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内经》有云:“阳气者,若天与日,失其所,则折寿而不彰。”意思是说,阳气之于人,就好比太阳之于自然,自然界没有太阳就没有生命,人没有阳气就会减寿。
中医认为:“阳气是生命的根基。”
人到老年以后,无缘无故地流鼻涕、流口水、流眼泪或者是小便提不住、尿频等,这些问题都是因为阳气失去统帅作用所致。
针对老年人常患的冠心病、风湿性心脏病、肺心病或者急性心衰,有一个治疗方法,就是救阳。
阳气就好像水龙头的开关一样,它的阀门、螺丝逐渐地变松,要把它拧好,方法就是补充阳气、保护阳气。
一个小测试,看看自己是否丢了阳气
1.你手脚发凉吗?
2.你感到怕冷,衣服比别人穿得多吗?
3.你吃凉东西会感觉不舒服吗?
4.你喜欢吃热的吗?
5.你尿量多吗?尤其是晚上尿多吗?
如果以上问题有一个回答“是”,就可能是阳虚体质。
做好这7件事,攒足阳气!
夏天虽是阳气容易耗伤的季节,但也是攒足阳气、抵御“冬病”的重要时机。需要注意的是,“养阳”并不是一味地“补阳”,具体如何养护,可参考以下方法。
1.早睡早起
夜间是阳气潜藏的时候,要保证每天7~9小时的充足睡眠,避免熬夜。午间小憩有助于恢复体力,但不宜过长。
2.晒背泡脚
白天适当晒太阳,尤其是晒后背,有助于吸收自然界的阳气,但要注意防晒伤和中暑。
夏季在空调房中要注意腹部、腰背部和下肢的保暖,不可过度贪凉。养成睡前泡脚的习惯,可促进血液循环,放松身心。
3.温和运动
运动能促进气血运行,增强机体阳气。但注意运动强度不宜过大,如果大汗淋漓反而损伤阳气。
可选择一些较为温和的运动方式,如散步、打太极拳、做瑜伽等。运动时间建议在清晨或傍晚,避开炎热的中午和下午。
4.饮食温补
阳虚的人可多吃一些具有温阳作用的食物,如羊肉、核桃、韭菜、生姜等。
同时避免贪食生冷、寒凉之品,如西瓜、梨、苦瓜等,这些食物容易损伤阳气,脾胃虚寒的人群食用后还容易腹泻。
5.适当艾灸
艾灸是中医临床调理阳虚体质的常用方法,通过艾灸足三里(膝盖骨外侧下方约四横指处)、关元(脐下3寸)、命门(第2腰椎棘突下凹陷中)等穴位,可以温通经络、补充阳气。
艾灸时,要注意掌握好温度和时间,避免烫伤和伤阴。
6.情志调节
夏季应注重精神调养,避免大悲大喜,尽量让自己平心静气。这样做能让阳气既足以发挥效用,又不过于亢盛,保持在平衡的限度内。
7.健脾祛湿
夏天肚子胀、消化不好、吃饭没胃口时,可以饮用陈皮茶来健脾祛湿。但胃酸过多、气虚、燥咳人群不宜饮用。
更新时间:2025-08-03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