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则关于贵阳台球城的新闻在网上炸开了锅——贵州日报的记者跑去暗访,结果开口就问女陪练:"你们这儿有没有特殊服务?"直接把人家问懵了,对方当场回怼:"你这是耍流氓!"
这一句话听起来既好笑又让人好奇:记者暗访不都是偷偷取证吗?哪有这么直接问的?估计这位记者是新来的,更耐人寻味的是,虽然记者没查到实锤,但网友们却吵翻了天——有人说这是"此地无银三百两",也有人觉得记者问得太耿直,反而打草惊蛇,到底真相如何?咱们一起来扒一扒。
图片来源于网络
记者暗访变"明访"?网友:这操作太骚了
事情是这样的。最近网上疯传贵阳某些台球俱乐部的女陪练"服务不一般",于是"天眼问政"栏目的记者决定去一探究竟。可他们的调查方式却让人大跌眼镜——不是悄悄观察,而是直接开口问:"有没有那种服务?"结果被陪练小姐姐一口回绝:"我们是正规场所!"
记者不死心,又追问:"网上不是说台球室有'深度互动'吗?"对方直接拆穿:"你被营销号骗了!"更搞笑的是,结账时记者居然又双叒问了一遍,陪练的回应更耐人寻味:"你要这样问,那我肯定说没有。"临走前还补了句:"晚上人多,喝酒玩游戏才放得开哦~"
这对话简直能脑补出一部悬疑剧——说没猫腻吧,为啥总暗示"晚上来"?说有猫腻吧,人家又坚决否认。记者转了一圈愣是没找到证据,最后只能发文说"未发现违规"。可网友的评论却比报道还精彩:"钱没到位吧?""高级陪练得加钱!""记者太老实,应该晚上去蹲点啊!"
行业潜规则还是消费者想太多?
其实仔细想想,这事儿反映的是个普遍现象——很多娱乐场所都喜欢打"擦边球"。台球城招陪练,海报上写着"私教服务、深度互动",宣传语暧昧不清;某些客人则抱着"花钱买快乐"的心态,总想试探底线。两边一凑合,就容易传出风言风语。
就像报道里那位"懂行"的潘先生说的:"你们钱没花够!"这话虽然难听,却揭穿了一个潜规则思维——有些人总觉得"加钱就能解锁隐藏服务"。但反过来看,商家如果真靠这种手段揽客,迟早要凉凉,毕竟我国《娱乐场所管理条例》可不是摆设。
图片来源于网络
三方面问题值得深思
调查方式存疑
记者像查酒驾一样直接问"喝没喝",能查到真相才怪!专业暗访应该学学315记者,装成顾客录音录像。不过也有网友力挺:"直接问反而说明问心无愧,弯弯绕绕的才可疑!"
行业需要阳光化
台球本就是项正经运动,但现在一提"女陪练",很多人眼神就变了。建议商家学学正规健身房,明码标价教练资质,别搞"晚上喝酒更尽兴"这种暗示。
消费者心态要摆正
有人花398元点陪练,却指望"增值服务",这不离谱吗?就像网友说的:"你去火锅店难道还问能不能洗澡?"
图片来源于网络
结语
这件事最魔幻的地方在于——记者本想打假,结果自己先被网友"打假"了。说到底,娱乐行业不是法外之地,消费者也别总想"薅到额外福利"。下次如果你去台球厅,是会正经打球,还是忍不住试探一句"有没有其他服务"呢?欢迎在评论区聊聊你的看法!
更新时间:2025-05-13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