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丹红”原料涉事产品达800+/欧莱雅股价下跌6%

本周美妆行业发生了这些值得关注的事情

欧莱雅330亿收购开云美妆

橘朵母公司橘宜收购护发品牌丰添

LVMH被传或出售Fenty Beauty股份

雅诗兰黛要卖彩妆品牌Too Faced?

润百颜ECM中心正式启幕

欧莱雅第三季度销售额增长0.5%,低于市场预期

联合利华中国增长

宝洁2026财年Q1净利润大涨20%

9月化妆品零售额创今年单月最高增幅

800+美妆产品或含禁用原料“苏丹红”

化妆品原料目录再调整,3款化妆品新原料“转正”

品牌

欧莱雅330亿收购开云美妆

10月20日,开云集团欧莱雅集团共同宣布达成长期战略合作:开云将其美妆业务以40亿欧元(约合人民币330亿元)出售给欧莱雅,交易预计于2026年上半年完成。欧莱雅将每年向开云集团支付品牌特许授权使用费。

交易达成后,欧莱雅将获得英国香水品牌Creed,以及Bottega Veneta葆蝶家Balenciaga巴黎世家等品牌的50年独家美妆授权。待开云与科蒂现有合约于2028年到期后,欧莱雅还将获得Gucci香水和美容产品的50年独家经营权

据开云集团2024年财报,其美妆业务营收为3.23亿欧元,主要来自Creed。此次出售有望缓解开云集团高达95亿欧元的债务压力,助其聚焦核心时尚业务。

这并非双方首次合作。2008年,欧莱雅就以17亿欧元收购了YSL美妆,并成功将其打造为高端化妆品部门的重要增长引擎。

除美妆业务外,双方还计划以各持股50%的形式共同成立合资公司,探索奢侈品、健康与长寿领域的商业机遇。

此次交易刷新了欧莱雅史上最大收购纪录。在美妆行业竞争日益激烈的背景下,奢侈品牌正将美妆业务交由专业集团运营,以最大化品牌价值,这种合作模式或将成为未来奢侈品美妆领域的主流发展方向。

橘朵母公司橘宜收购护发品牌丰添

10月21日,橘宜集团宣布完成对意大利科技护发品牌Foltène丰添的收购,进一步深化在头发与头皮护理赛道的战略布局。

至此,橘宜集团旗下已囊括橘朵、酵色、百植萃、馥绿德雅(中国业务)、丰添5大品牌,业务范围涵盖彩妆、护肤、洗护板块。

丰添成立于1944年,由意大利米兰的制药科研团队创立,产品涵盖防脱安瓶、分型男女防脱洗发水、眉睫精华液与指甲修复精华等品类。早在2007年便进入中国医院和药房渠道,2013年在天猫开设旗舰店。

2024年全年,橘宜集团零售额突破42亿元,营收35亿元,同比增长36%。伴随着百植萃及丰添这两大品牌的加入,橘宜集团正朝50亿零售规模稳步迈进。

近年来,以橘宜、珀莱雅、水羊为代表的一批国货美妆企业,通过“自主孵化+外延并购”双轮驱动,快速构建多品牌、跨品类、国际化的运营体系。(相关阅读《40亿橘宜再出手!收购意大利81岁护发品牌丰添》)

LVMH被传或出售Fenty Beauty股份

据路透社10月21日报道,LVMH集团正考虑出售其持有的Fenty Beauty 50%的股份,目前正与投资银行Evercore接洽。对此,LVMH、Evercore及相关方均未予置评。

Fenty Beauty由LVMH旗下的美妆孵化平台Kendo Brands与美国知名歌手Rihanna蕾哈娜于2017年共同创立,双方各持50%的股份。品牌首年全球销售额便突破5.5亿美元,2023年登上「全球十大红人美妆品牌」榜首,2024年净销售额约4.5亿美元,估值介于10亿至20亿美元之间。

