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了美国,欧洲能自保吗?|凤凰聚焦

从依靠美国到决心自主防卫,欧洲重新武装自己,进展究竟如何,刚刚举行的欧洲共同体峰会成为重要的观察窗口。俄乌局势胶着,美欧分歧加剧,欧洲内部新旧势力角力,重压之下,欧洲防务新目标究竟能否实现?



Part.

1



当地时间5月19日,美国总统特朗普就俄乌冲突问题分别与俄罗斯总统普京和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进行了通话,泽连斯基强调了必须实现停火、对俄罗斯采取制裁以及不会从领土上撤军等诉求,并重点表示,美国不要自行做出涉乌的任何决定。


美俄两国元首通话持续了2小时5分钟,特朗普与普京就关键议题进行了讨论。随后,俄方发布多项针对俄乌停战的声明,其中重点讲到了对美国领导人参与恢复俄乌直接谈判表示感谢。俄总统新闻秘书佩斯科夫称,特朗普立场是中立且致力于调解冲突,而欧洲政客的立场则是公开偏袒乌克兰。这一消息无异于将欧洲架在火上烤,美国的不确定性、俄乌战争爆发后欧洲整体所表现出来的脆弱性,以及乌克兰未来悬而未决的命运,让加强武备和提高军队战斗力,成了欧洲必须面对的问题。



北京外国语大学区域与全球治理高等研究院教授 崔洪建:

特朗普上台后,明确要求欧洲接受现实:欧洲已非美国战略中心。例如,此前欧洲国家讨论以北约名义向乌克兰派兵,企图借此将美国更深地卷入乌克兰危机,迫使美国在欧俄冲突时下场。但在美国看来,这不过是欧洲的一厢情愿。与此同时,欧洲一边试探美国的真实意图与底线,一边加强自身能力建设,为最坏情况做准备。


也就是在与普京通话后,特朗普表示,若俄乌谈判没进展,他将退出,剩下的问题将留给欧洲解决。



北京外国语大学区域与全球治理高等研究院教授 崔洪建:

若美国战略撤退如阿富汗撤军般狼狈,释放的信号被俄罗斯等国捕捉,会对美国产生何种影响?未来,美国或许真会对欧洲安全撒手,或基于“美国利益优先”制定全新战略布局。


特朗普上台后,欧洲多次表示要武装自己,以面对现在的动荡局势,当地时间5月16日,欧洲共同体峰会在阿尔巴尼亚举行,包括英国、法国、德国、意大利等共有44个成员国的首脑或代表出席,在众多元首及代表中,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的到场无疑是外界的焦点。



北京外国语大学区域与全球治理高等研究院教授 崔洪建:

欧洲正尝试探索独立道路,与美国政策变化保持距离。欧美在乌克兰危机解决及欧洲未来安全架构上分歧显著,已呈现一定程度的战略竞争态势。


Part.

2


本次欧洲政治共同体领导人会议的主题为“新世界中的新欧洲”:团结、合作、联合行动,从这一主旨不难看出,欧洲面对全球变化的整体思路调整,与过去在政治、经济、军事方面紧紧捆绑美国不同。



今年,特朗普的上台让欧洲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危机,在关税大棒下,作为盟国的大多数欧洲国家都未能幸免,整体防务政策上,多年来抱紧美国军事大腿的欧洲,面临着美国的背刺,特朗普多次威胁要欧洲国家增加军事支出,并以此威胁退出北约。最要命的是,俄乌冲突已经进入第四个年头,特朗普摒弃了拜登政府时期的对乌政策,减缓了军事与经济上的大幅援助,并将此前对乌的援助转变为借款,换取乌克兰丰富的矿产,在对俄态度上也明显释放缓和的信号。



有分析认为,特朗普的种种举动将欧洲推到了冲突的第一线,与财大气粗的美国相比,欧洲如果继续提供对乌援助,装备的产量与数量难以保障,众多欧洲国家国内经济疲软,社会民意难平,而一旦停止援助,乌克兰谈判失去筹码,恐怕欧洲将在未来要面对俄罗斯的报复。进退两难的欧洲在天平端显然倾向了支持乌克兰,保护欧洲。


中国社科院欧洲研究所研究员 赵晨:

虽乌克兰未入欧盟,但欧洲仍视其为势力范围及地缘前线,将其当作守卫边界的重要“棋子”,故不愿舍弃。


这场被马克龙称为“欧洲自救试验”的峰会,安全问题是主要议题,但欧洲国家众多,由谁主导也成为博弈的重点,团结表象下,背后实则暗流涌动。



5月16日,一段视频疯传网络,在土耳其总统埃尔多安缓缓就座之后,马克龙走了过来,微笑着和他打招呼。但出人意料的是,埃尔多安看到马克龙却非常激动,他一边用左手握住马克龙的手掌,一边用右手轻拍他的手背,然后对着镜头大笑起来。而当两人寒暄几句之后,马克龙有意放下与埃尔多安紧握的左手,不料却被对方抓住不放。



