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指尖在屏幕上漫不经心地滑动,一条“陈奕迅因新冠并发症去世”的推送,如同一颗突如其来的巨石,在平静的信息湖面激起千层浪。我悬在屏幕上的手指,竟不受控制地僵住了三秒,脑海里不断回溯,才猛地记起这位“歌神”不过上周才因确诊新冠取消了演唱会。
带着满心疑虑点开热搜,真相却令人啼笑皆非——这场闹剧的始作俑者,竟是某境外账号用AI技术拼接的旧照与配音。更讽刺的是,这个账号去年就曾炮制过成龙去世的谣言。
从成龙到陈奕迅,谣言的传播套路如出一辙。它们以耸人听闻的标题为钩,勾起大众的恐慌与好奇;用模糊不清的信息来源作盾,降低人们的质疑欲望;再借助社交媒体强大的裂变效应,如病毒般迅速扩散,收割一波又一波流量。当真相还在蹒跚穿鞋时,谣言早已如脱缰野马,跑遍全网。我看到有粉丝在评论区哭诉“以为再也等不到下一场演唱会”,有老人颤抖着拨通电台热线,只为求一个心安。这些被谣言撕裂的真诚情绪,最终都成了造谣者业绩报表上冷冰冰的数字。
然而,这场荒诞剧的主角,从来不是躲在阴暗角落的造谣者,而是我们这些被谣言裹挟的“看客”。当“突发”“重磅”等字眼映入眼帘,又有多少人能克制住转发的冲动?当评论区里“无风不起浪”的揣测甚嚣尘上,又有多少人还能记起法律的红线?去年某大V造谣杨振宁逝世被禁言,今年某博主因AI换脸广告被起诉,可这些血淋淋的教训,却始终没能拦住后来者前赴后继的脚步。
所幸,这次谣言在发酵12小时内就被多方证伪。陈奕迅助理凌晨发出的微信截图辟谣,其妻徐濠萦下午在社交平台的点赞动态,这些鲜活的细节,如同一束强光,穿透了谣言的迷雾。它时刻提醒着我们: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保持质疑的清醒,远比传播的热情更为重要;等待真相的耐心,远比抢占先机的急切更为可贵。
[免责声明]文章描述过程、图片都来源于网络,此文章旨在倡导社会正能量,无低俗等不良引导。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内容!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联系后即刻删除或作出更改
更新时间:2025-05-22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