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观察者网 林铃锦】
9月20日,苏超倒数第二轮的比赛上,宿迁队在主场3:1完胜扬州。
宿迁与淮安、连云港均为四胜、三平、四负积15分,由于净胜球优势,宿迁暂居第七。目前的积分榜上,除了前四格局基本锁定,淘汰赛八强的后四席仍扑朔迷离,悬念将在最后一轮才见分晓。
前十二轮江苏苏超积分榜变动情况,目前的第五名至第九名都有晋级可能。
局势错综复杂的苏超赛场,恰似两千多年前风起云涌的秦末乱世。
当时,天下英雄豪杰蜂起,其中最耀眼、最悲情的西楚霸王,就诞生于宿迁(秦时称下相)这片土地。
“神勇无二”的项羽何以霸位不终?
秦二世元年(公元前209年),少年项羽随叔父项梁起兵吴中,加入反秦大业。
次年,陈胜、吴广农民起义的火焰被扑灭,项梁也在其所部于定陶抗击秦将章邯不利后战死。
万死一生之际,项羽无惧危局,挺身而出,劫杀犹疑不进的“卿子冠军”宋义,率兵北上救赵。巨鹿一战,身先士卒的项羽引兵渡河后沉舟誓众,以示不留后路,楚军战士随之踊跃当先,以一当十,九战后破灭秦军主力,作壁上观的诸侯无不惴恐叹服。
一举扭转天下局势后,鸿门宴上虽然刘、项集团之间一度剑拔弩张,秦亡善后会盟时,项羽仍以绝对的威望,主持裂土分封,自领九郡,东返彭城,自号西楚霸王。
随后的楚汉相争中,项羽四面出击,所当者破,所击者服,未尝败北,迅捷而猛烈地为自己传奇的人生一再涂上惊天动地的浓墨重彩。
全局大势不因零星的战守胜败而定。逐渐聚集起一批时代精英的汉王刘邦,知人善任,纳谏听言。其中,张良屡出奇谋,萧何善理财政,韩信战绩卓著,并称“兴汉三杰”。其余如壮士樊哙、说客郦食其、策士陈平,不一而足。
一贯勇武却难以容人的项羽直至被困垓下,仍想不通,自己统领的江东不败之师,为什么越来越被动,最终只好怪罪于天命,自刎乌江。
梅兰芳、杨小楼《霸王别姬》剧照
被史家赞为“神勇无二”的项羽,暴兴于陇亩之中,凭破釜沉舟之勇掀翻秦庭,欲“以力征经营天下”,最终却猝亡于楚歌之围,其激昂悲壮的一生令人扼腕。
司马迁“破例”为“未践天子之位”的项羽立纪,曾遭史家批评。史家又多认为,刘、项二人各为一纪,对照之下,彰显二人迥异的性情、天下得失的要领,有珠联璧合之妙。
唐人章碣咏史有“刘项原来不读书”之句,两纪之中,项羽于垓下歌“力拔山兮气盖世”,刘邦在南宫歌“大风起兮云飞扬”,歌罢双双“泣数行下”,两人同样都是文饰之外从不同方面展露质朴的真情英豪。
诚然,项羽并非完美的英雄,既顶天立地,又鼠目寸光;有时天真质朴,有时又暴戾凶残。相形之下,刘邦虽然力有不逮,且贪婪享乐、品行无赖,却因知人、安民,奠基下汉家四百年江山。
霸位不终的项羽,最终如流星划过天空。
苏北“洪水走廊”宿迁何以改命?