无奈之下,马克龙只能慢慢松开他的手指,但即便如此,埃尔多安依然选择不放开他的手。而埃尔多安的热情也让马克龙有些招架不住,从他当时的表情可以看得出来,除了显得有些尴尬之外,他还把手臂搭在椅背上,寻求放松。媒体称,这段视频“看似滑稽”,但在一些土耳其媒体看来是二人的“权利博弈”,还有一些人认为视频中似乎透露出“潜在的紧张情绪”。


中国社科院欧洲研究所研究员 赵晨:

马克龙一直希望扮演欧洲代言人,但俄乌冲突中,调停角色却由土耳其及埃尔多安承接。自2022年冲突爆发至谈判转机,调停方与中立谈判地均选在土耳其,而非法国。埃尔多安与马克龙关系微妙,竞争成分大于合作。



德国、法国、英国为代表的传统老牌欧洲国家一如既往的表现强势,他们希望将这场武装欧洲的“联合行动”控制权归于自己囊中,但新崛起的势力却在争取更多的话语权,欧洲政治共同体峰会召开当天,身高2米多的阿尔巴尼亚总理埃迪·拉马在红毯欢迎仪式上,以单膝跪地、双手合十的方式,迎接意大利女总理梅洛尼。这引发了外界质疑,认为他过于亲近,有讨好的嫌疑,梅洛尼在特朗普上台后确实表现抢眼。在关税议题上,她亲自到访白宫与特朗普会面,并表示自己可以作为欧洲的桥梁与美国进行沟通,在本次峰会上她的发言也是充满了野心。



北京外国语大学区域与全球治理高等研究院教授 崔洪建:

近期,在欧洲安全、北约及欧美关系议题上,意大利展现出灵活性姿态。梅洛尼政府正借助与特朗普的所谓关系,试图在欧美关系中扮演区别于法德的角色。



欧洲试图寻求防务自主背后除了有俄乌冲突的地缘关系原因,与特朗普的一系列行为与表态也颇为有关,特朗普认为,无论北约还是日本等与美国签订安防条约的其他地区或国家,都在占美国的便宜,美国为它们承担了更多的国防开支。


对于欧洲而言,冷战结束之后,由于苏联继任者俄罗斯的衰弱,欧洲军队已经没有了明确的强敌。而冷战后欧洲主要承担的军事行动角色,就是为美国在全球的非传统安全行动打配合。比如北约组织唯一一次动用集体安全条款的战争行动,就是“9·11”之后美国对阿富汗的军事占领。由于缺乏明确的战略对手,欧洲从1990年代开始就专注于非传统安全任务,比如维和、反恐、打击海盗、应对极端组织威胁等等。而在没有明确战略敌人的情况下,欧洲各国的政府很难说服国会批准扩军整备的预算,军队规模和装备研发同样在冷战后大幅缩水。以战斗机为例,目前欧洲国家普遍装备的四代机均为美制F-35,法国、瑞典和欧洲联合制造的战机已经无法更新到隐形世代,因此,欧洲必须重新武装自己。



Part.

3


俄乌冲突的蔓延,美国的摇摆不定,美俄关系的缓和,一系列问题让欧洲不得不提升自己的防务能力。2025年3月,欧盟在布鲁塞尔举办特别峰会,主席冯德莱恩高调宣布8000亿欧元的“重新武装欧洲”计划,试图通过“欧洲防务自主2.0”打破依附美国的魔咒。冯德莱恩表示,“重新武装欧洲”计划将增强欧盟的防务和单一市场。


北京外国语大学区域与全球治理高等研究院教授 崔洪建:

对多数欧洲国家而言,当下不会与俄直接开战。欧盟提出的8000亿欧元军事防务资金有虚有实,实为1500亿欧元贷款支持各国军防建设,其余6500亿欧元需成员国自行解决。


中国社科院欧洲研究所研究员 赵晨:

这6500亿欧元让成员国可突破“稳定与增长公约”限制发展国防产业,意味着欧洲不再完全依赖美国,开始去风险化,意识到战略自主、依靠自身力量保卫欧洲及乌克兰安全才最可靠。



