苹果在最新发布会上公开了iPhone 17系列的销售计划后,郑州富士康的每条产线都被推向高负荷运转。工厂里,二十万工人昼夜交替地赶生产任务,堆满了印有苹果标志的白色包装盒。橙色、蓝色和银白色的新配色版也在这里组装完成,今年的产能几乎拉满,主管们直说今年没怎么做钛合金壳,生产顺畅多了。
不仅富士康参与了这场生产马拉松,东莞一些配件供应商也步调一致加班加点。他们给苹果新机准备石墨膜、快充适配器、电池钢壳等各种零部件,有的工价还比周边工厂高不少,饭堂和宿舍也一应俱全。业内传言,苹果来年备货要冲到一亿台,市场表现再决定后面调整。而这,足以让产业链上的每个环节神经紧绷,各家公司全力赶进度。
8月初,港区厂区的临时工需求陡增,人力中介每天都在推动劳动力流动。有些日子里招工“返费”涨得厉害,一度能给到9800元,吸引大批人进厂。中介们说,招人跟返费直接挂钩,缺人就涨价,高峰时一天能进几万人,连着一周不带停的。除了“返费工”,还有小时工每天按小时算工资,也是为赶工期临时招进来的。港区的大厅每天都坐满了男女求职者,有人在低头刷着手机,有人在小声聊着分配到哪班哪个车间。
这些工人其实很少会长期留下,厂区加班强度大,两班倒很吃体力,不少人干两三个月就离开。老员工回忆,以前订单集中,旺季能有四十万人在厂,现在分散到别的工厂,人数虽然没过去多,但用工波动依旧频繁。新的生产楼层不断开启,预计到国庆前后人员和产线都会饱和。厂里的用工策略也是这样,按照生产周期灵活招人,订单消化完就开始缩减产线,把楼层逐步拆掉。
在这些工人里,大部分是冲着高额返费而来。返费工只有做到三个月才能拿到额外奖励,这一笔钱让不少人拼死坚持。一位叫老金的工友说,他每天醒来就是流水线操作,贴泡棉的动作几乎重复上千次。虽然加班费很诱人,工作强度还是让他觉得难熬,“刚上手一天才贴几百台,到后期就要上千台,简单但很枯燥。”返费工的压力很大,但想多挣点钱,组里同事都愿意多加班。
与此同时,工厂管理层要为这些高强度生产做物料保障。线长黄运鹏负责零部件的流转,从大到小一台iPhone得用到几百种物料。每个车间的计划都不同,黄运鹏要不断分配物料,让每条产线都能正常运作。苹果新品不是说量产就量产,也有一套验证体系。一般是深圳先试装,技术和质量都过关了才轮到郑州试产,之后每步都跟进检测和物料验证,全合格才敢铺开生产。
厂区的建筑分布很广,沿雍州路有好几个分区,路边都是员工停车的电动车和小轿车。作为大陆最大的苹果代工厂,这里多数高端型号都在组装,每年八九月到十一月,最繁忙的时候,所有楼层几乎都在24小时运转。港区人力服务中心的员工说,这段时间每天都有几千人入职,招工量大得惊人。
更新时间:2025-09-12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