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贵州广播电视台-动静新闻】
近日,一则令人痛心的新闻引发广泛关注:一名男童在打水仗后不幸发烧,最终被确诊感染了俗称“食脑虫”的狒狒阿米巴原虫(学名:福氏耐格里阿米巴原虫),经救治无效离世。这一悲剧让许多家长对夏日孩子戏水的安全产生了强烈担忧。
了解以下关键信息,科学应对:
致命元凶:“食脑虫”是一种存在于温暖淡水(湖泊、河流、温泉、消毒不良泳池)中的单细胞生物。
凶险疾病:它引发原发性阿米巴脑膜脑炎(PAM),起病急、进展快、死亡率超97%。早期症状似感冒(头痛、发烧、呕吐、颈僵),迅速恶化至昏迷、死亡。
感染途径:几乎仅通过鼻腔侵入! 当含有原虫的水被用力呛入或吸入鼻腔时,原虫可沿嗅神经上行入脑。
关键点: 饮用污染水、皮肤接触不会感染。
极其罕见:全球范围内病例数很少,但接触温暖淡水即有理论风险。高风险行为包括:跳水、潜水、剧烈水仗(易呛水鼻腔进水)、搅动水底淤泥、使用消毒不良的温水池。
防护核心:避免鼻腔进水!
在温暖淡水戏水时,保持头部高于水面。
跳水、潜水或玩水仗时,务必使用鼻夹或捏紧鼻子,严防呛水。
避免搅动浅水淤泥。
鼻腔冲洗(如洗鼻壶)必须使用无菌水或煮沸冷却的水。
紧急就医: 戏水后几天内出现剧烈头痛、高烧、呕吐、颈僵,立即就医并告知淡水接触史!早期诊断治疗是渺茫生存希望的关键。
虽然PAM凶险,但极其罕见,无需过度恐慌。放弃夏日戏水乐趣大可不必,关键在于做好防护——严防鼻腔进水。家长加强看护,为孩子选择规范消毒的场所并强调使用鼻夹,即可极大降低风险。科学认知,安心度夏!
本文来自【贵州广播电视台-动静新闻】,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更新时间:2025-08-16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