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3年的德黑兰会议上,罗斯福、斯大林、丘吉尔三大“巨头”因为不同的意见正在进行激烈的争论,斯大林和丘吉尔对于罗斯福的意见提出了反对,然而,罗斯福却一直在不停的劝说他们。
原来,罗斯福曾经提议,让中国成为联合国的常任理事国,一起组建联合国未来的结构。然而丘吉尔却对此非常反对。不过,罗斯福并没有因此放弃,而是直接一言点出了要害,丘吉尔听后幡然醒悟,这才同意了罗斯福的意见,那么这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呢?
罗斯福为什么会支持中国成为联合国的常任理事国,而丘吉尔和斯大林却非常反对呢?
罗斯福作为任期最长的美国总统,他的大名在上个世纪的30、40年代可以说是人尽皆知的。经历了经济大萧条的美国,在他的手上逐渐回到了正轨。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之后,美国受到了日本的偷袭,参加到了战争当中,成为了同盟国的重要成员。
随着二战的形势越来越明朗,法西斯力量正在快速衰弱,美国、苏联、英国这三个当时最为强大的同盟国,也开始为战后的世界格局进行划分。1943年的德黑兰会议上,这三位巨头进行了历史性的会面,而在这一过程中,罗斯福也将自己的高瞻远瞩,展现的淋漓尽致。
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在丘吉尔和斯大林看来,未来的世界就是由美国、苏联和英国三国进行领导,有他们三个国家来担任联合国的三大常任理事国,毕竟在他们两人的眼中,二战中的中流砥柱,就是他们三国,其他国家的综合国力相比于他们来说要弱小很多。
然而,罗斯福却有着不同的意见,那就是他希望丘吉尔和斯大林同意让中国也成为联合国的常任理事国。不得不说,丘吉尔和斯大林在听到罗斯福的这个意见之时,表现出了诧异的神情,他们不理解为什么罗斯福会想着让中国成为常任理事国。
在丘吉尔的眼中,中国是非常弱小的,在进入19世纪40年代之后,中国就多次受到过西方列强的侵略,英国更是在中国获得了很大的利益,对中国进行了多次的侵略。就连后来被西方普遍轻视的日本,也在甲午战争中击败了中国,在二战的时候,中国也饱受日本的侵略承受了巨大的损失。
丘吉尔这样看,也确实有他的道理,彼时的中国确实孱弱,即便是面临着强敌入侵,国内也依旧存在着大大小小的军阀,蒋介石领导下的中国军队,在面对日军的时候,更是多次被日军击败,虽然中国也取得了像台儿庄战役,长沙会战等一系列的胜利,但是却依旧无法改变西方世界对中国的刻板印象。
所以,丘吉尔认为,中国的国力太弱,并且没有足够的领导力让中国成为常任理事国有些欠妥。而斯大林也对罗斯福的意见有着看法,要知道,当时中国名义上的政府,还是蒋介石的重庆国民政府,而国民党的意识形态和苏联完全相反。
苏联作为一个社会主义国家,他也不愿意看到自己的邻国成为常任理事国,这对于苏联来说并不是一件好事。同时,在斯大林的眼中,他也和丘吉尔一样,认为中国实在是太过弱小,没有资格成为常任理事国。
那么,在罗斯福的眼中,中国是一个什么样的国家呢?罗斯福眼中的中国,和拿破仑眼中的中国是非常相似的,尽管两人处于不同的时代,但是他们都认为,中国绝对是一头沉睡着的雄狮。
对于这么一个幅员辽阔,人口多达4亿的大国,罗斯福认为,一旦中国能够从战争中走出来,在政府的领导下,中国将会很快的实现工业化,进而在短时间内成为一个无比强大的国家。他和美西方大多数政客都不一样,罗斯福认为,与其将中国视作敌人,不如把他当做自己的朋友。
况且,中国国力虽然弱小,但是他们却阻挡住了比他们强大许多的日本,为美军和苏军减少了很多的压力,对于罗斯福来说,中国绝对有着惊人的潜力
所以,罗斯福始终认为,中国一定会成为未来让世界瞩目的强国。不过,他的这一说辞并不能够让丘吉尔和斯大林信服,于是他就在和丘吉尔单独相处的时候,从未来世界格局的角度出发,劝说丘吉尔同意他的意见。
罗斯福为什么要单独劝说丘吉尔呢?因为美国和英国,都有着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他们都属于是资本主义阵营,而苏联虽然是眼下的盟友,但是他们两人心里都很清楚,这种盟友的关系会随着二次大战的结束,而宣告终结。
苏联将会成为他们在战后最大的敌人,在丘吉尔的设想中,美国和英国为代表的资本主义世界,将会面临着以苏联为代表的社会主义世界相抗衡。所以,罗斯福就抓住了这一点对丘吉尔进行劝说。
罗斯福和丘吉尔都明白,战后的欧洲将会受到很大的创伤,他们也将会失去和苏联抗衡的力量,如果苏联借助二战的胜利,开始逐渐向西欧地区扩张,那么英国等国家的地位将会受到严重威胁,毕竟在他们眼中,社会主义世界绝对是一个大敌。
所以,罗斯福就打算提高中国的地位,帮助中国增加实力,让中国成为在东亚地区遏制苏联的中坚力量。毕竟一个四亿人口,幅员辽阔的大国对于美英来说,无疑是牵制苏联扩张的最佳“工具”。
在罗斯福的一番说辞之下,丘吉尔也同意了他的意见,让中国成为了常任理事国,而他也借此把法国拉上来,组成了如今联合国的五大常任理事国。
只不过,让丘吉尔、斯大林都没有想到的是,拥有着很大优势的蒋介石,居然会在短短的三年时间内以惨败告终,中国一下子成为了一个屹立于世界东方的红色新中国。
信源:
德黑兰会议——百度百科
更新时间:2025-07-24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