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越差异、共享成长,武汉探索融合教育的温暖实践

荆楚网(湖北日报网)讯(记者 何婧 通讯员 石慧)教育的意义,不只是传授知识,更在于陪伴与接纳。8月27日,武汉市第四届孤独症儿童生活重建训练营阶段性普校研学活动在武昌区新河街学校举行。16名特需儿童与普通学生肩并肩走进课堂,在一次次握手与拥抱中,融合教育的理念被赋予了最生动的注脚。

本次活动由星星桥武汉中心与新河街学校联合实施,在市残疾人康复服务中心统筹指导下开展。16名孩子来自洪山、武昌、汉阳、江岸4个区的14所小学。新学期在即,活动通过沉浸式校园体验,帮助特需儿童提前适应学习节奏,同时为普通学校教师及家长提供专业支持,构建更加包容、科学的融合教育生态。

活动现场。通讯员供图

清晨九点,校门口传来整齐的问候声:“欢迎来到我们的校园!”普通学生主动迎上前,牵起特需伙伴的手,笑声里写满真诚与热情。

教室里,音乐响起,32个孩子一起拍手唱歌。歌声和笑声交织在一起,气氛轻松而欢快。在“认识我的校园朋友”环节,一名普通学生介绍说,“我最喜欢《西游记》,因为它是四大名著之一。”旁边的特需伙伴立刻接话,“我最喜欢《三国演义》,因为它也是四大名著之一。”每一次成功的互动,都会引来全场掌声,他们勇敢的回应让在场所有人无不为之动容。

有些特需儿童因胆怯不敢上台,普通学生便轻声鼓励、耐心陪伴,帮助他们勇敢跨出第一步;当特需孩子成功展示自己时,小伙伴们兴奋地为他们贴上小红花。一次次互动,让陪伴变得真实,让友谊悄然生根。

活动尾声时,区残联和学校相关负责人为孩子们送上礼物。他们接过礼物时,有的露出羞涩的微笑,有的激动地抱住身边的新朋友。临别前,孩子们依依不舍,彼此约定,“下次还要一起玩!”这份友谊,成为他们最珍贵的收获。

孩子们一起唱歌。通讯员供图

“希望这次活动成为新的起点,让融合教育走进日常课堂,真正让特需儿童拥有平等的发展空间,也让普通孩子在陪伴中学会理解和善良。”带队教师梁飞这样说。

本次研学活动不仅是一堂特别的“开学第一课”,更是融合教育理念的具体实践。普通学生担任“校园向导”,帮助特需儿童熟悉环境,正是《“十四五”特殊教育发展提升行动计划》中“推进普特融合”的鲜活写照。接下来,儿童专业机构还将为这些孩子提供三个月的入学跟踪支持,落实“一人一案”的个性化教育方案。

入校就读是残疾儿童接受义务教育的基本权利,而融合教育的实现远不止“进得去”这么简单,科学施教同样是关键。

武汉市孤独症生活重建训练营已连续举办四届,累计服务超过60组家庭,部分儿童成功融入普通学校并展现出显著进步。在市残疾人康复服务中心牵头下,武汉通过课程改革、师资培训、环境优化、家校协同,逐步搭建起更为系统、有效的孤独症儿童支持体系,探索出融合教育在普通学校落地的具体路径。

“融合教育不仅是让特需孩子‘进得去’,更要让他们‘留得下、学得好’。”武汉市残疾人康复服务中心相关负责人表示,未来将持续推进多方协同,把康复和教育两端更紧密地衔接起来,帮助更多孩子在校园里健康成长。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8-29

标签:育儿   武汉   差异   温暖   儿童   孩子   武汉市   孤独症   学校   新河   武昌   通讯员   残疾人   校园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