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专家:中国为了自研设备,从ASML手中囤积了大量进口的光刻机

管制层层,采购护航

芯片,说白了就是现代科技的命根子,谁掌握了高端制造,谁就占了先机。回想2022年10月,美国商务部一纸禁令就把极紫外光刻机对华出口卡得死死的,这是ASML的王牌,少了它,先进芯片就难产。紧接着,2023年和2024年,美国步步紧逼,先是把部分浸没式深紫外设备也拉进黑名单,荷兰政府跟着表态,加强出口许可审查。

结果呢,ASML的全球供应链开始抖三抖,中国企业一看形势不对,赶紧行动起来。不是慌张,而是有条不紊地加大采购力度,买下还能买的那些DUV机器,存着备用。这策略听着简单,实际操作起来门道多着呢,因为光刻机不是街边小摊的货,价值动辄上亿欧元,一台就能顶半条生产线。

2023年中国从ASML的净系统销售额就蹿到49亿欧元,比前一年翻了三倍,占了公司总收入的29%。海关数据摆在那,10月份单月进口21台光刻机,价值5亿欧元左右。为什么这么猛?因为管制窗口还在,EUV是禁了,但DUV还能喘口气。

中国半导体厂子们抓紧时间下单,中芯国际、长江存储这些大头们带头,订单像雪片一样飞过去。ASML那边呢,虽然嘴上不说,心里也门清,2024年上半年中国订单直接冲到10.2亿欧元,占销售额36%。第三季度更夸张,进口额34亿欧元,稳稳成了ASML的最大买家。说到底,这不是一时冲动,而是长远打算,设备到手了,生产线就能稳住,短期内芯片供应不至于断档。

当然,美国也不是吃素的。2023年底,他们通过外交渠道压荷兰,2024年1月2日,荷兰政府直接撤销部分对华出口许可,NXT:2050i和NXT:2100i型号的订单全被拦截,价值2亿欧元。ASML股价应声而落,全球媒体热闹了好一阵。但中国企业早有准备,囤的货够用几年,这步棋走得稳。

2024全年,中国采购总额89.2亿欧元,占ASML系统销售额41%,这比例高得让人咋舌。国际半导体协会的数据显示,光刻机占芯片制造设备支出的25%,核心地位不言而喻。中国这么一囤,等于给自家产业链打了鸡血,缓解了前端瓶颈。接地气点说,就跟农民伯伯遇上雨季赶紧多收点粮食一样,防着天灾人祸,先把家底厚实了再说。

​专家剖析,窗口深谋

美国专家的眼光毒辣,他们一看中国这架势,就知道不是小打小闹。Needham投资银行的半导体分析师查尔斯·希在2025年7月的日经亚洲报道里点破天机:中国在光刻领域进步神速,但自研还得几年,企业囤ASML设备就是在买时间,为本土技术腾挪空间。

这话一出,行业圈子炸锅了,因为希的分析向来准,数据说话。2023年中国采购高峰时,他就预警过,这不是一时兴起,而是战略布局。希的报告里,中国从ASML的订单曲线画得清清楚楚,2023年三倍增长,2024年峰值41%,这数字直戳要害。

为什么说窗口深谋?因为光刻机研发不是一夜之间的事,得砸钱、攒人、试错。ASML从1984年起步,花了几十年才垄断市场,中国起步晚,但后劲足。希指出,中国企业手里攥着大量DUV库存,够用上三年五载,这期间正好迭代技术。2024年,中国海关进口数据佐证了这点,设备到港后,直接上生产线,良率从60%提到85%。

专家们算账,中国这步等于把美国制裁的风险摊薄了,短期稳,长期进。日经亚洲的文章里,希还提了,中国在刻蚀、沉积这些环节已国产化,中微半导体、盛美半导体、北方华创这些本土企业,交付量年年翻番。光刻虽是硬骨头,但囤机给了喘息机会。

再说深意,美国管制本想卡脖子,结果中国反倒加速转型。2025年ASML财报显示,中国需求虽降,但前期囤积让企业缓冲到位。希在访谈中说,中国显然在努力开发自家光刻,但时间长,库存就是缓冲带。这话接地气,意思是别急,慢慢来。

国际上,日本芯片供应商高管也附和,如果中国突破,长远看国际市场得抖三抖。美国出口管制,表面上看是围堵,实际给了中国强制升级的动力。2025年2月,TrendForce报告预测,中国半导体设备自给率到年底达50%,这不是吹牛,深圳半导体展上就展示了实打实的成果,SiCarrier等企业的新品亮瞎眼。

当然,窗口不是无限大。2025年10月,美国又扩管制,ASML对中国DUV出口更严,但中国早备好B计划。专家们一致认为,这策略有内涵,不光解燃眉之急,还在重塑产业链。接地气说,就跟打牌似的,手里牌好,慢慢出,赢面大。中国半导体这几年,投资超千亿,人才回流,生态圈子越转越活。希的报告结尾乐观,中国最终会突破,障碍越多,努力越猛。

突破前行,固链兴邦

​自研这事,说难不难,说易不易,但中国干得有谱。2025年,半导体自给率直奔50%,设备环节从13.6%跳到更高,这数字背后是实打实的汗水。光刻虽落后,但多条腿走路,纳米压印、电子束这些路径齐头并进。

8月首台NIL工具出货,300多家企业动员起来,目标直指EUV替代。深圳展会上,展台挤满人,新设备亮出来,精度亚纳米,市场份额眼瞅着涨。突破不是空谈,CSIS评估,e-beam机器商用化,这是硬实力。

固链兴邦的逻辑,就在全产业链发力。刻蚀机中微半导体交付超500台,清洗设备盛美覆盖化学抛光,沉积系统北方华创原子层涂层稳稳的。测量仪器本土化,精度跟上国际。

2025年上半年,长江存储产量翻番,YMTC NAND份额10%,计划冲15%。中芯国际扩产,逻辑芯片良率85%,HBM模块上线。Economics Observatory报告,中国自给目标70%虽没全达,但50%已到手,供应链韧性强了。管制下,企业从进口混用到本土主导,转型快。

兴邦的关键,是生态。人才、资金、政策三驾马车,西安成都新厂破土,产业链内陆延伸。2025年10月峰会上,合同签不停,视频展示设备运转顺溜。全球看,中国从囤到自立,重塑平衡。说到底,这不是零和游戏,中国进步,大家日子都好过点。突破前行,路还长,但势头正旺,产业链固若金汤。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10-20

标签:科技   光刻   美国   中国   手中   专家   设备   半导体   欧元   管制   产业链   芯片   荷兰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