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中国可以在各个方面都领先于全球其他国家,甚至超过了美国,但是在经济方面,中国还在拉进和美国的距离。

好不容易这几年两国的差距正在不断缩小,可是根据最新的数据来看,中国的GDP竟然跌到了美国的60%。
这到底是怎么回事?问题出在了哪里?

本文陈述所有内容皆有可靠信息来源赘述在文章结尾
明明我们的实际经济增速有5.3%,比美国的1.9%快得多,怎么算下来中美之间的GDP差距反倒拉大了?回想2021年,我们的名义GDP一度达到了美国的77%,那是一个令人振奋的高点。
可到了今年上半年,这个比例却回落到了60%到62%之间,美国上半年GDP是将近15万亿美元,我们是9.2万亿美元,差距一下子拉到了近6万亿,差不多是一个日本的体量。

其实中国并没有经济倒退,首先最大的障眼法来自金融和货币层面,可以说当前的GDP差距,很大程度上是美联储的货币政策和两国通胀差异,共同给美国数据按下了“快进键”,同时给我们的数据套上了“缩小镜”。

现在美国正经历着明显的高通胀,8月份的通胀率还有2.9%,之前3月的CPI同比也增长了2.4%,东西贵了,物价涨了,以美元计价的名义GDP总额自然水涨船高。

反观我们这边情况完全不同,我们的物价非常平稳,甚至有点轻微通缩,3月份的CPI同比还下降了0.1%,这就意味着我们的名义GDP缺少了那种因物价上涨而带来的“虚增”成分,一个表面看着结实,一个是内里很扎实,所以两国的差距就这么在账面上被拉开了。

通胀的背后是利率在主导,为了死死按住通胀,美联储采取了非常激进的加息策略,高利率让美元一下子成了全球最抢手的“理财产品”,全世界的资本都闻风而来,把美元的价值推得老高。

美元一增值,人民币的汇率就必然会贬值,所以人民币兑美元的平均汇率就从7.11悄悄滑到了7.18,别小看这点变化,当我们那庞大的经济总量,一旦要换算成美元来比较时,仅仅因为这个汇率波动就会凭空“蒸发”掉一大笔钱。

所以中美两国在这个虚幻的滤镜下,美国名义上享受着GDP“通胀膨化”和“汇率优势”的双重红利,而我们则实打实地承受着汇率折算带来的挑战,这一来一回,账面上的差距不被夸大才怪。

如果说金融滤镜是动态变化的,那么中美统计口径的差异从根本上就拉伸了美国经济规模的视觉效果,我们和美国用的根本就不是同一种规则。

我国统计GDP用的是“生产法”,说白了就是计算所有行业,特别是制造业这些实体经济,在生产过程中到底创造了多少新的价值,算法是“总产出”减去“中间投入”,中间的过程非常严谨,最后算出来的都是实打实的东西。

而美国用的是“支出法”,这个方法就直接多了,它不管东西是怎么造出来的,只管全社会最终花了多少钱,无论是居民消费、企业投资还是政府开支,所有花销加在一起,就是它的GDP。

这两种不同方式导致了结果的巨大差异,因为在美国的支出法里,塞进去了不少“虚拟”甚至“奇葩”的数据成分,他们会把所有房主自己住的房子,都假设成是在对外出租,然后估算一笔“虚拟租金”计入GDP,可是这笔钱在现实中根本不存在,纯粹是算出来的。

更夸张的是,他们连毒品交易这类非法的地下经济活动,都会估算一个值放进GDP里,为了让数字好看也是拼了,还有那些天价的医疗费和律师费,虽然确实是花出去的钱,但更多反映的是社会运行成本的高昂,而不是产出效率的优越。

所以把中国这种相对保守、扎实的算法得出的数字,和美国那种包含各种虚拟成分、高昂服务溢价的数字直接放在一起比,本身就不科学,美国的GDP在统计层面天生就带了“虚高”的成分。
要想真正看清两国的经济实力和未来趋势,我们就不能只看GDP的数值,要根据更能反映真实购买力和发展质量的评价标准来丈量两个国家。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这些国际机构,就经常使用一种叫“购买力平价”的方法,这个方法剔除了各国物价和汇率的干扰,直接比较用同样的钱能买到多少东西。

如果用这个标准一看,结论就完全反转了,同样一笔钱在中国能买到的东西,可比在美国多多了,买个电视机可能在中国买到的质量和尺寸都更好。
如果按“购买平价力”来算,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预测,到2025年中国的GDP将突破约40万亿美元,超过美国,这才是对国民真实生活水平更贴切的衡量。

回看历史,上世纪90年代初,1993年美国的经济体量是我们的12倍,到了2000年,这个差距仍然接近10倍,但从那以后我们一路追赶,到2010年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这个长期向上的大趋势是任何短期波动都无法掩盖的。

说到底经济数字是为人服务的,国家发改委的专家也指出,美国名义GDP被拉高,高通胀是重要原因。

与其纠结一个被高额国债和高昂生活成本困扰的、表面繁荣般的GDP数字,我们更应该关注老百姓是否安居乐业,生活是否真的在改善,国家的综合实力是否在稳步提升,这些才是发展的根本。

所以回过头再看那个“差距拉大”的问题,我们就明白问题在哪里了,当前中美名义GDP的账面差距是虚假的。它不仅没有反映中国经济的真实状况,反而掩盖了我们在实际增长和真实购买力上的强劲势头。

我们不必为一时的账面波动而感到焦虑,未来的竞争比的不是谁的数字更好看,而是谁的发展更健康、更可持续,踏踏实实地走好我们自己的高质量发展之路,把时间和精力花在真正重要的事情上,经济发展最终都会由时间来证明。
信息来源:



更新时间:2025-11-03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