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有一座2000年前的一线城市,去青州古城赶一场槐花雨

因为青州的微笑,知道了青州,一座2000多年前的一线城市 ,如今是山东的一座普通小县城

“每年立秋前后的青州古城,空气中弥漫着国槐花的清香,有风吹过,槐花的花瓣纷纷扬扬地落下,落在古城小巷的青石上,落在古建的青瓦上、、、”

因为这句话,第一次在暑假出门,去凑一场三伏天的热闹与拥挤

出门先做攻略,貌似青州游分三块:微笑的青州博物馆、古城景区和云门山景区

这个天气云门山就不去了

青州博物馆的北朝佛像是此行的重点,博物馆附近就是范公亭公园,里面有三贤祠和李清照纪念馆,可以一起走

青州古城的东阳城北关街区、南阳城偶园街区、南门街区和东关圩子城昭德古街区可以逛一天,驼山就不爬了

古城公众号上的地图与众不同:上南下北

从最南边的阜财门,沿着主街(主街分三段:南门大街、偶园街、北门大街),一路往北到万年桥,大约2.3公里

主街上牌坊林立,天主教堂、基督教堂、清真寺、府贡院、、、各家神佛比邻而居

东边是兴于元代的穆斯林街区昭德古街和真教寺,明代遗迹衡王府石坊在西边潍坊护理职业学院的益都校区里

大热天的,出门赶早

网红早点“王志勇早餐店”离我们住的阜财门外很近

据说节假日都是要排很长的队才能吃上的

价格便宜,味道么,是满满的人间烟火气

第一天吃的牛肉煎饼,山东煎饼有点硬,而且厚度刚好是两颗牙齿的高度,一口下去对牙龈不太友好

第二天换了牛肉小笼包和糗糕,就软和多了,小笼包的“小”字指的是笼不是包,包子个头是杭州小笼包的两倍有余,糗糕是一种加了红枣、花生仁、糯米的黄米糕,很香甜

吃饱喝足,进阜财门

阜财门是青州古城的南大门

阜财之名源自先秦《南风歌》:南风之薰兮,可以解吾民之愠;南风之时兮,可以阜吾民之财

现在的阜财门是由北京古代建筑设计研究所按照历史原貌设计重建的,城台长45.2米,宽24米,城门楼面阔五间,城台与城门楼总高26.42米,大气庄重

楼上四块匾额:正面“东方古州”、“三齐重镇”

背面“云开天府”、“地控海邦”

城墙东南角,有魁星楼

走进城门

老槐树下,小娃跟着母亲刚买好菜回来,老汉正美美地吸着一袋晨烟,磨剪子来戗菜刀,,,

凌霄开得正盛

老奶奶扛着扫把要去打扫昨夜落下的槐花

紧走几步越到她前面,千里迢迢赶来,就是想看青石板上落花满地

有人说,槐树不是4、5月份开花的么?

那是洋槐,也叫刺槐,洋槐花色洁白,香气浓郁,可以蒸麦饭,可以炒鸡蛋

青州古城里种的,是国槐,国槐的花朵带一点淡淡的绿色,虽也成串,但不像洋槐会沉甸甸地挂下来

国槐花不能做菜,但可以入药,有预防高血脂、抗菌消炎的功效

花香也不明显,清晨的古城里,有丝丝缕缕的药香萦绕

2001年,国槐被确定为青州市的市树

沿着主街,从南到北,一路是:阜财门-海岱都会坊-天主教堂-尚书里坊-偶园-一门科第坊-衡王府石坊-基督教堂-柱国坊-宋槐-府贡院-大宗伯坊-太保坊-北门里坊-青年会旧址-万年桥

海岱都会坊是青州的地标性建筑,四柱三门,高9.4米,宽14.4米

中国最古老的地理著作《尚书.禹贡》中记载的古九州:冀、兖、青、徐、扬、荆、豫、梁、雍,其中就有青州

曾经,渤海以南,泰山以北之地,都归青州,《尚书.禹贡》中说:海岱惟青州

《周礼》记载:正东曰青州,盖因土居少阳,其色为青,故曰青州

自西汉至明初,青州一直是山东境内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中心,山东第一州,这里先后存在过六座古城:广县城、广固城、 东阳 城、 南阳城、东关圩子城以及满族旗城

1376年以后,青州的地位逐渐下降,到民国时变成一个县,益都县

一千多年的辉煌,在青州留下了许多古老的传说,沿着落满槐花的青石板的街巷继续往前走,去寻找那些淹没在时光里的印迹

始建于光绪元年(1875年)的天主教堂

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由法国梅神甫接管并扩建

民国二十年(1931年),益都天主教堂从烟台教区划出,直接归罗马教区管辖,并设立青州教区

天主教堂是当时青州城内最高的建筑物,圣堂两侧有两座7层钟楼,钟声可传几十里

尚书里坊,立于明嘉靖年间,据史料复建,旌表明嘉靖二十三年进士、兵部尚书、三边总督,青州人石茂华

尚书里坊再往前,就是偶园

当地人叫它“冯家花园”,原是衡王府东花园,清康熙年间成为文华殿大学士冯溥告老还乡后的宅邸

冯氏家族是青州望族,自冯裕起,冯惟敏,冯惟讷,到冯溥,连续四代人中出了6名进士、3名举人

冯溥学识渊博,秉性耿直,刚正不阿,深得康熙帝重用,称其为“辅弼重臣”,赞他“端敏通达”、“勤劳素著”

