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屎运的提督: 他半夜频繁拉肚子 突发敌情独自开炮立奇功

在晚清动荡的年代,孙开华以一介贫民之子,凭借勇猛与机智,跻身高位,成为抗击外敌的民族英雄。他的故事中,最引人入胜的莫过于一则民间传说:夜间腹泻让他意外发现敌军偷袭,独自开炮扭转战局。

孙开华这辈子,起点真是低得不能再低了。1840年,他出生在湖南慈利县一个穷得叮当响的农民家里。那年头,慈利那地方山多地少,日子过得紧巴巴的,家里连个像样的房子都盖不起。他爹走得早,留下他娘带着几个孩子,靠着种点薄田和给人帮工勉强糊口。孙开华小时候也没啥正经活儿干,跟着村里人打打零工,挑挑水、砍砍柴,日子过得是真苦。

到了1856年,孙开华16岁,这时候太平天国运动闹得正凶,清廷四处拉人当兵。他听说湘军待遇还行,管吃管住不说,打赢了还能有点赏钱,就咬咬牙报名去了。他加入的是湘军霆军,跟着鲍超这员猛将混。鲍超那人打仗不要命,手底下的人也个个得硬气,孙开华这愣头青正好撞上了机会。

刚进军营那会儿,他啥也不会,就是个扛枪的苦力。可这家伙不怂,胆子大,脑子也活。1860年,九江小池口战役打得正激烈,太平军守得跟铁桶似的,湘军这边死伤不少。孙开华跟着鲍超冲锋,愣是顶着炮火扛物资,硬生生把补给线保住了。这仗打下来,他没白干,得了头功,名字也在军里传开了。

再往后,1862年在安徽作战,他又露了把脸。那时候清军跟太平军在皖南山区拉锯,地形复杂,补给困难。孙开华带着一小队人,摸黑翻山越岭,断了敌人的粮道。太平军没吃的,士气一垮,清军趁机反攻,又赢了一场。这回,他不光是扛大旗的了,直接升了小头目,管着几十号人。

说起来,孙开华这人没啥文化,大字不识几个,可打仗全凭一股子狠劲和眼力劲儿。他不爱磨叽,也不怕死,战场上总能抓住机会。1865年,他在广东嘉应州黄沙嶂战役里又立了功。那次是跟当地土匪交手,对方仗着地形熟,躲在山里打游击。孙开华带人连夜摸上去,硬是把土匪窝端了。这仗打得漂亮,他也一步步往上爬,从小兵熬成了军官。

孙开华这前半辈子,真就靠着拼命和运气在乱世里闯出了一条路。他没后台,没靠山,全是自己拳头打出来的名堂。到了1866年,他26岁,已经混到了漳州镇总兵的位置,手底下管着好几千人。这在当时,算得上是从泥巴地里爬出来的奇迹了。

他这人有个特点,打仗猛,但平时低调。军营里没啥花架子,士兵吃啥他吃啥,睡觉也就随便找个地儿凑合。手下人说他接地气,不摆官架子,可真到战场上,那股子不要命的劲儿又让人服气。孙开华这时候,已经不是当年那个扛枪的穷小子了,他开始有点名气,成了湘军里响当当的人物。

要说孙开华这辈子最离奇的事儿,还得数那次“半夜拉肚子立奇功”的故事。这事儿在湖南慈利老家传得挺广,虽然史书上没正经记载,可当地人一提起来,都觉得挺靠谱,毕竟孙开华这人,命里好像真带点玄乎劲儿。

这事儿大概发生在1860年代初,孙开华那会儿还在安徽江西一带跟太平军干仗。具体哪年哪月不清楚,但估摸着是1862年左右,他在安徽作战那段时间。湘军打仗有个毛病,补给老跟不上,士兵吃的东西五花八门,有时候是杂粮饼子,有时候干脆啃点野菜。孙开华也不例外,带着手下风餐露宿,吃得不好,拉肚子是常事儿。

那天晚上,孙开华肚子又不争气,半夜三更疼得他满头汗。营地里没啥像样的茅厕,他就捂着肚子跑出去找地方解决。这来来回回折腾了好几趟,人都快虚脱了。可谁也没想到,这倒霉催的毛病,反倒救了全营的命。

那晚,太平军那边憋着劲儿想偷袭。趁着夜黑风高,他们摸到湘军营地附近,打算趁乱杀进来。孙开华这人,平时警觉得很,拉肚子这会儿也没放松。他半夜跑出去,正好撞见远处有动静,黑乎乎一片人影晃来晃去。他心里一咯噔,顾不上肚子疼,赶紧眯着眼睛看清楚——敌军来了!

