瓶装水市场打了一年半价格战:消费者现在既要便宜还要品质

本文仅在今日头条发布,谢绝转载。

从2024年夏天开始,中国瓶装水就陷入了一场持续不断的价格战:2元一瓶的水被打到1元甚至0.8元,量贩装折算下来每瓶不到5毛钱,“9.9元12瓶”的黄牌子几乎成了商超和电商平台的标配。

到2025年10月,这场价格战已经打了一年半,却并没有因为企业“撑不住”而戛然而止,反而演变成一场更深层次的“中场战事”——从单纯拼价格,转向围绕品牌、渠道和产品力的价值争夺战。

在这场战事中,一个颇具戏剧性的结论逐渐清晰:真正的赢家不是把价格打到最低的那一家,而是既守住品质和品牌,又能给出“极致性价比”的头部企业——农夫山泉就是最典型的受益者。

与此同时,消费者并没有“回家喝自来水”,也没有简单地“认价不认牌”,而是把要求升级成:既要便宜,又要好水。

价格战打了一年半,行业从“比谁更便宜”变成“中场洗牌”

这场价格战大致可以划两段:

2024 年:价格全面下探的“前哨战”

农夫山泉重返纯净水赛道,推出绿瓶纯净水,把单瓶价格打到1元附近,线上量贩装甚至折算到每瓶约0.6元;其他品牌和渠道自有品牌纷纷跟进,“1元水”重新在全国铺开。

2025 年上半年:从纯价格战,走向“中场洗牌”

财报显示,农夫山泉2025年上半年实现营收256.2亿元,同比增长15.6%;净利润76.2亿元,同比增长22.2%;其中包装饮用水业务收入94.43亿元,同比增长10.7%,重新回到双位数增长。

同一时间,价格战的“受伤者”却很明显: 华润饮料(怡宝母公司)2025年上半年营收62.06亿元,同比下降18.52%;净利润8.05亿元,同比下降28.63%;包装饮用水收入52.51亿元,同比下降24.1%,远超公司整体跌幅。

这组对比说明两件事: 价格战不是谁最便宜谁赢,而是谁能在低价中守住规模、品牌和结构。

农夫山泉没有躲开价格战,反而是“正面打完”后,份额和利润率都相对站得更稳的那一家。

农夫山泉:价格战里站得最稳的那一个

为什么说农夫山泉是价格战的最大受益者?

可以从三条线来看。

1、业绩数据:水业务“受伤最轻”,公司整体逆势增长

如前所述:2025年上半年,农夫山泉营收256.2亿元,净利润76.2亿元,增速分别为15.6%和22.2%; 包装饮用水收入94.43亿元,同比增加10.7%,在价格战后重新回到两位数增长区间。

相比之下,华润怡宝不仅水业务下滑超过两成,而且包装水占其总营收比重高达84.6%,对单一品类的依赖极强,一旦价格战压缩毛利,几乎“无处可逃”。

2、品类结构:不只“卖水”,而是“水+茶+冰”的多引擎

农夫山泉已经通过多元化战略,让茶饮料业务在2024年前后突破百亿元规模,成为除水之外的第二增长曲线。

茶饮料、高毛利功能饮品,以及正在布局的“纯透食用冰”等新品类,共同构成“水饮互补”的消费场景; 这意味着,即便水这一单品类在价格战中减利,企业仍有其他高毛利品类来对冲。

对比之下: 华润饮料以纯净水起家,在天然水、气泡水等高毛利新品类上布局偏慢,错过了健康升级红利;

当价格战压下来,只能通过降价、压缩毛利来勉强守住份额,很难讲“长远故事”。

3、品牌心智:从“有点甜的农夫山泉”到“天然水第一心智”

在消费观念升级的过程中,消费者对于水源地、天然水、矿泉水等概念越来越敏感,天然水和矿泉水受到更多青睐,而传统纯净水的份额受到挤压。

农夫山泉用了十几年时间,通过“我们不生产水,我们只是大自然的搬运工”等一系列品牌动作,把“天然水”牢牢绑定在自己身上。

在价格战时期,这种品牌心智带来两个好处: 当农夫山泉推出“1元水”或更便宜的量贩装时,消费者往往会觉得“是好品牌在搞活动”,而不是“这个水是不是不安全”; 在中高端矿泉水、天然水价格带,农夫山泉仍然能维持一定溢价,不至于被拖下“全面低价”的泥潭。

消费者:不是消费降级,而是“极致性价比升级”

价格战打了一年半,一个很容易被误解的观点是:“消费者消费降级了,所以只能打便宜水。”

但从数据看,事实恰好相反——消费习惯没变,变的是对性价比的要求。

艾媒智库的调查显示:

在购买包装饮用水时,57.25%的消费者会优先考虑品牌因素;

44.58%的消费者重点关注产品成分和纯净度;

水源地、环保包装、品牌价值观、甚至产品的“社交属性”(比如是不是社交场景中的“体面之选”)都越来越重要。

这说明几点:消费者没有回到“只喝白开水”的时代,瓶装水仍是日常刚需。

大多数人并不是“只看谁最便宜”,而是在熟悉的头部品牌里,挑价格更划算的那一款。所谓“消费降级”,其实是消费者通过更精打细算的方式,去追求“既要低价,也要品质”。

这也解释了为什么在众多品牌、渠道白牌、水厂OEM蜂拥而上的局面中,真正能持续放量的,仍然是农夫山泉、娃哈哈、怡宝这些建立了安全感和记忆点的大品牌——价格可以降,但信任不能丢。

渠道和场景:即时零售、电商、情感营销叠加发力

瓶装水市场还有一个重要变化:渠道和场景在重塑竞争格局。

即时零售(美团、京东到家等)在瓶装水销售中的占比已升至18%;农夫山泉积极布局社区团购和直播电商,拓展更多“到家”、“到办公室”的场景;

娃哈哈通过渠道改革挤进广州等一线城市,配合情感营销,试图重新抢占年轻消费者心智;

区域品牌润田谋划上市,新零售玩家胖东来、东方甄选也通过自有品牌饮用水切入赛道。

这意味着:价格战已经不再只发生在超市货架上,而是蔓延到即时零售、直播间和社区团购。渠道效率、到家速度、品牌曝光和互动感,开始和“1元还是1.5元”一起,被打包成“综合性价比”。

对企业来说,光在出厂价上压成本远远不够,还要在渠道数字化、供应链效率上“抠毛利”。

结语

把这场从2024打到2025年的瓶装水大战拉长来看,它从来就不是一场简单的“谁把价格打到更低”的竞赛,而是一轮围绕谁能在极致性价比时代,既给足消费者便宜,又不给自己“打残”的中场洗牌。

消费者则用行动证明:不会为了便宜而放弃品牌和品质,只是更聪明、更挑剔地去寻找“极致性价比”。

站在2025年的时间点往后看,中国瓶装水的真正主线,大概率不是“水还能再便宜多少”,而是:谁能在1元左右的价格带里,持续给出让消费者放心、愿意回购、又能让企业活得下去的产品与服务。

声明:本文为行业分析,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11-26

标签:财经   价格战   消费者   品质   便宜   瓶装水   市场   山泉   农夫   品牌   品类   价格   渠道   饮用水   性价比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