偶园仍保留着明清时期的原貌,园中有几百年树龄的桂花、西府海棠和白丁香,以及“福寿康宁”四大奇石

据说这四块石头是偶园前主人明朝衡王朱祐楎就藩青州后,地方上的达官贵人赠送的寿礼,集太湖石“瘦、皱、漏、透”特点于一身,又形似“福、寿、康、宁”四字

这是康

这是宁

看半天也没看出来这石与字像在哪里,不懂当时文人的风雅

偶园门前一座一门科第坊,始建于明代万历年间,旌表冯氏一族“父子进士”,“祖孙四代皆进士”

清代大学士冯溥的宅邸偶园,是明代衡王府的东花园,那当年的衡王府得有多大?

青州博物馆青州简史展厅有讲到衡王府

明成化二十三年(1487),宪宗朱见深封其七子朱祐楎为衡王

弘治十二年(1499)朱祐楎就藩青州,在南阳城南大兴土木,模仿北京城里的皇宫,建造了富丽堂皇的衡王府,当地人称其“西皇城”,占地面积约525亩,合35万平方米

朱祐楎一支传六世七王,清顺治三年(1646),末代衡王朱由橄以叛乱罪被清廷所杀,王府被查抄

“奇花怪石,尽归侯门,画栋朱梁,半归禅刹”,只有衡王府午朝门石坊仍屹立原址,现在归属距离偶园600多米的潍坊护理职业学院益都校区

听说石坊下的石麒麟活泼灵动,过去看看

跟学校门口的保安说想进去看衡王府的石牌坊,保安见怪不怪地抬手一指:进门左转

400多年前的精致石坊,默默地屹立在一所现代校园里

石坊有南、北两座,皆为四柱三门,由28块雕刻后的巨石组成

当年,这里是官员和百姓叩拜衡王时出入的大门

牌坊上部三块横匾

两个侧门的横匾上是双龙戏珠浮雕,双双对对的游龙在蓝天白云间穿梭嬉戏

中门上方两层横匾

除双龙戏珠装饰外,还有剔底阳文题字

南坊横匾分别为“乐善遗风”、“象贤永誉”,北坊横匾为“孝友宽仁”、“大雅不群”

