来说,最少要熬三个小时,有些老店会熬四个小时以上,熬到牛骨上的肉轻轻一碰就能掉下来,骨髓都融进汤里,汤的颜色变成淡淡的奶白色,这时候闻着就已经特别香了。
熬好之后,还得调个味,加适量的盐,有时候会放一点点生抽提鲜,但绝对不会用味精或者鸡精来凑味道,全靠食材本身的鲜味。有些店家还会在汤底快好的时候,放一点点牛油,这样汤喝起来会更醇厚,凉了之后表面会结一层薄薄的油花,但不腻口,早上喝一碗浑身都暖和。
为啥这汤底味道这么浓郁?其实没什么秘诀,就是靠“真材实料”和“耐心”。新鲜的牛骨和牛肉是基础,没有好食材,再怎么熬都出不来那个味;长时间的小火慢熬是关键,得等食材里的鲜味一点一点渗到汤里,急不来。不像有些地方的汤底,用浓缩料包一冲,闻着香,喝起来却没什么层次,荆州的牛肉米粉汤底,喝着能尝到牛肉的鲜、牛骨的香,还有香料淡淡的回香,每一口都很实在。
而且荆州人吃米粉,对汤底的要求特别高,店家要是汤底做得不好,根本没人去吃。时间长了,每家店都有自己的小窍门,比如有的会在熬汤的时候加一点本地的干辣椒,让汤带点微辣;有的会把牛肉单独捞出来卤一下,再放回汤里,让味道更丰富。但不管怎么调整,“鲜”和“浓”这两个核心从来没变过,也正是因为这份坚持,荆州的牛肉米粉才能成了本地人的心头好,连外地游客来这儿,也得专门早起去尝一碗,就为了这口地道的汤底。
更新时间:2025-10-09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