逛商场吃餐厅总觉得少点锅气?有人说商场不让用明火是谣言,可西贝后厨摆的明明是电磁炉,这事儿我琢磨好久了。
之前去西贝吃饭,特意瞅了眼后厨,全是平底电磁炉,工作人员说商场不让用燃气。
但最近又有网友发图,说商场里用明火的店不少,这到底谁说得对?今天咱就掰扯掰扯商场明火那点事。
要说商场里用明火的规矩,那可不是随便定的,有本《大型商业综合体消防安全管理规则》管着,要求严得很。
先看地下餐饮,规则里写得明明白白,要是面积超150平方,或者能坐75人以上,想都别想用燃气。
这规定我特理解,地下空间通风差,燃气真漏了,藏在里面太危险,一旦出事疏散都麻烦。
再看楼上的餐饮,就算能用燃气,讲究也多到让人头大。
燃气用的地方得跟吃饭的地方分开,还得砌一堵隔墙,这墙还得扛得住两小时的火烤。
这么算下来,那些明档做饭的,只能用电磁炉,根本没法用明火。
而且厨房还得靠外墙,要是店铺位置不靠外墙,那直接就跟燃气说再见了。
就算这些条件都满足,想通燃气还得走一堆流程。
得单独申请燃气表,装独立的送排风系统,还得装能探测可燃气体的报警器。
尤其是抽油烟机和炒菜的地方,必须装自动灭火的装置,这装置还得跟商场的消控室连上线,报警信号能实时传过去。
这么一套下来,又费钱又费时间,商家哪有那么多精力折腾。
所以现在不少商场餐厅,厨房就是个加热的地儿,根本没法现炒,全靠电磁炉。
我家附近有个开了15年的印象城,里面有家老店干了快15年。
上次去吃饭,跟店长聊了聊,他说他们一直用天然气明火。
现在新开的店就没这待遇了,基本都用电。
其实10年前商场对餐饮燃气的要求没这么细,只要基本消防设施齐了就行,不像现在这么多限制。
反观新店,就算是主打“现炒”的品牌,也得乖乖用电。
之前想试试费大厨的现炒,特意问了店员,结果人家说商场不让用明火,用的是专业定制的电磁灶。
上海的新闻晨报也问过三家费大厨,答案都一样,全是电磁炉炒的。
本来我以为只有小品牌会这样,没想到连杭帮菜的龙头连锁也用预制菜。
去年年初去吃,点了份肉末茄子,吃着齁咸,让服务员重炒一份少放盐,结果服务员说重炒味儿也一样。
这么大的品牌也搞预制菜?后来跟经理磨了半天,才让我进厨房看。
一进厨房我就明白了,茄子是切好冻在包装袋里的,肉末也是一份份分装冷冻的。
要做的时候,把两者化冻放一起,用电磁炉翻两下就出锅,调味早就调好放肉末汁里了。
嫌淡了还能加盐,嫌咸了就没办法了。
我还瞅了眼冷冻袋,保质期180天,经理说三天内肯定用完,让我放心。
但从那以后,我就知道,商场店没明火、用预制菜,其实是常态。
对了,西贝那事儿之后,还有个有意思的插曲,杭帮菜另一个巨头绿茶,把“无预制菜”的声明给撤了。
看来商场店受设备限制,用预制菜也实属无奈。
知道了商场明火的门道,咱去吃饭也能更有数,别再瞎碰运气了。
先说说怎么找可能有明火的店。
商场一般会把需要明火的重餐饮,比如煎炒烹炸的店,放顶层或者高楼层,这样油烟好排,不影响低楼层的商铺。
我观察了几家商场,高楼层的店能吃到现炒的概率,确实比低楼层高不少。
另外,要是商场开了10年以上,里面没挪过位置的老店,大概率还能用明火,毕竟当年的规矩没那么严。
再说说怎么分清预制菜。
之前我也老踩坑,后来朋友推荐我用夸克APP查,还真挺好用。
我搜“怎么区别预制菜”,它直接给了个口诀:“出餐快如风,口味难变更,色泽暗沉沉,温度内外分,后厨静悄悄,连锁未相同,锅气不见踪,预制八九成”,每句啥意思都解释得明明白白。
比如“出餐快如风”,就是说点完菜几分钟就上,那大概率是预制的,现炒哪能这么快。
“口味难变更”也很准,就像我上次吃的肉末茄子,想淡点都不行。
现在市场监管总局也有规定,预制菜必须标注,要是没标,咱还能投诉。
商场餐饮就是这样,安全规范和出餐效率得平衡。
明火虽好但风险高,电磁炉和预制菜虽方便,口感可能差点。
不过现在电磁灶也在升级,有的功率大,能模拟明火温度,预制菜也要求标注了,咱的选择权越来越清晰了。
总的来说,去商场吃饭不用纠结,先看商场年限和楼层,再用口诀辨辨预制菜,基本就能选到合心意的店。
毕竟吃饭图个开心,搞懂这些门道,能少走不少弯路。
更新时间:2025-10-13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