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15岁入党,18岁和主席成亲,如今仍健在,却几乎不出来露面

在阅读此文之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文| 清风

编辑| 珊珊

初审|越越

《——【·前言·】——》

说起那些在历史长河中留下足迹的人物,大多数人关注的都是站在台前的风云人物。

可有这么一位女性,她15岁就加入了革命队伍,18岁就和华国锋结为夫妻,陪伴他走过了几十年的风风雨雨。

华国锋去世后,她选择彻底退出公众视线,过着普通人的生活。

这位如今已经90多岁的老人,就是韩芝俊。

她的一生经历了什么?

为什么会选择如此低调的生活方式?

一个15岁少女的选择

1945年,抗战胜利的消息传遍大江南北。

山西晋中一中的校园里,一个十几岁的女孩正在认真听着进步教师讲课。

这个女孩就是韩芝俊。

那个年代的学校,革命思想正在年轻人中间传播开来。

韩芝俊从小就不是那种只会读死书的孩子,她对国家命运、民族前途这些大问题特别关心。

别的女孩还在为穿什么衣服、梳什么发型发愁,韩芝俊已经开始思考中国该往哪里走。

学校里的进步书籍她都找来看,那些关于革命、关于解放的道理,在她心里扎下了根。

15岁那年,她做出了人生中最重要的决定——加入中国共产党。

这在当时可不是件容易的事,入党意味着要承担责任,甚至要冒着生命危险去工作。

入党后的韩芝俊更加忙碌了。

她不光要完成学业,还要参加党组织安排的各种活动。

那时候的革命工作充满危险,稍有不慎就可能暴露身份。

韩芝俊却从来没有退缩过,这个看起来柔弱的小姑娘,内心比谁都坚定。

从学生到地委干部

17岁那年,韩芝俊从学校毕业,组织上把她调到了地委工作。

这对一个刚离开校园的女孩来说,是个巨大的挑战。

地委的工作可不像在学校那么单纯,要面对的是真实的社会问题,要接触各种各样的人。

韩芝俊被分配去下乡做调查工作。

她背着包,穿着朴素的衣服,一个村子一个村子地走访。

那个年代交通不便,很多村子要走好几个小时才能到。

韩芝俊从来不嫌累,到了村里就挨家挨户地敲门,和老百姓聊天,记录下他们的生活状况、遇到的困难。

有些老乡看到这么年轻的女孩来做工作,一开始还不太信任。

韩芝俊就耐心地和他们解释,帮他们干活,慢慢地赢得了大家的信任。

她的笔记本上密密麻麻记满了各种信息,每天晚上回到住处还要整理材料,经常忙到深夜。

这份工作磨练了她的意志,也让她更加了解基层百姓的真实生活。

18岁的婚礼只有两桌饭菜

在地委工作期间,韩芝俊认识了华国锋。

华国锋那时候也在地委,工作能力强,为人正直。

两个年轻人因为工作接触多了,彼此之间产生了好感。

他们的感情没有什么轰轰烈烈的表白,也没有什么浪漫的约会,就是在工作中互相照顾,互相支持,自然而然地走到了一起。

18岁那年,韩芝俊和华国锋结婚了。

婚礼办得特别简单,就在地委的小院子里摆了两桌。

桌上的菜都是普通的家常菜,没有什么大鱼大肉。

来参加婚礼的都是同事和战友,大家聚在一起吃顿饭,说说笑笑,就算是把婚礼办完了。

韩芝俊穿的也不是什么华丽的嫁衣,就是平时工作时穿的那套整洁的衣服。

这场简朴的婚礼,奠定了他们日后生活的基调。

韩芝俊从来没有因为嫁给了华国锋就觉得自己高人一等,她还是那个朴实的女孩,还是会下乡做调查,还是会和老百姓坐在一起聊天。

婚后的日子,华国锋经常在外地工作,两个人聚少离多。

韩芝俊一个人在家,既要工作,又要操持家务,从来没有抱怨过。

南下湖南的艰难岁月

婚后不久,华国锋被调到湖南工作,韩芝俊跟着一起南下。

对于一个在北方长大的女孩来说,南方的一切都是陌生的。

气候潮湿闷热,和山西的干燥完全不同。

韩芝俊经常感到不舒服,皮肤上起湿疹,晚上热得睡不着觉。

饮食习惯也是个大问题。

湖南菜以辣闻名,韩芝俊一开始根本吃不惯,每顿饭都觉得辣得受不了。

她也试着学做当地的菜,但总是掌握不好火候和调料的比例。

那段时间,她瘦了一大圈。

