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评 | “花生上树”背后,是一次温柔提醒

近日,一组零食品牌良品铺子的商品介绍图引发网友讨论:在某花生产品的商品详情页中,花生果实悬挂枝头,网友疑惑,“落花生”咋到枝头去了?

相关页面截图。

事件发生后,良品铺子马上公开致歉,说明图片由AI制作,对相关页面进行了更新修正,并已启动对所有产品宣传材料的全面科学性核查。公司的及时回应值得肯定,但更希望这样的“小插曲”能成为对所有商家企业查漏补缺的一次温柔提醒。

企业在用心做产品的同时,也重视品牌宣传,这是值得肯定的,但在宣传中,除了追求诗意与创意,或许也需要多一份对常识性知识的把关。花生扎根泥土里,这不是冷知识,而是许多人亲手挖过、亲眼见过的生活场景。

对花生“身世”误解的背后,也许便是城市人与乡野田地之间逐渐模糊的联结。

我们虽身在城市,但土地依然提供着所有人的生存保障,更是中国人世代的情感寄托。如今很多人依然会在天台、窗台开辟一个小角落种植果蔬;共享农场让更多城市里的家庭享受到耕种的乐趣。“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这个思,包括对食物从种下、收获到加工成熟全过程的了解,对我们赖以生存的五谷的珍惜。只有了解,才能更珍惜。

花生“上树”,这不只是一家企业的自查课题,也是我们从中可窥见的方向——能否让农事教育变得更生动、更贴近?能否在课堂、媒体、甚至孩子的绘本里,多讲一讲作物的生长、食物的来历?路边不知名的小草也许便是美味的野菜,雨后钻出泥土的菌子也可能是鲜美的鸡枞,其貌不扬的“土疙瘩”可能正是我们的餐桌食物……我们期待的,不是对一次错误的苛责上升,而是一场走向土地、走向常识的回归。

毕竟,每一粒果实都藏着自然的语言,而我们,永远需要俯身倾听。土地里种下的,是我们与之联结的生命之花,更是代际传承的文明之芽。

热门视频

来源:四川农村日报

编辑:陈泳秀

校对:袁宇君

审核:余普

声明:除原创内容及特别说明,推送图文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9-02

标签:美食   上树   短评   花生   温柔   铺子   食物   土地   枝头   果实   产品   土疙瘩   企业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