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为深度编译,仅供交流学习,不代表日新说观点
一只长着兔耳朵、咧嘴大笑的毛茸茸怪物,近期在名流圈频频亮相:它出现在歌手莉佐身边,与前足球明星大卫·贝克汉姆一同登上社交媒体,甚至穿着自己迷你香奈儿包,趴在另一款香奈儿手袋上。这只名为拉布布(Labubu)的生物,正是潮玩公司泡泡玛特(Pop Mart)于2019年推出的一款毛绒玩具。
在过去一年里,它以惊人的速度走红,成为一股席卷全球的文化现象。2024年,泡泡玛特报告称其销量激增超过700%。人们为其一掷千金,价格从约30美元飙升至令人咋舌的150000美元。在布鲁克林的派对上,成年人将拉布布挂在腰间,在霓虹灯下欢快起舞。这股痴迷有时近乎狂热,以至于泡泡玛特不得不因报道称门店出现混乱而暂停了该玩具在英国的线下销售。
对于拉布布何以成为一种现象,评论家们提出了诸多理论。有人认为是稀缺性在作祟:泡泡玛特在线商店每次推出的新品,往往在几分钟内便被抢购一空。也有人归因于盲盒的惊喜感:你永远不知道自己会抽到粉色还是灰色,穿着连体裤还是拿着可乐的拉布布。还有观点认为,拉布布的热潮是名人效应的自上而下渗透,或是这款玩具已成为一种亚文化符号。
然而,在笔者看来,拉布布的狂热不过是“童稚成年期(kidulthood)”现象的又一次延伸,即童年与成年的界限正变得日益模糊。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美国成年人开始购买毛绒玩具。一些研究人员指出,这是一种拒绝刻板成年生活的姿态,旨在为成人世界注入更多玩乐元素。通常,这些成年人会将毛绒玩具放在家中,静置于书架或床头。
但埃默里大学研究“可爱”文化的学者埃里卡·卡内萨卡在邮件中告诉笔者,拉布布是一种“公开展示可爱”的象征。它的爱好者们会带着它穿梭于地铁车厢、办公室隔间,甚至牙科学校。他们会将玩具别在腰间,带着它度过工作日,仿佛扮演着足球运动员或航空公司飞行员的角色。
在其他国家,尤其是日本,成年人在公共场合佩戴印有可爱角色(如Hello Kitty)的物品,将其挂在包上或钥匙链上早已司空见惯。哲学家、《可爱之力》一书作者西蒙·梅认为,这一趋势可能源于战后对公开侵略的拒绝:二战后,可爱美学成为日本重塑公众形象的一种方式,标志着其自我呈现方式“从军国主义向和平主义的180度大转变”。但在美国,热爱可爱物品历来被视为逃避现实的借口,甚至是令人担忧的幼稚化倾向。梅在邮件中补充道,那些拥抱童趣的成年人,曾被视为“不负责任的倒退者、道德上不成熟,且拒绝在社会中扮演应有角色”。即便是2020年,一篇关于毛绒玩具的文章中,一位作者仍刻意描述自己的毛绒玩具为“深藏不露的秘密”。
然而,正如笔者此前所报道的,这种对喜爱可爱物品的防御心态正逐渐消退。梅表示,这是百年演变的一部分,其中童年被重新定义为一个受保护的人生阶段。如今,“童真也越来越多地带有积极含义,意味着对新思想的开放性和摆脱教条主义的自由。”与此同时,人们对“成年”的定义也在发生变化。蒙特利尔康考迪亚大学研究成人对毛绒玩具依恋的教授桑德拉·张·克雷德尔告诉笔者,许多人曾认为,孩子在长大后应该“摆脱脆弱”。但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质疑这一观念。她指出,几年前,“承认‘哦,我焦虑’会很困难,但如今,这已不再令人感到羞耻。”
泡泡玛特精准地抓住了这一文化转变,专门针对年轻成年人推出拉布布及其其他收藏品。该公司的社交媒体帖子似乎瞄准了那些厌恶周一、依赖咖啡的上班族,他们可能在狼藉的房间里登录Zoom会议,或更愿意待在户外与朋友(或玩具)玩耍,而非去办公室上班。有证据表明这种策略奏效了:一份对泡泡玛特网站流量的分析发现,四月份访问该在线商店的用户中,39%的年龄在25至34岁之间。
尽管如此,根深蒂固的羞耻感可能也是拉布布走红的另一原因。在可爱事物的光谱中,拉布布以其狰狞面容和咧嘴大笑的形象,更符合“丑萌”风格——一种将可爱与怪异、刻意怪诞融合的美学。(“丑萌”绝非新现象;可回想侏儒河马风潮的“Moo Deng”,玩具如丑娃[UglyDolls]和卷心菜娃娃[Cabbage Patch Kids],或是哈士奇那永恒的蠢萌魅力。)东京中央大学研究“可爱”文化的教授乔舒亚·戴尔认为,这种风格吸引了那些“觉得自己有点另类,因为喜欢一些别人不喜欢的东西”的人。
如同任何流行趋势,拉布布也有它的反对者——或者至少是一些开玩笑的挑衅者。有人半开玩笑地建议,这个玩具可能被一个名为帕祖祖(Pazuzu)的恶魔附身。歌手凯蒂·佩里在最近一次澳大利亚演唱会上,甚至用麦克风打掉了一个粉丝手中的拉布布,并严厉命令道:“不准碰拉布布!”
尽管争议不断,拉布布那种诡异与可爱的二元性,确实与当下文化中某种试图打破过于刻板规范的倾向高度契合。这让人联想到“小混蛋(brat)”这一流行美学——它以讽刺的口吻拥抱凌乱与丑萌,而非追求精心打理的完美。去年,我的同事斯宾塞·科恩哈伯将“小混蛋”氛围描述为“有点幼稚、有点自私、有点‘恶劣’”。他还指出,歌手查莉·XCX(的歌曲宣称派对女孩的生活没有年龄限制,而流行艺术家如萨布丽娜·卡彭特和查佩尔·罗恩似乎也在创作音乐,传递着“在传统意义上‘长大’只是可选项”的讯息。
在设计师手袋或成人背包上搭配一个拉布布,正是这种思潮的回响。梅告诉我,这传递出一种“对生活玩味的态度”,“是对世界的一种调皮致意”。周一的闹钟依然令人畏惧,待处理的邮件依然堆积如山。但按照“童年逻辑”,如果你带着一个恶魔般的装饰品参加上午九点的会议,或许会感觉好一些。
作者:瓦莱丽·特拉普,《大西洋月刊》助理编辑。
更新时间:2025-08-07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