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糖不稳?试试“五指”法则!做好2点,降低胰岛素抵抗

朋友们好,我是小邓,又来和大家分享健康知识啦!今天,咱们重点聊聊糖尿病朋友最关心的两个话题——怎么吃怎么动

根据《中国糖尿病指南(2024年)版》,在糖尿病管理中,对于血糖监测是非常重要的,血糖监测我们可以及时发现异常,根据指南显示,对于血糖异常我们及时干预,并长期管理,可以维持良好的代谢状态,以达到预防慢性疾病的发生,从而提高生活质量,延长寿命。

根据最新的《中国糖尿病防治指南(2024版)》,科学的生活管理对控糖至关重要,而“会吃”和“会动”正是其中的两大基石。

一、关于“怎么吃”

关于“怎么吃”,吃对可不是要经常感到饥饿,核心在于“限定总热量、营养要均衡、进食要调节、烹饪要改变”。

对于很多糖友来说,认为只要少吃糖或者不吃糖就磕哟更好控制血糖,其实这是错误的认知。其实在限制糖摄入的时候也要限制总热量的摄入。

1.限制总热量

对于糖友每日总热量的摄入,可以根据以下计算公式:每日总热量(千卡) = 理想体重(公斤) × 热量系数(千卡/公斤)

a.理想体重(kg)=身高(cm)-105。

b.热量系数(千卡/公斤理想体重):

例如:一位身高为160cm的男性,从事轻体力活动(比如程序员),实际体重为60kg。每日总热量:(160cm-105)*25=1375千卡。

2.营养要均衡,合理分配三大营养素

(1)碳水化合物(主食)

很多糖友认为只要少量摄入主食,就能控制血糖,其实不建议摄入极低碳水,容易引起低血糖。对于碳水摄入,每日占总热量的50—60%。

碳水是能量的主要来源,建议选择低血糖的生成指数(GI)的主食,优先选择全谷物、杂豆类等复合碳水(全谷物应占主食一半以上),减少精加工的白米和白面。

(2)蛋白质

对于肾功能正常的糖友,每日蛋白质的能量占比为15-20%。可以优先选择优质蛋白(如鱼、蛋、豆类及豆制品),优质蛋白可以占总白的一半以上。

(3)脂肪

脂肪摄入占总量的20-30%,可以增加优质脂肪(如ω-3脂肪酸)摄入。对于饱和脂肪酸和反式脂肪酸(如肥肉、油炸食品等)少吃或不吃。

同时,膳食纤维每日摄入量为25-36g,蔬菜每日500g,深绿色可以占一半以上。

如果觉得计算繁琐,可以直接使用“手掌法则”来快速估算每餐各类食物的分量:

主食(碳水化合物)

每餐约两个拳头

蛋白质

每餐约一个手掌心(不含手指)大小

蔬菜

双手捧起的量

3.进食要调节

对于吃饭,我们进食顺序可以调节一下“先吃蔬菜-再吃蛋白质—最后主食”。

4.烹饪要改变

烹饪时油脂每日少于25g,使用带刻度的控油壶,可以更精准地掌握用量,油使用时最好选择山茶油、橄榄油、菜籽油、花生油等,减少动物油食用。每日盐摄入量不超过6g。烹饪时减少煎炸等方法,可以多采用蒸、煮、炖等油少的方式。

二、关于“怎么动”

运动不是量越大越好,合适自己的科学运动计划才能真正控制血糖。

1.有氧运动

糖友运动时最好在餐后1-2小时后开始运动,这样有助于血糖控制,但运动时要避免空腹运动,防止低血糖的发生。同时运动前要进行拉伸。

对于之前没有运动习惯的人,每次可以先快走20-30分钟,逐步增加至40分钟。

每周运动170分钟中等强度运动和75分钟的高等强度运动,比如慢跑、游泳、快走、骑行、羽毛球,一周3-4次。对于一些有运动禁忌的中老年人,可以打太极拳、八段锦等。

2.抗阻运动

每周两到三次,每组重复8-12次,每次15-20分钟,运动有哑铃、弹力带、仰卧起坐、深蹲等。

这里有一个一周运动计划示例供您参考(可根据自身情况调整):

关键在于循序渐进、量力而行、持之以恒,从低强度、短时间开始,让身体逐渐适应。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11-26

标签:养生   胰岛素   血糖   法则   热量   主食   系数   低血糖   蛋白质   碳水化合物   脂肪酸   体重   脂肪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