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佳节,佛山市博物馆成为市民游客沉浸式体验传统节日氛围的热门去处,赏非遗彩灯、亲手制灯……人们在欢声笑语中感受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
走进佛山市博物馆非遗展厅,各式佛山彩灯璀璨夺目。这些彩灯并非采用普通材料,而是以墨鱼骨、通草、刨花等特色材料制作而成。
佛山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专家高天帆介绍:“佛山的秋色巡游活动历史悠久,以前搞秋色赛会时,手工业、农业的生产工人会利用废旧材料,制作秋色巡游所需的工艺品。像展柜里这几款灯,就是用边角料做的,比如这个墨鱼骨灯,用墨鱼骨制作的,经过特殊处理后墨鱼骨特别白皙,别看它个头不小,重量却很轻,这么大一个灯可能三两都不到。”
除了墨鱼骨灯,展厅内的瓜子灯、通草灯、桃花灯也各具特色。“刨花灯是用木材加工后的废木料制作,搭配了剪纸元素,特别有韵味。”
在儿童文博天地,以“大良鱼灯”为主题的佛山非遗公益课程在此开展,全日共招募了60组家庭参与。活动中,非遗传承人与市博工作人员耐心指引,手把手教孩子们和家长制作“大良鱼灯”。大家拿起材料,剪、贴、扎,一步步将普通的材料变成形态各异的鱼灯,在动手实践中感受非遗魅力。
据了解,更多非遗公益课程和讲座将在儿童文博天地举行,市民和游客可以关注微信公众号“佛山市博物馆”进行预约。
文 | 佛山市新闻传媒中心记者黄鹤婷
图 | 佛山市新闻传媒中心记者黎锦健
视频 | 佛山市新闻传媒中心记者黎锦健、黄鹤婷
更新时间:2025-10-08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