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华一事中方没松口,特朗普派人来探路,欲为中美打造下个基辛格

信息源:本文陈述所有内容皆为可靠信息来源赘述在文章结尾

特朗普真想访华?还派出“基辛格2.0”来华试探。

5月20日,前美国财长蒂莫西·盖特纳,此刻以华平投资集团主席的身份与北京市委书记尹力握手寒暄。

尹力用一句“中美经济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开场,盖特纳则回应“对美中关系稳定健康发展保持乐观”。

不过,这场看似寻常的会面,却因盖特纳的另一重身份引发国际关注——他曾在基辛格创办的“基辛格同仁公司”任职。

这不得不让好奇,特朗普政府选择派出盖特纳来华的真实目的是什么?而中方高规格接待背后,是释放善意还是战略试探?

复制“基辛格”与华交往的模式

从5月19日至21日,他的行程密集如外交使节:先与北京市委书记尹力探讨金融合作,再赴中国人民银行与行长潘功胜分析全球经济形势,随后又同国家金融监管总局局长李云泽交换对金融市场开放的见解。

每场会谈的核心议题都绕不开“中美经济共生”与“合作共赢”。而他的华平投资集团的身份为这场访问增添了商业外衣。

这家管理规模超千亿美元的私募巨头,曾在中国投资58同城、神州租车等项目,如今瞄准的却是“新质生产力”与“城市更新”——这两个被写入中国政府工作报告的关键词。

在会谈中,尹力特别提到北京“金融机构云集”,潘功胜则强调中国宏观政策的稳定性,看似谈经济,实则暗含政治信号:即便中美博弈升温,中国市场仍向合规外资敞开大门。

可见,盖特纳的使命远不止商业合作,毕竟他还有另一层身份——深度参与中美战略经济对话的前财长,也不难猜出,与中美关系的发展规划脱不开关系。

2025年是特朗普重返白宫后的第一年,对华关税战、科技封锁、南海军事对峙等矛盾持续发酵,而且,就在盖特纳访问前一周,中美两国在瑞士日内瓦签署联合声明,宣布对等取消91%的加征关税,并暂停24%的新增关税措施。


不过,表面的缓和难掩深层矛盾——美国对中国“产能过剩”的指责仍在持续,而中国对美科技封锁的反制清单亦未撤销,尤其是中国稀土出口管制,仍让特朗普无法接受。

5月17日,他放出“访华”的噱头,希望再次缓解中美关系,可中国没有接招,因为目前特朗普团队内几乎都是鹰派人物,甚至美国国务卿鲁比奥还被列入中国反制名单,禁止入境,所以,他选择在此时派出一位既能对接中国高层、又在美国金融界拥有话语权的“老熟人”——盖特纳。

最关键的是,他曾在基辛格创办的“基辛格同仁公司”工作,还在奥巴马时代主导美国经济政策,被称作2008年金融危机风暴的华尔街“救火队长”。

不难看出,特朗普希望在官方沟通渠道僵化时,通过盖特纳这种前政客现私人的非官方渠道“投石问路”,甚至大有让盖特纳成为第二个“基辛格”的意味。

特朗普的算盘打的响,但也要看中国愿不愿意接过这个橄榄枝。

中美相处必须真心换真心

上世纪70年代,基辛格以秘密访华打破冷战坚冰,用“小球转动大球”的外交智慧为中美关系破局;50年后,当两国关系再度濒临“修昔底德陷阱”,特朗普选择启用曾在基辛格麾下效力的盖特纳,试图复刻历史。

但这种类比背后,是截然不同的时代语。

基辛格时代的美国手握绝对优势,而今中国GDP已达美国七成,在量子计算、新能源、5G等领域甚至局部领先。

拜登政府虽宣称“竞争而非对抗”,却未放松对华为、中芯国际的制裁;而特朗普更将“对华强硬”作为竞选筹码,甚至扬言“全面脱钩”。

反观中国,面对压力仍坚持“和平发展”,但南海填岛、航母下水、反制关税等动作亦显强硬。两强相持下,任何误判都可能点燃火药桶,而盖特纳的访问,恰似在火药桶旁点燃一支蜡烛。

在他的此次访问中,与中方官员均强调“14亿人口的超大规模市场”。这不仅是经济数据的重申,更是对“相互依存”的隐喻——美国芯片需要中国制造,而中国科技需要全球市场,这种共生关系绝非“脱钩”口号所能割裂。

可共生之下,博弈亦在升级。

美国对华为的芯片禁令、对中国人工智能企业的制裁,以及对中国学术交流的限制,已实质构建起一道“数字长城”。

讽刺的是,这道长城同样困住了美国企业——高通因失去华为订单导致市值缩水,英伟达特供版AI芯片在中国市场遇冷,微软亚洲研究院的顶尖人才回流中国创业。

也就是说,中美之间的矛盾,绝不是盖特纳一个私人身份的美国人员就能化解的,不过,特朗普派他试水,也确实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例如,盖特纳的华平近期在中国医疗健康领域的投资,正与北京“城市更新”战略中的社区医院升级计划高度契合;其在金融科技领域的布局,也与中国人民银行推动的数字人民币试点形成互补。

这种资本与政策的耦合,暗示着中美经济仍有“脱敏合作”的可能。

而中方的高规格接待,既是对其个人履历的认可,也是对美国务实派的回应:若美方愿以平等姿态对话,中国仍愿留出合作空间。

其实,一直以来,中国都无意与任何国家敌对或者恶意竞争!

在盖特纳访华同期,5月19日,中国外交部副部长马朝旭会见美国蒙大拿大学学生代表团,双方就“Z世代在中美关系中的角色”展开讨论,期间,一位学生表示:“我们这代人不想重复冷战剧本,更关心如何在元宇宙里共建虚拟长城。”

也就是说,中美贸易战,仅是美国政府深陷修昔底德陷阱之中的独裁决定,中美两国民众仍期待两国和平共处、共同发展。

所以眼下的问题是,特朗普政府是否具备基辛格式的战略耐心?

或许,盖特纳的探路之旅或许只是开始,但若连这盏微弱的蜡烛也被风吹灭,等待世界的将不仅是经济寒冬,更可能是基辛格预言的“没有赢家的战争”。

参考资料:

京报网:2025-05-19:马朝旭会见美国前驻华大使博卡斯及蒙大拿州大学生访华团

观察者网:2025-05-22:美前财长盖特纳访华,受到多位中方高层官员会见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5-27

标签:财经   基辛格   中美   特纳   中国   美国   中美关系   经济   华为   关税   反制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