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军遗物藏“故事”:一碗炒面打天下!

“父亲走了,房子是公家的,车子是公家的,全都上交了,在管钱管物的领导岗位上工作了半辈子的父亲,身后没留下片瓦寸金……”

老旧的木色书架前,李聚奎将军的长子,82岁的李生雨指着墙上泛黄褪色的照片,介绍着父亲的戎马一生。

▲李聚奎将军

近日,娄底市市县两级文物征集工作组远赴北京,看望中国人民解放军高级将领,原中共中央顾问委员会委员,中央军委原顾问李聚奎将军的后人,拜访中,李聚奎将军“一碗炒面打天下,两袖清风传后人”的故事,深深吸引了所有人。

千里寻党打天下

1926年,李聚奎出生在安化县兰田(今属涟源市)西坪村一户贫苦人家中,受彭德怀等人的影响参加平江起义并加入中国共产党。

他曾发誓“这辈子跟党跟定了,党叫我干什么,我就干什么。”戎马倥偬的红军长征时期,参加三次反“围剿”作战的李聚奎率部除潇水、战湘江,抢渡乌江、四渡赤水……战功赫赫。

▲李聚奎在隆平战斗中缴获的指北针

1936年11月,李聚奎随西路军转战甘肃,途中遭到敌军疯狂进攻,损失惨重,李聚奎只身一人,千里寻党,沿途乞讨,躲过了敌人三次搜捕,用顽强的意志和坚定的信念终于找到了革命队伍。

1950年10月,作为东北区后勤部长的李聚奎,为解决赴朝志愿军的补给问题,想到了易制作、好携带、不发霉,不结冰的“炒面”,并着手推动这项工作,不久后第一批炒面就被送到了前线,初步解决了部队的粮食问题。

勤俭节约正家风

“这个铁丝是他老人家亲手箍上的,椅子很破了,我们本来准备当柴烧,结果他又拿回来用铁丝缠好,还特别牢固。”

李聚奎的儿媳彭霄搬来将军生前修好的椅子,向文物征集工作组介绍道,自嫁入李家,将军朴素的生活方式一直影响着她,“为了省火柴,他还用包点心的纸缠成小卷当引火物,一个上将,过日子省到这种地步……”

话音刚落,李生雨从房间拿出一个已经开裂的皮质行李箱,箱子里面装的是一件黑色大衣,“这是我父亲在抗美援朝时期穿过的,一直收着没拿出来,现在我想把它交给你们,希望能够发挥更大价值。”

在脱线衣角和褪色布料印证下,工作人员向李生雨夫妇表示感谢,承诺将一路护送文物“回家”,让将军一生向党、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崇高品质感染更多人,让革命历史和红色血脉在新时代党的引领下焕发更璀璨的光芒!

铮铮誓言育后人

面对千里迢迢赶来的文物征集工作组,李生雨感到无比亲切,也被其真诚所打动,除了部分物件,他也将李聚奎将军的相关影音资料一并捐赠。

资料中,工作组发现这样一张稿纸,稿纸上是将军亲笔写下的三句话:“永远牢记中国人民解放军是中国人民的子弟兵!三大纪律八项注意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的本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军的宗旨。”

李生雨介绍道:“1985年底,《军史资料》杂志上刊登了一篇叫《三大纪律八项注意释文》的文章,父亲读后很有感触,立马抄了五份给我们,并附上他写的卷首语,嘱咐我们一定要牢记。”将军将自己的信仰追求、实践行动融铸在这几张薄薄的纸片里,便是他留给子女最宝贵的遗产。

1995年6月25日,李聚奎走完了他91年的人生旅程,去世后,子女们在他的记事本里发现了这样一段话:“纵然给我更大的权力,我也绝不以权谋私;纵然给我更多的金钱,我也绝不丢掉艰苦奋斗;纵然让我再活80岁,我也绝不止步不前。”这是他80岁生日那天默默写下的内心独白,“三个纵然”是自勉,更是他一生的写照。

11月底,“三个纵然”的铮铮誓言在李聚奎故居门前响彻山谷,娄底军分区全体官兵身着军装整齐站在这里,在绘声绘色的微党课辅导中,大家再一次被将军的红色故事所震撼……

今年以来,娄底军分区政委许光带工作组多次赴北京、天津、山东、四川等地,先后走访了毛泽东、刘少奇、邓小平、朱德、叶剑英、张震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和湘籍开国将帅许光达、陈赓、宋时轮的后代或故居,征集到一批珍贵文物史料,收集整理了一系列红色革命故事,并将这些珍贵的历史“教材”融入军分区思想政治教育、娄底市全民国防教育之中,在全社会营造了“关心国防,热爱国防,建设国防,保卫国防”的良好氛围!

素材提供:周梁 刘朝晖 马婷

文章来源:“湖南军号”公众号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7-16

标签:历史   炒面   遗物   将军   故事   工作组   文物   娄底市   军分区   父亲   娄底   国防   后人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