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让糖,偷走你的健康

【来源:淮南疾控】

随着食品工业蓬勃发展,人工添加的“隐形糖”也无处不在。现在添加糖广泛存在于各类加工食品中,如:

含糖饮料:碳酸饮料、果汁饮料、奶茶、运动饮料等,是添加糖的主要来源。

甜点:蛋糕、饼干、冰淇淋、巧克力等,糖分含量极高。

加工食品:糖果、蜜饯、果酱、调味酸奶、部分早餐麦片等。

调味品类:番茄酱、沙拉酱、蚝油、 BBQ酱。

一、科学减糖,需要掌握正确的方法

01

学会阅读食品标签

购买食品时,仔细查看配料表和营养成分表。配料表中,糖的位置越靠前,含量越高。若前五位出现白砂糖、果葡糖浆、麦芽糖等糖类名称,基本可判定为高糖食品。

02

厨房减糖革命

量化用糖:使用厨房秤,记录每日用糖量,每周减少 5%-10%,逐步达到推荐标准(每日不超过 25 克)。

天然甜味替代:用红枣、枸杞、桂圆等天然食材增加甜味,减少糖的用量,同时获取膳食纤维和营养素。

调整烹饪方式:减少红烧、糖醋、拔丝等高糖烹饪方式,多采用清蒸、白灼、凉拌等清淡做法。用柠檬汁、醋、香草等调味料提升风味,减少对糖的依赖。

03

饮料选择升级

告别含糖饮料:逐步减少含糖饮料的摄入,从全糖到三分糖,最终过渡到纯茶、白开水或气泡水。

自制健康饮品:用黄瓜、柠檬、薄荷等制作清爽的果蔬水,不加糖,既解渴又健康。

警惕“低糖”陷阱:部分“低糖”或“无糖”饮料可能添加人工甜味剂(如阿斯巴甜、三氯蔗糖),长期饮用可能带来其他健康问题,应谨慎选择。

04

外出就餐避糖技巧

菜品选择:优先选择清蒸、白灼、凉拌等清淡菜品,避免糖醋、鱼香、拔丝等高糖菜肴。点餐时可主动要求“少糖或不加糖”。

05

重建大脑奖励系统

递进式减糖:不要试图一蹴而就,逐步减少糖分摄入,让味蕾慢慢适应清淡饮食。

避免情绪化进食:识别情绪性饥饿(突然想吃某种食物,并非生理饥饿),通过健康的方式疏解情绪。

二、特殊人群,定制减糖方案

婴幼儿:辅食中无需添加糖,培养清淡口味,以白开水为主要饮品 。

儿童青少年:控制含糖饮料和高糖零食的摄入,鼓励多吃新鲜蔬果、全谷物和优质蛋白质 。

老年人:减糖的同时,注意补充优质蛋白质和钙质,避免因过度减糖导致营养不良。定期监测血糖,预防低血糖。

科学减糖,不是剥夺生活的甜蜜,而是让我们学会更健康地享受美味。通过合理的饮食搭配和健康的生活方式,我们依然可以品尝到食物的天然甘甜,拥有充满活力的生活。让我们从今天开始,减少添加糖的摄入,选择天然、清淡的饮食,为健康加分,为生活添彩!

供稿:慢病科

声明:此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邮箱地址:jpbl@jp.jiupainews.com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9-20

标签:美食   健康   饮料   清淡   含糖   低糖   糖分   拔丝   糖醋   甜味   饮食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