学者研究推断,这十六字为明代严嵩真迹

严嵩在书法上的造诣极高,但因奸臣形象被世人唾弃,书法作品“湮没不传”,如今难得一见

四根方形石柱,南北两边各有一只蹲式透雕麒麟

表情生动,鳞片分明

有咧嘴大笑的

有抿嘴做深沉状的

这一只一脸憨厚

那一只躲在树荫里撅着阔嘴暗自委屈

牌坊的须弥座分上、中、下三层,上层雕狮子、麒麟,中层为莲花图案,下层缠绕云纹,早已模糊不清,依稀能分辨出有胖狮摇着尾巴在转角处穿进穿出

看完石牌坊,回到偶园街上,继续往前走

落花满地

红鱼如梦

槐树荫里

有人在剃头

偶园的西边有座基督教堂,也称“拜主圣堂”,始建于1879年,由英国浸礼会出资建造,包括大教堂、小礼拜堂、博物堂、牧师寝舍等等

中国传统建筑的青砖小瓦、飞檐大顶,跟西方哥特式教堂建筑风格巧妙融合

其中建于1887年的青州博物堂是中国最早的西洋博物馆

一路往前,经过

为旌表明弘治十八年(1505)进士、官至谨身殿大学士的青州人翟銮而立的大学士坊

为旌表明弘治年间户部尚书兼谨身殿大学士、有“柱国”文勋封号的青州人刘珝而立的柱国坊

偶园街跟东门大街的十字路口,有一棵宋槐

这棵1000多岁的老槐树依旧枝繁叶茂,开满了新一年的花

宋槐下,是古城出名的老槐树煎包

斜对着开了两家,两家都说自己才是正宗

夏日的阳光铺满了东门大街

因为青州府贡院在东门大街上,咬咬牙顶着灼灼烈日拐了进去

或许是府贡院的缘故,这条街比主街多了些书卷气

街巷要窄些,生活气息也更浓些

家家户户的门前、窗下,随意地种着各种绿植

家常的紫茉莉

结了沉甸甸果子的石榴

这是不是跟甘蔗一种吃法的甜杆?小时候最爱的零食,汁水清甜,但硬皮容易划破手,刮了皮上的白霜敷上可以止血

叫不出名字的花开得热烈

甚至,还种了芝麻

被顶头的太阳晒得眼冒金星,终于看见府贡院

青州府贡院建于明宣德十年(1435年),清雍正四年(1726年)改为考试院

前有仪门,中为正堂,东西有廊房,正堂后为川堂,西为庖舍,左右书吏房现辟为青州科举博物馆

说得热闹,其实只是个小小的院落,正堂还锁着

屋子里没有空调,吃不消细看就出来了,倒是被门口的一组雕像勾住了目光

“槐花黄,举子忙”,百年前,考生们踏着满地槐花,踌躇满志走进科举考场

回到主街,继续向北

主街不时地向两边伸展出四通八达的小巷

丁字路口的这家隆盛糕点很有些来历,据说他家祖上是专门给衡王府王爷们做点心的糕点师

尤其擅长一种叫作“蜜三刀”的点心,挂着芝麻的油亮亮的糖皮里年,浆亮不粘,口感软绵

接下来又是几座名人牌坊,青州真真是人杰地灵,出了这许多大学士、大人物

大宗伯坊,始建于明嘉靖年间,为旌表“赐进士、资政大夫、礼部尚书、户部尚书、侍经筵”青州人陈经而立

太保坊建于明万历年间,2015年依据史料在原址复建,为旌表青州人邢玠而立,纪念万历二十五年,邢玠以兵部尚书、蓟辽总督统兵朝鲜抗倭,大获全胜

出太保坊,是东西向的范公亭西路,路两旁高大繁茂的国槐遮天蔽日,听后来叫的出租车的司机说这些树在她祖母那一辈就已经在了

穿过范公亭西路,是北门大街,街口一座北门里坊,抱柱上一副对联:看似砖旧石残,想当年九州商贾纷至,甚是热闹;其实人杰地灵,见今朝世界宾朋沓来,尤为繁荣

万年桥在北门大街的尽头,但是,实在太热了,兴高采烈的阳光晒得人一阵眩晕,怕中暑,就撤了

北门外的万年桥,始建于宋仁宗明道年间(1032~1033年),原为无柱单拱木桥,用数十根大木相贯,状如彩虹,是中国第一座木结构虹桥

张择端《清明上河图》中的虹桥,就是以万年桥为蓝本的

明万历二十二年(1594年),改建为石质联拱结构的七孔桥,清康熙二十五年(1686年)冲毁重修

民国时期的老照片

回酒店休息,躲过正午的烈日,下午四五点钟的时候才出门,往东关走,那里有一片真正的古街区:昭德古街

昭德古街由东门街、东关街、昭德街、北阁街、粮市街和两侧的街巷组成,全长3000多米,相互贯通

早在春秋时期,青州就是商旅繁华之地

唐朝时,阿拉伯商人、波斯商人通过丝绸之路,来到青州,当地人称他们“蕃客”,朝廷专门设置“青州押两蕃使司”,管理蕃客事务

到元朝,来自西域的商贾逐渐在这一片聚居,兴集市、建教寺,形成了穆斯林街区

青砖小瓦

青石街巷

曾经这里商贾云集、游人如织,明清到80年代,青州的最繁华都在这里

2008年,昭德‬古街‬和北京国子监街、平遥南大街、哈尔滨中央大街、拉萨八廓街一起‬入选首批 “中国历史文化名街”

昭和古街上有一座始建于元大德六年的(1302年)的真教寺,元朝三大伊斯兰教寺之一,被封为官寺

大门楼高十余米,两边有八字墙,仿木结构,檐下斗拱、垂珠、挂砖,砖雕精美

本来以为只能外面看看了,谁知运气好来得巧,刚好是教众做礼拜的时间,旁边的小门开了

大门的背面,横额砖雕阿拉伯语“麦斯吉德”,意为“礼拜真主的地方”

真教寺共三进院落,东西向的中轴线上有大门、二门、礼拜殿和望月楼(宣礼楼),左右对称布局

二门南北墙上镶有四块石碑,记述真教寺的历史、二门重修题记及礼拜时辰


第二进院落中,立有《百字赞》碑亭

碑正面是明太祖圣谕

背面镌刻洪武元年太祖御制的 “百字赞”碑文,充分表达了朱元璋对伊斯兰教的尊重

碑亭后面是宏伟的礼拜大殿

穆斯林做礼拜的地方,庄严肃穆,闲人免进

离开古街时日已西斜,留守的老人坐在巷口乘凉,默默地看着夕阳在青石板上一寸一寸游移

载我们回古城的司机说,昭德古街最热闹的时段是早上4、5点,晚上天一黑就归于沉寂,因为现在只有老人住在这里

偶园街的夜生活才刚刚开始,亮灯的城楼没有了白天的厚重

多了几分玲珑剔透

亮灯的偶园街上熙熙攘攘

端庄的老槐树也化起了浓妆

亮灯的魁星楼眼波流转

一弯眉月静静地凝视着3000年的时光

补记一笔,高家亭巷这边的齐记土鸡米线,味道不错

尤其是那个鸡汤煮的卤蛋,蛋黄都是鲜美的


#夏日生活打卡季#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8-14

标签:旅游   青州   槐花   山东   古城   年前   城市   尚书   王府   贡院   国槐   横匾   大学士   街区   牌坊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