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间万事万物皆有节奏,花开有时,潮涨有律,人之健康,更需分寸。特别步入五十五岁之后,若心跳如鼓、时快时慢,那便是身体给你敲响了警钟。你是否知道?长寿并非偶然,而是在点滴中养成。此中关键之一,便在心率
。老夫行医多年,见过许多“表面不病,实则气耗”的人,心跳节奏乱了,气血便难调。今日不妨一起来探一探:你的心率,还安稳如初吗?
**❶ * 心率若过快,气血虚动,阴阳失调
中医讲“心主血脉”,心如鼓机,节奏应畅而不乱。若心率频频高跳,如战鼓疾擂,哪怕不觉胸痛,实则已耗气伤阴。这种“虚火上扰”,虽无大痛,却损得深沉。
长时间心跳过快,老者常感疲倦、气短、入睡难,这不是年纪之弊,而多是心气亏损,血不养神。你有没有这种感觉,静坐也觉心慌不适?这不是“紧张”,而是“心神不敛”。
尤其脾弱之人,阳不能入阴,白天累,夜里反精神,越睡越浅。怕热盗汗,其根就在火扰心神。而这“火”,未必是上焦之炎,多是假虚实热,因劳累所生。
**❷ ** 心率若过慢,阳不化气,脉象沉滞
有人自豪于心率低,说是“运动员心脏”,殊不知若气血本就不足,跳得太慢非但不补,反倒难通。气如车马,血走四方,若步履顿挫,身体便起阴滞。
尤其五十五岁之后,脏腑功能缓慢,若再心率减弱,易引寒气内生。你是不是冬天手脚凉、早起头晕、坐久易麻?那很可能是心阳不振,脾肾虚寒所致。
中医云“阳化气,气化生”,若无阳之鼓动,则百脉濡滞。这种静而无力的慢心率,看似平和,实则内虚,稍劳就乏,气不上来。
**❸ ** 黄金心率,不快不慢,在七十二上下
心有节,气自顺。我常说,人的心率如打鼓,不紧不慢,方成大音。五十五岁起,要追求的不是“越低越好”,而是平和适中。听过“中庸之道”吧?心之运行正该如此。
一天中早晨至中午,心气升发,心率略快属正常;傍晚夜间则自然放缓,清静养气。如若日夜不分,心率恒快,就如昼夜不歇的马车,再健也要疲倦,下场堪忧。
建议你每日清晨醒来,两手叠放小腹,静静观呼,感心律自知其速。是不是已经忘了多久没关注过自己的心跳了?别小看这两三指头之间的节奏,那可是命脉所系。
**❹ ** 饮食得当,平心维速,藏养正气
想要稳住心率,首在养心。养心不只有“安神”二字,更需要正确饮食与作息的调和。每日少盐少油,脾调则气顺;晚饭不过饱,胃静则心安。
有条件者,不妨食些莲子百合、小米银耳、山药桂圆之类,健脾养心,助于血气归藏。每日子时入睡,清晨寅时渐醒,这便是顺应天地之气运。
你是不是喜欢夜晚刷手机,白天续命靠咖啡?我劝你早做转变,心气来不得半分亏欠,否则日久失调,即便无病,也难享清神之福。
**❺ * 情绪起伏,点燃心火,破坏节律
人之气机,起于七情六欲,怒伤肝、喜伤心、悲伤肺……特别在这年龄段,若情绪波动剧烈,最易牵动心脉致乱,令人食不香、寝不静、血不顺。
那些大起大落的情绪,看似发泄真实,其实是用心神做代价换来的短暂快感。你是否一怒之下失眠、忧愁之时心悸?这些情绪行为,都在“撼动心鼓”。
每天抽空沉肩吐气三十次,闭目静坐五分钟,比吃一堆保健品更管用。一心不宁,百病难调。你愿不愿每日至少给心灵一个完整的“空”?
小贴士:护心稳频,从微改起步
每日固定作息,午休宜短,夜睡宜早。少饮刺激饮料,慎用含激素之食。做好三分运动,一分出汗、两分微喘,不求“量”,只取“节”。
晨起静按内关、神门各一分钟,通经宁心有奇效,不妨一试。食不宜杂,心不宜乱,身不宜僵,这三条若记得清楚,养心自见成效。
结语思慮:心若不稳,人生难安
长寿之人,未必无病,但必定心稳。稳者不躁,不虚,不浮。你有没有偶尔静下心,认真听听自己的心跳?你是否愿意,在躁动中给自己一点从容?
心率,其实就是生命的节拍。不是跳得快才有力,是跳得稳才有福。愿你从每一次心跳中,感受身体的智慧,也愿你从今日起,好好照顾自己的“心音”。
来源:健康养生常识
更新时间:2025-07-08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