欧洲目前拥有完整军火制造能力的国家超过十个,但真正具备全链条、自主研发与出口能力的,以法国、德国、英国和意大利为核心“四强”,其次是瑞典、西班牙、波兰、土耳其等快速追赶者。在特朗普决定撤出欧洲以后,一些国家盯上了“重新武装欧洲”8000亿欧元的蛋糕,但不少分析者认为,这些国家的防务体系仍然无法摆脱美国的影子。



中国社科院欧洲研究所研究员 赵晨:

尤其是在新一代战机、无人机及反无人机体系研发上,欧洲战略自主难以靠短期投入实现。关键在于欧洲缺乏成套预警与情报系统支撑,如无马斯克“星链”辅助,乌克兰前线指挥系统、士兵及炮兵间沟通、预警机指挥等均受影响。照此发展,10至20年内欧洲恐难追赶美国。


Part.

4



法国一直试图加快推动欧洲自主防卫,构建“乌克兰之后的第二道反俄防线”。不久前,法国总统马克龙已经与波兰总理图斯克签署《法波防卫条约》,核心条款明确“任何一方遭受武装攻击时,另一方将提供包括军事手段在内的全面支持”。法国承诺在核威慑领域与波兰“开启合作可能性”,波兰则成为当前局面下,西欧核力量直接辐射的最前沿。


北京外国语大学区域与全球治理高等研究院教授 崔洪建:

短期内,欧洲无力解决核武器、核威慑及共享问题。当前,欧洲只能着手行动,向俄罗斯等假想敌持续释放威慑信号,迫使对方短期内不破坏欧洲长远发展路径,以此为应对当下挑战与未来安全威胁争取时间和空间。


在欧洲实现防务自主的议题上最积极的是波罗的海三国,2022年,俄乌战争爆发后,拜登特意将2万美军部署在东欧,以应对俄罗斯方面的军事威胁,美军入驻,几个国家也敢于对俄罗斯发出强音,对乌克兰的援助也非常积极,特朗普上台后表示,美国国防部正在考虑将从东欧撤出1万名美军,并相继撤走约3.5万名驻德美军,这对波罗的海三国来说,无异于当头一棒,如果失去美国军队的庇护,他们将会直接承受俄罗斯的军事威胁。


北京外国语大学区域与全球治理高等研究院教授 崔洪建:

这些国家担忧,若乌克兰危机解决及欧洲未来安全建设无法提供保障,它们恐成俄西方下次冲突的直接牺牲品。



英国在欧洲防务上也表现颇为积极,当地时间5月19日,英国-欧盟峰会在伦敦举行。这是英国“脱欧”五年来,双方首次举行峰会,除斯塔默外,出席此次峰会的有: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欧洲理事会主席科斯塔,以及欧盟外交与安全政策高级代表卡拉斯。英国希望欧盟发出信号,准备批准英国参与利用1500亿欧元欧洲防务基金,这有望带动英国防务企业的发展。根据欧盟文件显示,欧盟当天同意启动1500亿欧元的武器贷款计划,欧盟27个成员国驻欧盟大使原则上同意“欧洲安全行动”。


北京外国语大学区域与全球治理高等研究院教授 崔洪建:

英国工党上台后欲调整保守党时期的对欧政策。相较导致脱欧的保守党,工党处理对欧关系无历史包袱,可放手调整。在乌克兰危机持续及英国欲恢复对欧安全影响力的诉求下,英欧或已找到利益汇合点。



欧洲试图武装自己,实现防务独立,但前景并不乐观。有分析认为,整个欧洲的军工系统扩容和重新磨合大约需要5至10年的时间,但从现有的工业水平来看,欧洲的军事工业技术并不算落后,无论雷达、航空发动机、水面舰艇和坦克装甲都有自己的独到技术,甚至连强大的美国海军都开始采购意大利设计的驱逐舰,而欧洲研发的风暴阴影巡航导弹在俄乌战争中的表现也很出色。眼下,关键问题是美国一旦远离欧洲,仅凭自身实力,以及军事地缘格局的限制,欧洲很难单独挑起对抗俄罗斯的大旗,内忧外患之下,未来欧洲如何选择呢?



这次的欧共体峰会,英国重新调试了与欧洲的关系、达成了防务新协议,是个重要的积极信号。但美国与欧洲渐行渐远,欧洲内部如何共同进退面临着不小的考验。就在欧洲积极扩张防务支出的关键时刻,北约支援与采购局却深陷腐败调查风波,本就财务承压、怀着小算盘的各国信心难免再受创。



制片人:何冀宁

编导:傅托

编辑:王津捷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5-22

标签:财经   凤凰   欧洲   美国   乌克兰   防务   英国   俄罗斯   北约   欧盟   法国   峰会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