盟友是用来干嘛的?关键时刻,捅一刀的。这话听着刺耳,却是特朗普治下,美国亚太“铁哥们儿”日本的真实写照。
近日,极不理智的特朗普竟然对亚洲最大盟友——日本,挥起了关税大棒。
这位商人总统的一番"神操作",不仅让日本政府措手不及,更是将拜登四年苦心经营的印太战略推向了崩溃边缘。一场原本针对中国的围堵布局,眼看就要毁于一旦。
特朗普为何对盟友"下狠手"?中国又会获得哪些意外收获?
距离大限没几天了,特朗普竟然把刀架在了最听话小弟的脖子上。这事儿有多荒唐?日本给美国当了这么多年马前卒,现在却被威胁要交30%的保护费。
特朗普在社交媒体上那叫一个理直气壮。"他们自己大米不够吃,还不买我们的!"要知道,日本正闹着大米短缺,你非要人家买你们的陈米,这不是趁火打劫是什么?
更绝的是,刚对日本的粮食动完手,转头就瞄准了日本的汽车制造业。
对此特朗普愤怒的表示:“美国引进了不下数百万辆日本汽车,可反观日本却从来都不进口美国汽车!”
在怒气冲冲发泄了自己的不满之后,美国总统特朗普也是就这一不公平的贸易局面提出,日本在汽车关税方面或许不得不再提升25%。
特朗普这25%的关税威胁,就像一把铡刀,悬在日本所有汽车制造商的脖子上,随时可能掉下来,日本汽车工业协会的主席早就哭丧着脸警告过,这刀要是真落下来,日本车企就得“刮骨疗毒”,把整个全球生产链条全部推倒重来,那损失根本无法估量。
而面对着这高额关税的胁迫,在美国一开始提出谈判后,日本便急忙派出了日本经济再生大臣赤泽亮正亲率代表团赴美谈判。
在和美国的谈判桌上,日本也开始扭扭捏捏,试探着提起了自己的小九九,想为自己多争取点利益。
但白宫那边还在慢悠悠地放风,说这谈判啊,不着急,慢慢谈,拖到九月份都行。这招“拖字诀”更是阴险,就是要让日本政府在无尽的等待和煎熬中,自己先乱了阵脚,最终被迫签下城下之盟。
冰冷的经济数据,成了这场心理战最无情的注脚。日本第一季度的GDP已经开始萎缩,工业产出也是一片惨淡。有金融机构悲观预测,关税大棒一旦落下,日本的GDP至少还要再缩水0.5个百分点。
经济的寒冬还没过去,人心的寒冬却已提前到来。最新的民调结果让人大跌眼镜:高达68%的日本人明确表示“不信任美国”。这个数字,刷新了历史纪录。
当朋友的关系从一种有共同信念的约定,变成了一种随时可能赔钱的交易,那信任就开始打鼓了。
日本一看跟大哥谈不拢,索性也不和客气了。反正自家农协地位稳固,自民党又要看农协脸色,进口大米那就是碰不得。就算国内闹“米荒”,政府宁愿坚持不进口,也不愿得罪自家大佬。
到了6月,美国对日本关键汽车零部件直接加了25%的关税。日本官方只说“遗憾”。实际上,心里早就有了打算,不再把美国当唯一“靠山”。
这边美国还在气头上,日本却悄悄搞了个大动作。7月初,日本一口气拿出10万亿日元,专门吸引海外人才。特朗普这边正想用美国大学卡住日本,日本直接反手操作,开门迎人。
最让人意外的是,日本这时候不光和美国闹矛盾,还突然和中国“走近”了。中国、韩国、日本,三国在这个节骨眼上,联合搞了个“中日韩+智库合作论坛”,地点居然还选在东京。
话音未落,韩国那边也开始行动了。
中日韩三国经贸部长时隔五年半重启会议。
他们在首尔达成关键共识:加速自贸协定谈判。
要知道,三国GDP合计占全球23.4%,贸易额占18.7%。
这个超级经济圈一旦深度绑定,关税大棒就砸不动了。
中欧的联手更让白宫措手不及。
欧盟贸易委员放话:“中国光伏产业链支撑欧洲80%清洁能源计划,我们不为政治操弄买单”。
双方迅速达成四大反击共识:共同起诉美国、启动电动汽车谈判、扩大市场准入。
结果很戏剧——中欧贸易额逆势增长12%。
这算什么?原本都是美国的小弟跟亲戚,一转眼全换大哥了。
美国的这通操作,像一个反复无常、只顾自己的大家长,无意中把亚洲几个“孩子”逼得不得不提前“成熟”,学着自己当家作主。
眼下,日本、韩国这些国家正夹在中间,左右为难。选择硬顶,自身的经济损失难以承受。选择妥协,不仅里子面子全丢光,往后更是要被予取予求,永无宁日。这是一道几乎无解的难题。
于是,大家心里那本小账,开始算得越来越清楚:求谁都不如求自己,靠自己不如靠邻居。增强自主性,加强区域内部的紧密合作,减少对单一国家的依附,这已经不是一道外交策略的选择题,而是一道关乎未来命运的生存题。
这条路走起来必然充满艰辛,需要极大的政治智慧和漫长的时间。但越来越多的亚洲国家已经看明白,那张霸权主义的老面孔,再也无法维系昔日一呼百应的荣光了。
这场全球贸易摩擦,最讽刺的结局,或许是无意中为东亚经济一体化,尤其是中日韩自贸区的建设,狠狠地踩了一脚油门。
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中日韩这三个一衣带水的邻居,历史上心里的疙瘩就没少过,现实中的摩擦也不断。更重要的是,总有一只来自外部的手在背后搅和,生怕他们走得太近。
过去,美国最擅长的,就是利用日本右翼这枚棋子,在中日韩之间埋雷、挑事,让自贸区谈判一次次搁浅。其目的再明确不过:绝不能让亚洲出现一个能和自己掰手腕的、紧密的经济共同体。
但现在,情况不一样了。共同的外部压力,成了一剂意想不到的粘合剂。当暴风雨来临时,同一个屋檐下的人,总会下意识地靠得更近一些。
中国始终敞开着大门,希望和日韩一起,把区域的蛋糕做大,把共同的家园建强。这不仅是顺应经济全球化的大势,更是眼下大家抱团取暖、顶住风浪最现实的一条路。
这个世界,终究需要的是能一起把酒言欢的伙伴,而不是必须分出高下的敌人。未来几天,华盛顿的关税决定将最终落地,无论结果如何,亚洲已经在这场风波中学到了宝贵的一课:
风雨飘摇时,唯有抱团,才能不在巨浪中被轻易掀翻。一场新牌局的帷幕,正缓缓拉开。
更新时间:2025-07-08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