项羽之后,宿迁大地沉寂了上千年,这片沂、沭、泗诸水汇聚的土地曾有 “洪水走廊” 之称,让外人记住的几乎只有天灾和穷苦。
在黄河夺淮之前,淮河曾经是独流入海的完整水系,“走千走万不如淮河两岸” 的民谚,道出两岸的富庶与安宁。
黄河下游河道变迁示意图中国水利报社
时至南宋建炎二年(1128 年),为阻挡金兵南下,宋将杜充在河南滑州(今滑县)掘开黄河,浊浪汹涌的黄河自此长期夺淮,直至清咸丰五年(1855年),黄河在铜瓦厢北决,由利津入海为止,长达七百余年。
黄河带来的巨量泥沙逐渐淤塞了淮河河道,曾经深邃宽阔的淮河河床,变得狭窄浅陋,上游来水愈发宣泄不畅。
宿迁水系图《宿迁市水利志》
源于沂蒙山的沂、沭、泗等河流是淮河主要支流,由于水系紊乱,每到汛期,洪水无处可去,在苏北平原漫溢。由于泗水河床逐年抬高,原本汇入泗水的沂水受阻,被迫在马陵山西侧的洼地潴积,在郯庐断裂带凹陷处形成骆马湖的雏形。
宿迁的土地贫瘠。运河以西到处是“夏天水汪汪,冬天白茫茫”盐碱地,黄河故道“沙荒连成片,风起沙扑脸”是常态,鲜有收成。
骆马湖的湖滩虽然肥沃,可资围垦,但需时刻防备洪灾。
当地人讲述,每年麦收刚过,沂蒙客水便倾泻而下,湖区顿成泽国。若汛期提前,成熟的麦子还未来得及收割,就会被洪水吞没,出现“鱼游麦棵里,船行麦梢上”的景象,导致灾荒。
明、清和民国史料中,“河湖无涯,遍成泽国”“饥殍载道不计其数”的记载不绝于篇。灾荒造成“大饥、人相食”4次、“人畜大疫”11次。1949年的大水过后,全县粮食总产仅1.7亿斤。百姓长期过着 “半年糠菜半年粮”的日子,一遇灾年只好背井离乡,宿迁也成了江苏这片富裕省份里最刺眼的“穷地方”。
新中国成立后,宿迁千年水患的命运终于迎来转折。
饱受灾害之苦的民工踊跃参加“导沂整沭”工程,将骆马湖辟为临时拦洪区。1958年,一项关乎宿迁未来的决策落地,骆马湖由季节性滞洪区改建为常年蓄水库,目的是拦蓄洪水、保障下游安全,同时由于骆马湖居高临下,可在运东地区实现自流灌溉,实现“旱改水”,通过栽种水稻,保证稳产、高产。
但这项工程的前提,是一场大规模的移民。当时骆马湖区有10577户、45128人,拥有30余万亩耕地,是宿迁的“三麦粮仓”。要建水库,意味着这些居民必须离开祖辈生活的家园,一年还要少收几千万斤粮食,负担沉重。
为了全县乃至全流域的大局着想,宿迁人民没有退缩。
1958年夏收刚结束,尽管遭遇持续阴雨,尽管明知 “搬家三年穷”,在党员干部的动员下,4万多居民克服万难,在短短四五个月时间内完成搬迁,随后10万水利大军投入战斗,经过5个多月努力,挖土3000余万方,建成农渠以上桥梁、涵闸3000多座。
今日骆马湖骆马湖旅游度假区网站
1958年汛后期,骆马湖水库开始常年蓄水,一座大型人工平原水库正式诞生,成为江苏省第四大淡水湖。
水利部原部长钱正英在宿迁视察骆马湖水库时,高度赞扬宿迁的自我牺牲精神,她高兴地说:“水库造价是全国最便宜的,宿迁受益,邻近县上下游都受益。”
此后,水库经受住了1963年、1974年两次特大洪水的考验。更重要的是,水库为“旱改水”提供了充足水源。1959年起,来龙大型灌区、皂河中型灌区等相继建成,宿迁县水稻面积从1958年的8万亩,扩大到1976年的85万亩,粮食总产比1958年增加1.78倍,此后继续逐年提高。
宿迁彻底告别了“半年糠菜半年粮”的日子。昔日的 “洪水走廊”变身“鱼米之乡”,一跃成为旱涝保收的商品粮基地。
骆马湖水库的建成,也淬炼出这片土地独有的朴素大局观与无私奉献精神。只因 “为了子孙万代的幸福”,当年的移民们眼见祖辈营建的房屋、菜园、树木以及亲人坟墓沉入湖底。
当地离休老干部刘荣桂的话,道出了他们的心声:“我们骆马湖人的牺牲值得,要不是骆马湖做水库,实行旱改水,不仅运东人食不饱肚,就是我们骆马湖人也还是照样穷困、饿肚皮。”
农民的后代刘强东如何带领家乡建成“电商之都”
1996年,宿迁市由老淮阴市划出,在江苏13个地级市中是唯一一个没有中心城市的市,可谓是无城之市、无市之市,一切从零开始。
