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存储疯涨30%,美国芯片巨头停单!国产势力趁机撕开缺口?

对于长期处于追赶态势的中国存储芯片产业而言,2025年,存储市场接连涨价,这并非偶然的运气,而是全球供需格局剧变、技术范式迁移作用下的必然结果,一个属于国产存储的“黄金窗口期”,就要到来了吗?

全球存储市场掀起涨价浪潮

一切的变化,始于价格的波动,今年4月,存储巨头闪迪的一纸涨价函,打响了市场反弹的第一枪,而进入9月,第二轮更为猛烈的涨价潮已席卷而至。

美光、闪迪等国际原厂纷纷宣布产品价格上调10%至30%,并罕见地暂停报价以重新评估市场。

驱动这一变化的核心引擎,是来自人工智能和海量数据计算的磅礴需求,AI服务器的爆发式增长,对存储器的带宽、容量和延迟提出了前所未有的苛刻要求。

这股需求直接推动了两大细分市场的繁荣:一是用于AI训练和推理的DDR5内存和HBM(高带宽内存),其渗透率快速提升;二是承载海量数据的企业级固态硬盘,尤其是高容量产品,正成为云服务厂商争相抢购的目标。

与此同时,传统市场上由于主要存储原厂将产能转向更先进的DDR5和HBM,导致旧制程的DDR4和LPDDR4X产品供应大幅减少,然而,庞大的存量市场,如工控、网通、消费电子等,对此类产品仍有强劲需求。

供需的骤然紧张,使得DDR4市场陷入供不应求的态势,价格一路飙升,甚至出现了“近十年单季最大涨幅”,这种“新旧”需求叠加共振,将整个存储市场推入了新一轮的景气周期。

企业级SSD成为新竞技场

在本次涨价潮中,一个尤为引人注目的焦点是企业级SSD,它不再是默默无闻的后台部件,而是直接关系到AI算力效率的关键一环,AI应用产生的天量数据,正以前所未有的压力冲击着全球数据中心的存储架构。

大型云服务提供商开始将目光转向高容量SSD,西部数据在致客户信中直言,其所有容量的硬盘产品均面临“空前高涨的市场需求”。

其中,采用QLC技术的SSD正站上舞台中央,尽管在写入寿命上可能不及SLC或MLC,但QLC在相同的物理空间内能存储更多数据,且读取性能优异,这恰好契合了数据中心以读取为主的应用场景。

目前,61.44TB的QLC SSD已然面世,128TB的超大容量产品也在路上,可以预见,随着AI数据湖的不断膨胀,大容量QLC SSD的出货量将在2026年迎来爆发性增长。

这一趋势,与国内互联网巨头们的战略投入不谋而合,阿里、腾讯、百度等公司均在2025年第二季度公布了创纪录的资本开支,核心投向正是GPU、服务器和数据中心等AI基础设施,这些真金白银的投入,为国产企业级SSD提供了广阔的需求沃土。

产业链各环节破局而出

国际市场的风云变幻,为国内存储产业链提供了难得的战略机遇,在原厂减产、供需紧张的背景下,能够获得稳定、高品质存储晶圆或颗粒的模组厂商,将充分受益于AI驱动下的存储升级、全球性的价格上涨以及供应链国产化这三重利好。

在利基型DRAM市场,兆易创新正瞄准国内三分之一的份额,该公司副董事长何卫在近期业绩会上表示,下半年利基型DRAM营收将显著增长,产品价格持续上涨且紧缺态势预计贯穿全年。

兆易创新已布局DDR4和LPDDR4等主流利基产品,并正朝着LPDDR5技术演进,其目标是未来五年内,在这一巨大的市场中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

随着DDR5技术因其卓越性能成为AI服务器首选,澜起科技的DDR5芯片出货量在2024年首次超越DDR4,成为连接国产CPU与先进内存的关键桥梁,奠定了其在产业链中不可或缺的地位。

江波龙已推出多款高速企业级eSSD产品,覆盖从480GB到7.68TB的主流容量,并率先完成了与鲲鹏、海光等全部主流国产CPU平台的兼容性适配,为进入国内主流服务器市场扫清了障碍。

德明利、万润科技等公司也在各自擅长的领域持续发力,或量产自研主控芯片,或启动新一代企业级SSD的研发。

把握窗口,迈向主流

2025年的存储市场,正由AI需求与传统需求共同勾勒出一幅波澜壮阔的画卷,价格的全面上涨不仅仅是短期供需失衡的表现,更是技术世代交替和数字经济发展到新阶段的必然产物。

对于国产存储产业链而言,这无疑是一个历史性的“黄金窗口”,国际巨头的涨价与供应紧张,为国产替代创造了更宽松的市场条件和更紧迫的客户需求,但机遇永远与挑战并存。

窗口期也是考验期,国产厂商需要抓住这一时机,进一步夯实技术实力,提升产品可靠性和规模化供应能力,从“可用”迈向“好用”,从“替补”成长为“主力”。

当全球存储市场的聚光灯再次亮起,舞台上已不再只有国际巨头的身影,一批具备技术底蕴、市场敏锐度和本土服务优势的中国企业正迎风而起,他们不仅是这轮涨价潮的受益者,更将成为重塑未来全球存储格局的重要力量。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9-24

标签:科技   美国   缺口   巨头   势力   芯片   全球   市场   企业级   需求   产品   技术   供需   容量   主流   数据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