周围的人劝她回北方去,韩芝俊摇摇头,她说丈夫在哪里,家就在哪里。

慢慢地,她学会了适应。

学会了在湿热的天气里找到让自己舒服的方式,学会了做湖南菜,甚至还学会了说几句当地方言。

韩芝俊用自己的行动证明,一个女人可以为了家庭克服任何困难。

华国锋工作繁忙,经常很晚才回家,韩芝俊就在家里等着,不管多晚,她都会给丈夫准备好热饭热菜。

北京岁月里的坚守

后来,华国锋调到了北京工作。

按说到了首都,生活条件应该好很多,可韩芝俊的日子并没有变得轻松。

她坚持不请保姆,所有的家务都自己做。

买菜、做饭、洗衣服、打扫卫生,一样都不落下。

华国锋在北京的工作更忙了,经常加班到深夜。

韩芝俊就在家里等着,孩子们睡了,她还不睡,一直等到丈夫回来。

她会给华国锋准备一碗热腾腾的面条,或者煮点粥,让他填饱肚子再休息。

那些年,韩芝俊几乎没有睡过一个完整的觉,她总是惦记着家里的大大小小的事情。

孩子们的教育也是她一手操持。

她对孩子们要求严格,不允许他们因为父亲的工作而有任何特殊。

孩子们都得自己做作业,自己整理房间,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韩芝俊用这种方式教育孩子们要脚踏实地做人,不能有半点骄傲自满。

那段时间,北京的政治氛围复杂多变,华国锋身上的担子越来越重。

韩芝俊从来不过问丈夫的工作,她知道自己能做的,就是把家里照顾好,让丈夫没有后顾之忧。

她把这个家经营得井井有条,成了华国锋最坚实的后盾。

2008年后的隐居生活

2008年,华国锋去世。

这对韩芝俊来说是个巨大的打击,相伴几十年的人突然离开,那种痛苦难以言表。

办完丈夫的后事,韩芝俊做出了一个决定——彻底退出公众视线,过普通人的生活。

她住在一个小院子里,谢绝了所有的采访请求。

有记者想来采访她,了解她和华国锋的故事,都被她婉言拒绝了。

韩芝俊觉得,过去的事情就让它过去吧,没必要再拿出来说。

她不想被当成什么特殊的人物,就想安安静静地过完剩下的日子。

独居的日子里,韩芝俊并没有闲着。

她每天都看新闻,关心国家大事。

她还特别关注农业方面的新闻,看到哪里有新的农业技术推广,哪里的农作物产量提高了,她都会很高兴。

这大概和她年轻时下乡做调查的经历有关,她对农村、对农民有着深厚的感情。

韩芝俊还做了一件让人敬佩的事——她向家乡捐赠了3000册农业技术书籍和党史资料。

这些书有些是她自己收藏的,有些是她专门购买的。

她希望这些书能帮助家乡的人们学到有用的知识,过上更好的生活。

捐书的事情她也没有声张,只是默默地让人送过去。

如今,韩芝俊已经90多岁了。

她依然住在那个小院子里,过着简朴的生活。

偶尔有老朋友来看她,她会热情地招待,聊聊天,说说往事。

她的身体还算硬朗,思维也清晰,每天的生活很规律。

早上起来锻炼身体,看看报纸,中午休息一会,下午看看电视,晚上早早就睡了。

结语

韩芝俊这一生,从15岁入党到如今90多岁高龄,始终保持着一颗朴实的心。

她没有追求过名利,没有炫耀过自己的经历,只是踏踏实实地做好每一件事。

18岁嫁给华国锋后,她把全部精力都放在了家庭上,默默支持着丈夫的工作。

华国锋去世后,她选择隐居,不愿意被打扰。

这种低调的生活态度,这种对信仰的坚守,值得我们每个人尊敬。

或许正是这样的品质,才能让一个人在漫长的岁月里始终保持初心。

信息来源:

《中国共产党历史人物传》编委会编著,中共党史出版社

山西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山西通志·人物志》

湖南省档案馆馆藏档案资料(1949-1980年代)

中央文献研究室:《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11-27

标签:历史   岁入   主席   工作   地委   丈夫   女孩   北京   山西   婚礼   中国共产党   家里   村子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