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1年,江苏一86岁老人突然发现,自己原来曾是中央特科重要人员

2001年,曾经潜伏在蒋介石身边多年的红色特工沈安娜,在某单位受邀讲述她当年的隐秘战线工作历史。

而在台下有一名叫做姚一群的普通同志,却是越听越心惊。

他不仅是因为听到当年的隐蔽战线工作的惊险,而是觉得沈安娜所讲的事情和人物,居然和父亲当年工作时的场景一模一样。

在会议结束后,他终于忍不住向这个传奇特工求证,却意外发现了86岁父亲,自己都不知道的惊人身份。

01

姚一群的父亲名叫姚子健,1915年出生在江苏宜兴徐舍镇。

家里开着一间小茶馆,木桌上总摆着几壶热茶,乡亲们聚在这儿闲聊,烟雾混着茶香,日子简单却热闹。

父母起早贪黑,赚的钱刚够养活一家人,姚子健从小脑子灵,书读得好。

1929年小学毕业,他揣着家里攒下的几块钱,独自坐船去了上海,考进了国立劳动大学中学部。

这学校专收穷人家的孩子,不收学费,还管吃穿,对14岁的姚子健来说,像是天上掉下的机会。

上海的日子却不平静,16岁那年,学潮闹得凶,学生们上街游行,学校被国民政府盯上,硬说“学风不正”,直接关了门。

姚子健没读完书,只能回无锡上学,没过多久,淞沪会战打响,上海街头炮声隆隆,学校又停了课。

他只好回宜兴,在乡下清水塘小学当起了代课老师,每天站在木头讲台上,看着孩子们认字,他却总想着外面的世界。

报纸上“九一八”事变的消息传来,东北沦陷,百姓流离,他攥着报纸的手直发抖,对当权者的不抵抗窝了一肚子火。

一年后,南京中央陆地测量学校的招生广告像一盏灯,照亮了他的路。

这学校归国民政府管,学制严格,管吃管住,还教制图技术,姚子健改了个名字叫“姚志刚”,考了进去,开始学怎么画军用地图。

02

课堂上,他低头描着山川河流,笔尖在纸上沙沙作响,那会儿,他压根没想过,这门手艺会把他卷进一场隐秘的战争。

1934年,姚子健学成后,进了国民党中央陆地测量总局,当了个小技术人员。

每天在绘图室里,他埋头画地图,五万分之一、十万分之一的比例尺,标注着铁路、桥梁、兵营的位置。

这些地图是国民党打仗的命根子,锁在铁柜里,普通人连瞄一眼都不行。

同年他通过老乡介绍,认识了一位地下党员,入了党,从此开始了另一重身份的生活。

为了方便做事,他找了个借口,说自己眼睛不好,调到了第五股,专门管地图的收发和登记。

这活儿听起来不起眼,却让他能摸到部队番号、地图用途这些要命的情报。

他白天在绘图室里一丝不苟,晚上就把地图副本描下来,记下部队调动的点滴,再通过地下渠道送出去。

这些情报,帮着远在苏区的中共指挥部看清了敌人的动向。

每到周六,他收拾好一个小皮箱,里面藏着地图副本,外面盖上几本书和衣服,装成去上海玩的样子,坐上沪宁线的火车。

三等车厢里人挤人,煤烟味呛得人咳嗽,他却得坐得稳稳当当,眼睛盯着窗外,手攥着皮箱的把手。

到了上海,他在东宝兴路一家小茶馆落座,点一壶茶,静静等着,接头人来了,俩人没啥废话,他把皮箱轻轻一推,喝完茶就走。

整个过程快得像一阵风,干净利落,透着中央特科的铁纪律。

干这行,危险总在身边转悠,1935年秋天,姚子健有次坐火车,半路觉得不对劲,车厢里有个穿灰大褂的家伙,老盯着他看。

那人不是国民党特务,是警察局的内线,想挖出谁在漏情报。

姚子健脑子一转,临时改了接头地方,于是他把地图塞进一家照相馆的信封,托给不知情的店员转交。

这手急中生智,保住了整条情报线,连带着救了三个联络人。

03

还有一回更悬,1936年春节前,他带了份赣州、南昌的兵力图,国民党正靠这图“清剿”赣南。

火车刚出南京,检查的人就上来了,挨个翻行李,姚子健眼皮都没抬,把皮箱混进旁边的行李堆,自己下车绕到江湾站。

组织上另派人坐下一班车,把地图取走,任务总算没砸,这两回行动,靠的是他脑子快、手稳,还有组织配合得天衣无缝。

这些地图,薄薄几页纸,却是战场上的命脉,国民党在华中、赣南的兵力调动,全让中共看在眼里,抗敌的仗打得更准。

姚子健从不知道这些图最后去了哪儿,但他明白,每张图背后,都可能是千百条人命。

1949年新中国成立,姚子健放下了原来的工作,回了江苏,当了一名极为平凡的老师。

他教机械制图、测量技术,站在讲台上,手里拿着粉笔,板书写得工工整整。

三十年,他没跟学生提过一句南京的事,也没说过自己画过什么地图。

家里人只知道他在南京干过技术活,妻子张秀英问起来,他也只是笑笑,说“就是画画图,没啥稀奇的”。

课堂上,他教学生画图纸,总是叮嘱“线条要直,尺寸要准”,学生们喜欢他,觉得这老师耐心,手艺也好。

退休后,他和妻子搬回宜兴老家,住在一栋老房子里,院子里种点菜,日子过得清清淡淡。

村里人常来串门,聊聊庄稼收成,喊他“姚老师”,没人知道他还有另一段人生。

直到86岁时,他儿子姚一群,在沈安娜的讲述中,才发现了他也是中央特科的重要人员,并且工作人员还找到了他当年的工作记录。

那些地图副本上,他的笔迹还清清楚楚,记录了他怎么把情报送出去。

他从不知道自己归中央特科管,更不知道那些地图帮了多大的忙。

档案查了八个月,确认他就是当年的“无名战士”,江苏省给他办了身份认证,送来一枚的纪念章。

奖章沉甸甸的,捧在手里,他眼睛有点湿,但还是笑笑,没多说啥,这份荣誉,迟了67年,却是他一辈子无声付出的见证。

晚年,姚子健耳朵背了,眼睛也花了,但脑子清楚,偶尔翻开老相册,他能说出每张地图的编号,讲讲怎么画的,却从不夸自己。

2018年,宜兴的报纸登了他的事迹,村里人都跑来看热闹,他还是老样子,摆摆手,让大家别大惊小怪。

两年他因病走了,活了105岁,宜兴给他立了块碑,刻着“特科无名英雄”,让后人记住这位传奇的老人。

信息来源:姚子健抖音百科

环球人物:中央特科百岁功臣姚子健去世

上海热线:百年华诞忆往事——父亲姚子健一段特殊的革命经历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5-13

标签:历史   江苏   老人   中央   人员   发现   地图   宜兴   上海   皮箱   南京   情报   国民党   当年   学校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