盟友反水?米莱给中国送上一份硬核“大礼”,特朗普真是怕啥来啥

阿根廷最近做了一件让国际社会都很关注的事情。他们刚刚从美国拿到了美元援助,转过头就为中国市场量身打造了一份“硬核大礼”。这份礼,不仅实实在在,还让远在美国的特朗普政府感到非常头疼。

这件事是由《南华早报》率先报道的。报道指出,阿根廷农业秘书处发布了新的高粱出口标准。新规把高粱按容重明确分成三个等级:72公斤、70公斤和67公斤。同时,它还严格限制了破碎粒和杂质的含量。不符合标准的高粱,一律不准出口。


很多人一看就明白了,这根本不是普通的标准升级,而是专门为中国市场做出的调整。为什么这么说?我们来看数据。今年1到8月,阿根廷一共出口了123万吨高粱,其中122万吨卖到了中国。中国几乎是阿根廷高粱的唯一买家。在这样的背景下出台新标准,用意不言自明。

阿根廷的这一招,可以称为“精准投喂”。要知道,旧的高粱标准还是1994年制定的,已经沿用了31年。为什么现在突然修改?阿根廷官方说,是为了“适应全球市场需求”。但明眼人都知道,这句话有点“此地无银三百两”的味道。


真正的转折点发生在2021年。那一年,中国成为阿根廷高粱的主力买家,阿根廷的对华出口量随之大幅增长。这次阿根廷更是直接表明,新标准是为了“满足主要贸易伙伴的要求”。这个伙伴,显然就是中国。

而这一举动,也直接触动了美国的神经。在中美关税摩擦之前,美国农民曾经占据中国90%的高粱市场。如今,这个市场被南美供应商抢走,阿根廷还通过提高标准进一步巩固地位。难怪有媒体分析说,阿根廷给美阿关系埋下了一个新的火药桶。


但最让特朗普政府难堪的,可能是阿根廷总统米莱的“两面操作”。就在今年9月,美国财长贝森特还公开表示“支持阿根廷经济”,帮助米莱政府稳定汇率、拉升股债。美方将米莱视为“意识形态盟友”,没想到,转头就被“反将一军”。

米莱不仅在7月把高粱出口税永久下调至9.5%,还在9月临时取消了出口预扣税。短短两天,阿根廷就靠这些措施赚了70亿美元。这比美国提供的援助要实在得多。


而对特朗普来说,更棘手的是国内选情的压力。他前段时间还在喊话中国,要求“多买美国大豆”,并抱怨中国不采购导致美国农民承受损失。他甚至把大豆问题列为月底对华谈判的重点议题,根本目的就是稳住农业州的选票。

可阿根廷这么一来,等于是用“品质升级”锁死了中国市场的入口。中国企业看重的是稳定供货和达标质量,阿根廷连标准都按中方需求改了,美国高粱还有什么竞争力?美国智库也指出,米莱的政策完全是“生存优先”,中国的订单比美国的友情更值钱。


那么,米莱为什么敢这么做?根本原因在于阿根廷的经济现实。该国通胀高企、外汇见底,农业出口占外汇收入的六成以上。而中国是全球最大的农产品进口国,自然是阿根廷必须抓住的“救命稻草”。


从7月降税、9月免税,到10月升级标准,三步棋步步紧扣:降税促生产、免税促出口、提标准稳客户——目标只有一个,就是赚中国的美元。反观美国,除了口头支持,拿不出太多实质帮助。特朗普自己还在为大豆订单发愁,哪顾得上阿根廷的高粱?

回过头再看特朗普之前的“喊话”,简直像自我安慰。他怕农业州选民翻脸,怕中国不买美国农产品,更怕盟友转向中国。结果,米莱用行动把他怕的事情全实现了。阿根廷官员说得直白:提升标准就是为了“保持与中国的稳定合作”。这不是存心跟美国作对,而是经济账算得明白:中国给的是真订单,美国给的是空承诺。换你,你怎么选?

现在压力来到特朗普这一边,月底的谈判他必须有所回应。毕竟,高粱市场已经丢了,如果大豆订单再保不住,农业州的选票恐怕真要悬了。这场由阿根廷“反水”引发的外交与贸易博弈,再次证明了一个道理:在国际关系中,利益,永远是最诚实的语言。

#发优质内容享分成#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10-13

标签:财经   盟友   大礼   中国   阿根廷   美国   高粱   标准   大豆   农业   中国市场   订单   选票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