这时候,他没喊人,也没慌,手脚麻利地摸到炮位上。湘军营地一般都有几门炮防身,孙开华平时操练过,知道咋弄。他一个人点火、瞄准、开炮,动作快得像演练过似的。轰的一声,炮弹飞出去,正砸在太平军堆里。那帮人没料到这边早有准备,炸得人仰马翻,乱成一团。

这一炮不光打了敌人个措手不及,也把湘军自己人惊醒了。营地里顿时炸了锅,士兵抄家伙就往外冲。太平军本来想偷鸡,结果鸡没偷着,反被揍得抱头鼠窜。这仗打下来,湘军没啥损失,还抓了几个俘虏,孙开华又记了一功。

这事儿传出去,慈利老家的人都说他是“走屎运”。拉肚子这种倒霉事儿,搁别人身上也就是笑话,可他愣是靠这个发现了敌情,还立了大功。你说这命,是不是有点邪乎?手下人后来拿这事儿开玩笑,说孙提督是“肚子疼出来的英雄”,他听了也不恼,就嘿嘿一笑,挺实在。

这故事听着玄,可细想想,也不算没谱。孙开华打仗靠的就是眼尖手快,那晚要不是他半夜跑出去,湘军说不定真就被偷袭得手了。虽说史书上没写,但民间传言也不是空穴来风,多少有点影子。这事儿成了他传奇人生里最接地气的一笔,谁听了都觉得既好笑又有嚼头。

孙开华靠着战场上的硬功夫和这股子“屎运”,仕途一路往上走。1866年当上漳州镇总兵后,他没停下脚步,继续带着兵四处征战。1874年,日本入侵台湾,清廷派他去守东南沿海。这次他又没让人失望,带着福建的部队硬抗日军,把对方打得灰头土脸,保住了台湾南边的防线。这仗打得漂亮,清廷一看,这家伙真能干,直接把他提拔得更高。

到了1884年,中法战争爆发,孙开华这时候已经是福建陆路提督,手握重兵。淡水之战是他的高光时刻,法军来势汹汹,想占台湾淡水港。孙开华带着部队死守,硬是把法军打得撤回船上,连港口的影子都没摸着。这场胜利不光保住了地盘,也让他的名声传到了国外,连洋人都知道清军里有这么一号硬角色。

他这提督当得可不是虚的,手底下兵多,责任也重。福建那地方,海岸线长,防务繁杂,他得管着陆上部队,还要跟水师配合,忙得脚不沾地。可他干活儿还是老样子,不耍花招,实打实干,手下人服他,上面也信他。1886年,他正式坐稳了福建陆路提督的位子,成了晚清军界的大佬之一。

孙开华这人,打仗厉害,可生活上没啥讲究。军饷不少,但他不攒钱,也不搞排场,家里还是简简单单。有人说他傻,功劳这么大,不多捞点可惜了。可他就这脾气,不爱贪,也不爱显摆,活得挺实在。晚年他身体不太好,常年带兵风吹日晒,落了一堆毛病。1893年,他53岁,因病去世,结束了这一生。

说到结局,孙开华走得挺平静,没啥轰轰烈烈的事儿。他死后,家里没留下多少财产,子女也没啥出息,算是彻底淡出了历史。可他的故事,特别是那次拉肚子立功的事儿,却在慈利老家传了下来,成了茶余饭后的谈资。

孙开华的故事,是一段关于勇气、机智与机遇的传奇。从贫苦少年到抗法英雄,他用行动证明了个人奋斗与时代机遇的交织。而那夜腹泻引发的奇功,更让人感叹命运的无常与人性的坚韧。你如何看待孙开华的传奇人生?这则轶闻是否让你对历史人物有了新的思考?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你的看法!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4-21

标签:提督   太平军   慈利   手下人   手底下   湘军   清廷   敌情   奇功   福建   营地   事儿   频繁   半夜   历史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