同年,出身于宿豫县(今宿豫区)来龙镇一个骆马湖移民村的刘强东从中国人民大学毕业,彼时的他不会预想到,两年后的6月18日在北京中关村创立的京东公司会成为日后的电商巨头,但他仍然清楚地记得,四年前来北京之前,村里人为全村第一个大学生凑齐了500块钱和76个鸡蛋。
8月30日,刘强东回乡支持正在踢苏超的宿迁队
年少时,父母靠跑船谋生,刘强东跟着外婆长大,日子苦到 “每年最多吃一两次猪肉”,上学时甚至要自带向日葵秸秆铺在泥巴砌成的、坑坑洼洼的桌面上,然后才能读书。
“我们小学一年级的语文老师,是小学二年级毕业的。小学二年级的数学老师,是小学三年级毕业的。我们校长是小学毕业,相当于小学六年级,是我们学校文化水平最高的。”刘强东后来回忆说。
刘强东从未掩饰过自己出身于农村,并曾多次在公开场合直言不讳称自己是“农民的儿子”。曾经生活的不易,教会他体量他人的辛劳。截止截至今年二季度末,京东体系人员总数约90万人,其中多数是快递小哥、全职骑手等,除了提供有竞争力的薪酬,刘强东坚持与他们签订正式劳动合同,为他们提供“五险一金”。
由于京东集团以自身的高质量发展持续为社会创造价值,全国工商联发布的“2025中国民营企业500强”上,京东连续第四年位居总榜第一位,并蝉联服务业榜单第一位。
虽然具有不少“西楚霸王”的特质,刘强东并不情愿被与“老乡”项羽并提。
项羽在秦灭之后思欲东归,自称“富贵不归故乡,如衣绣夜行,谁知之者!”被世人嘲笑“沐猴而冠”。
刘强东重返宿迁,并不为夸耀成就,而是留心家乡建设。2009年,京东已在电商行业崭露头角,亟需建立集约化客服中心。尽管宿迁当时经济落后、人才匮乏,被认为“不是理想选址”,但刘强东力排众议,让京东集团全球客服中心安家宿迁。
刘强东说:“人要有感恩的心,如果我都不带头回去老家投资,那去哪儿找别的企业投资呢?”
随着京东不断壮大,客服队伍扩张至2万多人。如今,京东宿迁客服中心员工中,超过一半都是宿迁本地人。
“京东客服基本上把宿迁会电脑的、会说普通话的全部招完了,现在开始在周边的城市去招。”刘强东2016年接受媒体采访时透露。
京东的落户还形成了产业集聚效应。当当、小米、途牛等互联网企业纷纷跟进,在宿迁设立客服中心。
刘强东给村里老人发红包
多年来,京东集团在宿迁的投资项目广泛,先后在宿豫区、市湖滨新区设立全球客服中心、仓储物流中心、京东智慧城、华东数据中心、全球培训基地等13个项目,固定资产投资累计超200亿元。
目前,宿迁已经成为名副其实的“电商名城”。截至2024年,全市现有电商企业2.98万家,现有活跃网店13.2万家,每秒钟有23件快递从这里发往世界各地。宿迁每9人就有1人从事电子商务相关工作,年均培训电商人才超过1万人次,累计通过技能评价1.2万人。电商产业已经成为宿迁的王牌产业,并且是宿迁第一个千亿级产业。
2023年,宿迁GDP也正式超过连云港,摆脱常年江苏垫底的位置,全国范围内甚至超越广东珠海。
宿迁市政府原副市长曹秀明评价:“京东之于宿迁,就像微软之于硅谷、华为之于深圳。京东为宿迁的高质量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
电商之外,宿迁还进一步规划了产业升级的新征程。
2022年,当地提出 “千亿级产业攻坚三年行动计划”,如今已实现两大突破:2023年,新能源产业产值达1040亿元,2024年,高端纺织产业产值突破1018.2亿元。
日前,《宿迁市新一轮千亿级产业攻坚三年行动计划(2025-2027 年)》出台,目标推动绿色食品、新材料2025年突破千亿,机电装备2027年突破千亿,同时巩固新能源、高端纺织的优势。
西楚霸王项羽“拔山举鼎”的豪迈,骆马湖水库移民顾全大局的牺牲,还有刘强东与乡亲的恩义授受,共同写就传扬千年的宿迁长歌。
中国一、二线城市以外,更多的是宿迁这样原本禀赋一般的地区。她从“洪水走廊”到“电商名城”的蜕变,无疑为同类地区的破局提供了可资镜鉴的发展样板。
更新时间:2025-09-23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