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媒:安世半导体才值几分钱?欧洲没抢对地方,真正值钱的是中国

安世半导体这公司,本来是中国闻泰科技收购的,结果荷兰政府突然出手接管控制权,说是为了国家安全。说白了,欧洲那边总觉得中国企业在半导体领域占了太多便宜,想卡脖子。但德国媒体《世界报》在10月31日发的一篇评论直戳要害,安世本身没啥特别值钱的玩意儿,每颗芯片就比别人便宜几分欧元而已,真正牛的地方是背后整个中国制造体系。

先说说安世这公司来头。安世半导体,原名Nexperia,是荷兰飞利浦分拆出来的,专做分立器件,像二极管、三极管这种基础芯片。2018年,闻泰科技开始谈收购,2020年9月正式完成,花了上百亿人民币。

闻泰是啥?一家中国手机ODM厂商,后来扩展到半导体,创始人张学政从基层干起,一步步把公司做大。收购后,安世的生产大部分移到中国东莞和马来西亚工厂,全球70%的产能在那边。欧洲总部主要管研发和销售,但实际制造链条全在中国撑着。这就埋下隐患,荷兰政府一直盯着,担心技术外流。

到了2025年9月30日,荷兰经济事务部下令了,直接冻结闻泰对安世的控制权。用的法律是货物可用性法,本来是管军品的,这次头回用在民用企业上。把管理层换了,张学政的CEO职位悬了,股份放信托人手里。

荷兰官员说,这是为了保护关键技术不被中国掌控,还牵扯到美国的影响,美方早把闻泰列实体清单,敦促欧洲跟进。结果呢,欧洲车企傻眼了,安世芯片是汽车电子的核心部件,大众、博世这些巨头依赖率高,短缺马上影响生产线。

德媒这篇文章来得及时,10月31日见报,标题就直击痛点。作者分析,安世在分立器件市场占大头,不是因为技术独一无二,而是成本低。每一颗芯片便宜几分欧元,看似小钱,但大规模生产下,积少成多。

为什么便宜?全靠中国供应链。东莞工厂为中心,周边材料供应商、设备厂商、物流公司一应俱全。原料从硅片到封装胶,全链条协作,成本降到最低。欧洲建厂?光劳动力贵不说,供应链散,协作效率低,同样的芯片成本翻倍。文章说,荷兰抢总部像抢了个空壳,指令发出去,工厂不鸟你,产能还在中国手里。

想想看,中国制造业这些年积累的集群效应,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沿海地区建起电子产业园,吸引外资和技术。现在东莞一带,半导体产业链齐全,从设计到测试,一站式搞定。安世东莞厂月产60亿颗芯片,这规模欧洲哪来?新建厂至少投几十亿欧元,花几年时间,还不一定赶上。加上中国在自动化和人力平衡上做得好,工厂用机器人多,人工成本控得住。欧洲环保法规严,工会强,成本高企。德媒没夸张,这几分钱差距,体现的就是两个体系的实力差。

欧洲为啥这么干?说到底,是焦虑。中国半导体崛起快,从低端代工到中高端设计,步步紧逼。欧盟推芯片法案,投430亿欧元想自给自足,但进展慢。荷兰接管安世,是想展示强硬,维护产业安全。可结果适得其反。

10月4日,中国商务部出招,公布出口管制清单,安世中国及其分包商的产品限出口。全球供应链顿时卡壳,欧洲车企库存告急,大众工厂减产,博世供应商急申请豁免。安世中国没闲着,10月17日发公告,宣布独立运营,不认荷兰指令,继续生产但只对国内和指定客户供货,还强制用人民币结算。这招高明,既避美元风险,又推国际化。

10月23日,安世中国找到新融资渠道,恢复部分全球供应,但条件是人民币支付。欧洲企业没法,只能妥协。比亚迪半导体、兰威这些本土厂商抓住机会,加速替代。比亚迪本来就做车用芯片,现在订单爆满。荷兰想谈判,却发现主动权在中国手里。

这事儿给全球敲警钟。半导体不是孤立的,靠全链条支撑。中国优势在规模和效率,欧洲强在高端研发,但不合作就两败俱伤。

想想历史,80年代日本半导体称霸,美国用广场协议压下去。现在轮到中国,欧洲学美国那一套,可时代变了。

全球化深入,供应链纠缠,谁也离不开谁。荷兰这次行动,短期看是政治秀,长期看伤自己。车企停产,工人失业,经济受拖累。中国反制克制,没全禁出口,还留合作空间。这显示自信,不慌。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11-08

标签:科技   欧洲   值钱   半导体   中国   地方   荷兰   芯片   东莞   欧元   工厂   美国   链条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