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用后付别轻信!自动扣费坑了多少人?手把手教你取消签约

“花钱如流水” 这话搁在移动支付盛行的年头,真是再贴切不过。掏出手机 “嘀” 一声,奶茶店的珍珠奶茶、菜市场的新鲜青菜、甚至路边摊的烤红薯,都能轻松 “扫” 回家。这些年 “免密付款”“先用后付” 像雨后春笋般冒出来,小额消费不用输密码,试用商品不满意还能退,商家鼓吹 “让支付像呼吸一样简单”。据央行数据,2024 年全国移动支付业务量超过 1500 亿笔,其中免密支付占比超过 30%,越来越多人习惯了这种 “指尖消费” 的爽快。可您琢磨过没有,这不用掏钱包、不用输密码的便利背后,是不是给钱袋子留了道没关紧的 “后门”?

关掉免密支付功能


楼下张阿姨就着了道。她图省事开了微信小额免密,想着买早餐、坐公交刷一刷就行,结果上周在早市被人蹭了手机,不到半小时,便利店买烟、超市买零食、甚至游戏充值的账单陆续蹦出来,合计 500 多块。更冤的是她在某购物 APP 开通 “先用后付”,试穿的衣服忘了点退货,七天后系统自动扣了 399 元,急得她直拍大腿:“以为是天上掉馅饼,敢情是给骗子开了方便之门!”

这类事儿如今不算新鲜。免密支付好比给钱包开了扇小窗,几十块的消费不痛不痒,可积少成多就是大数目;“先用后付” 看似 “免费试用”,实则默认绑定扣款协议,不少人忘记关闭就被悄悄扣费。更有不法分子盯着这些漏洞,伪造二维码、盗取指纹信息,让用户在不知不觉中 “破财”。那怎么才能既享受便利又守住钱袋子?其实关键就两招:一是学会 “断舍离”,二是养成 “查户口” 的习惯。

关闭功能

先说关闭功能。打开微信、支付宝的 “支付设置”,找到 “免密支付 / 自动扣款”,小额免密能关就关,实在要用就把额度调低,比如设成 50 元,超过这个数必须输密码。然后逐个检查 “已签约服务”,把不用的共享单车、视频会员、购物 APP 的先用后付协议统统取消,别让它们 “赖” 在你的账户里。特别是家里有老人的,子女得空就帮着检查手机,别让爸妈糊里糊涂成了 “冤大头”。

培养好习惯


再说培养习惯。小区的程序员小李做得挺到位,他每周花十分钟看支付账单,哪怕是 10 块钱的消费也仔细核对,发现某视频 APP 自动续费没通知,立马取消了签约。他常说:“科技是工具,人得学会使唤工具,不能让工具牵着鼻子走。” 还有位王大叔更绝,把常用支付软件设成 “指纹 + 密码” 双重验证,连老伴想买件衣服都得喊他来 “解锁”,笑称这是给家庭财务上了把 “双保险”。


说到底,免密支付和先用后付就像两把锋利的刀,既能切开便利的藤蔓,也可能划伤自己的手。咱们享受 “一键支付” 的畅快,更得绷紧安全这根弦。别嫌检查账单麻烦,几分钟的功夫能堵住漏洞;别以为小钱无所谓,每笔交易都连着咱的血汗钱。老话说 “防人之心不可无”,在数字时代守护钱袋子,靠的不是运气,而是多留个心眼、多操份心。当我们学会在便利中保持警惕,在习惯里注入谨慎,才能让这些支付功能真正为生活添彩,而不是添堵。毕竟,花钱图的是舒心踏实,可不是提心吊胆 —— 您说,是不是这个理儿?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5-13

标签:财经   习惯   账单   小额   便利   密码   功能   钱袋   工具   指纹   手机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