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冬天我在老家听到邻居大哥和二哥因为分田吵得差点打起来,这事让我突然明白一件事:小时候玩伴长大成家后的兄弟姐妹,真的没想象中那么好相处。亲戚们议论说现在年轻人成家后反而很少走动,其实不是感情淡了,是太了解相处的难处了。
我爹常念叨他们那辈人总说兄弟要抱团,结果他和叔叔合伙做生意差点弄成冤家。后来我才懂为啥老一辈总说兄弟不共财,姐妹少往来。现在不少老小区里还挂着当年兄弟一起建房的合影,可如今有些院墙越垒越高,门都不让随便进了。
最近村里张婶儿跟妹妹冷战快半年了,就因为前年妹妹帮她装修房子没写欠条。现在账算不清,两家孩子见面都躲着走。其实不是钱多钱少的事,关键是当时以为血浓于水就不用分这么清楚,结果反而成了心结。
像城里的表哥他们四个兄弟,每年中秋聚会都定好规矩,谁主持谁发言,说超过十分钟就自动结束。他们说这不是生分,是怕喝多了乱说话,毕竟大家成家后想法都不一样了。有次二哥媳妇闹离婚,大哥直接说这事儿别在我家谈,就是不想掺和进去。
农村现在还有很多人家卖房卖地不办正规手续,光说好话。结果去年村里王某家三兄弟为分配闹上法庭,法院判书出来才发现当初口头协议漏洞太多。律师说这些年手足打官司案子增了三成,多数是因为早先觉得熟人不用较真。
城郊市场开早餐店的老李,他俩儿子分开记账,进货卖货都清清楚楚。老李说这就是给他们留条后路,要是哪天翻脸也不会拿不出凭证。其实道理就这么简单,可真到了跟钱打交道,很多亲戚还是嫌麻烦不去做。
前两天刷到个视频,两姐妹因为给老人买东西吵架,一个买了奶粉,另一个非说该买营养品。评论区很多人留言说这种事他们家也经历过。其实不是真缺钱,就是总觉得对方没给自己面子,非要较个高低。
我发现现在年轻夫妻吵架,长辈都不敢轻易掺和。有对夫妻因为婆婆借钱的事闹矛盾,结果哥俩站在中间左右为难。后来他们干脆定好规矩,往后借钱必须书面说明,不然谁都别开口。
最近看报道说有些家庭请律师做"亲情见证",写遗嘱分家产时全程录像。听起来挺见外,可真到了那会儿反而消了很多误会。就像我妈说的,早些年她和妹妹闹别扭半年,就因为分月饼时谁多吃了一块,后来想通了就约法三章。
现在年轻人结婚前有些开始签"爱情协议",其实和父母那辈说的"分房单过"是一个道理。与其到老了后悔,不如早商量好界限。就像隔壁开面馆的王叔家,他和兄弟现在见面就聊生意和孩子教育,从不碰家里的烦心事。
(原标题:现在人到中年才明白兄弟姐妹相处那些事 有些道理晚懂不如早懂)
人到中年后会发现,小时候觉得天经地义的手足情,长大后反而要处处留心。该借的借条写了,该分开的财产分开,该管的管住自己嘴,日子才能过安稳。亲戚间的距离不是隔阂,反而是保护感情的防线,这话听起来不顺耳,但真经历过的人才会点头。
更新时间:2025-08-15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