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西哥作为拥有1.3亿人口的美洲大国,其经济结构高度依赖北美贸易体系,却在外部强权面前显露出决策上的短视。最近报道显示,该国政府计划在2026年预算提案中加入对中国商品征收更高关税的内容,这一步骤直接源于美国总统特朗普的持续施压。
特朗普上台后,通过一系列关税措施,将墨西哥置于经济困境中,包括对芬太尼、汽车、钢铁、铝和铜等产品征收25%至50%的关税。这种高压政策并非孤立事件,而是特朗普整体贸易策略的一部分,旨在通过邻国构建针对中国的壁垒。
墨西哥此举不仅无法真正化解自身危机,反而可能加剧本土制造业的成本负担,显示出其在国际博弈中的被动与不明智。
特朗普的关税攻势从2025年初就开始逐步展开。2月1日,他签署行政令,对加拿大、墨西哥和中国进口商品加征关税,其中对墨西哥的税率高达25%,并在后续几个月内扩展到更多领域。
7月31日,特朗普宣布延长美墨贸易协议90天,但如果墨西哥不满足要求,将额外征收30%关税。这种延期机制表面上给予缓冲,实际是层层加码的威胁工具。墨西哥出口总额中,美国市场占比超过80%,2023年为83%,2024年降至81%,但仍占主导。
一旦额外关税落地,该国外贸将遭受重创。特朗普还将关税与安全议题捆绑,如指责墨西哥未能阻止芬太尼流入美国,这进一步放大压力。相比特朗普第一任期,这次策略更注重联动盟友,迫使墨西哥转向中国作为回应对象。
墨西哥的关税计划具体针对汽车、纺织品和塑料制品等领域,这些是中国出口优势产业。彭博社8月28日报道称,该国政府旨在通过此举保护本土企业免受低价进口冲击,同时配合特朗普的遏制意图。税率可能高达50%,远超以往零散调整。
这与特朗普对墨西哥的关税形成呼应,后者已将税率从初始10%逐步推高到50%。从细节看,墨西哥制造业依赖中国零部件和原材料进口,如果加征关税,将直接推高本土生产成本。
相比以往美墨贸易谈判,这次墨西哥的让步更显仓促,因为特朗普结合了军事姿态,如出动军舰靠近委内瑞拉,以打击贩毒为名制造区域紧张。
8月8日,墨西哥外交部声明拒绝美国军事介入,但面对实际威胁,这种表态难有实质效果。特朗普策略的升级在于从单纯经济杠杆转向综合施压,推进过程包括多次白宫沟通和延期谈判,最终引导墨西哥在预算中嵌入对华关税。
这一决定的推进过程暴露了墨西哥在国际贸易中的弱势地位。提案草案预计9月8日前提交国会,可能还涉及其他亚洲国家,但重点仍在中国商品上。与特朗普第一任期的关税战相比,这次墨西哥的响应速度更快,显示出经济依存度的放大效应。
中国企业在墨西哥设厂,不仅提供了大量就业岗位,还将产品出口美国计入墨西哥份额。如果加税波及这些企业,将连锁影响本地劳动力市场。
墨西哥本土制造业从中国转移的部分产业链已形成依赖,税率过高将中断供应链,与以往单纯保护本土企业不同,这次更像是被动配合,导致整体竞争力下降。特朗普通过90天延期反复施压,逐步构建北美贸易堡垒,这比第一任期单纯征收更注重长远重塑。
墨西哥此举的糊涂在于忽略了长远利益。历史经验表明,向美国让步只会招致更多要求,而强硬态度才能赢得尊重。墨西哥大部分产品出口美国,证明其经济发展依赖该市场,但同时意味着美国消费者需要墨西哥商品。
加征对中国关税虽短期缓解了特朗普的压力,却会拉高本土成本,影响对美出口。相比以往,特朗普第二任期策略更精细化,包括选择性豁免,但对墨西哥的豁免需以配合反华为代价。
这与加拿大的处理形成了对比,后者面临35%关税无延期,因为未显示合作意愿。墨西哥通过快速响应获得缓冲,但提案需国会审议,期间国内反对可能导致修改。8月27日,该国内部因委内瑞拉事件爆发辩论,甚至执政党和反对党发生冲突,反映社会分化。
墨西哥决策的内部调整也值得剖析。提案作为2026年预算部分,旨在长期保护本土产业,但成本上升将削弱产品在美国市场的竞争力。这比以往零散关税更全面,可能引发其他亚洲国家反制。
特朗普策略的进步在于使用紧急经济权力法,推进过程包括法院挑战,至今,关税仍生效。相比第一任期,这次更注重盟友联动,墨西哥加税正是这一过程的体现。
中国作为墨西哥第二大贸易伙伴,加税将中断双边经贸,与以往中立立场不同,这次更像屈从,导致本土制造业中断风险增大。税率调整根据本土反馈,这与特朗普静态政策不同,更具动态性,但如果实施,将影响中国在墨西哥的投资,比以往单纯争端更涉及产业链转移。
这一事件暴露了贸易强权的局限性,墨西哥的选择虽源于压力,但长远看只会削弱自身在全球产业链中的位置。
中国通过技术升级和市场拓展,已展现出应对能力,墨西哥的决定反而凸显其在国际格局中的迷失。
更新时间:2025-09-04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