近年来,名人美妆品牌虽层出不穷,却难逃“高开低走”的行业困境。即便如Fenty Beauty,也面临增长见顶、产品迭代与渠道渗透不及成熟品牌的挑战。在LVMH体系内,资源正进一步向Louis Vuitton等核心自有高端美妆品牌倾斜。

正如此前海莉·比伯的Rhode被e.l.f. Beauty以10亿美元收购。未来,Fenty Beauty也可能走向“被收购”的路径。对名人品牌而言,如何从“明星光环”转向“产品驱动”,构建可持续的品牌体系,已成为生存的关键命题。

雅诗兰黛要卖彩妆品牌Too Faced?

10月17日,据外媒报道,雅诗兰黛正在考虑出售旗下彩妆品牌Too Faced,具体交易细节暂未披露。

该品牌由集团前员工于1998年创立,2016年被雅诗兰黛以14.5亿美元收购,创下集团史上最高收购纪录。

Too Faced曾在雅诗兰黛主导下积极拓展亚太市场,2019年9月,Too Faced进军日本市场,2020年7月,在天猫开设海外旗舰店。2022年6月,Too Faced天猫海外旗舰店宣布结束运营,2023年底退出日本市场,显示出品牌在亚洲市场的适应性不足。

近年来,Too Faced业绩持续承压,拖累集团彩妆板块整体表现。据雅诗兰黛财报显示,其彩妆业务销售额同比下滑6%至42.05亿美元(约合人民币300亿元)。今年1月,有消息称雅诗兰黛正全面评估旗下品牌组合,考虑剥离部分非核心资产。

此次传言,反映出在美妆市场竞争日趋白热化的当下,巨头们将更加注重品牌组合的整体健康度与协同效应,通过精简品牌矩阵聚焦核心增长引擎,从规模扩张转向效能提升。

润百颜ECM中心正式启幕

10月25日,华熙生物·润百颜ECM中心冠名发布会在北京时代美术馆举行。此次发布会上,华熙生物正式对外发布了ECM战略,表示未来润百颜所有产品将全面锚定ECM进行创新与研发华熙生物也将前沿科研力量聚焦于衰老干预与组织再生这一更具纵深的赛道

这不仅意味着文体商旅的大融合模式之首创,也标志着华熙生物在细胞外基质(ECM)这一衰老干预新靶点的全链路布局与站上衰老干预终极制高点,率先引领行业迈入抗衰“系统时代”。

财报

欧莱雅第三季度销售额增长0.5%,低于市场预期

10月22日,欧莱雅集团发布2025财年三季度业绩报告。

财报显示,欧莱雅前三季度实现销售额328.07亿欧元(约合人民币2711亿元),按报告同比增长1.2%。第三季度销售额为103.3亿欧元(约合人民币854亿元),同比增长0.5%,低于分析师预期。

从部门表现来看,前三季度,大众化妆品部销售收入位列四部门第一,同比增长0.9%皮肤科学美容部同比增长1.5%,中国市场是增长的主要贡献者;专业美发产品部同比增长5.3%高档化妆品部门同比增长0.2%,第三季度下滑1.5%,高端板块整体增长乏力。

从区域表现来看,欧洲仍为第一大贡献者,前三季度销售额同比增长3.8%北美市场和拉丁美洲市场则分别下滑了1.2%和1.6%中国所在的北亚市场前三季度销售额为73.46亿欧元(约合人民币607亿元),同比下滑1.1%

财报公布后,欧莱雅股价一度下跌6%

欧莱雅表示,今年将继续贯彻“美丽跃升计划”,加大在华投资力度,在创新、社会、人才、生态圈等重点领域持续发力,进一步强化中国市场在集团战略中的核心地位,为未来积蓄发展新动能。(相关阅读《最大并购案后的首次财报:欧莱雅重回全面增长!》)

联合利华中国增长

10月23日,全球消费巨头联合利华(Unilever)发布2025年第三季度财报。

报告期内,公司在全球市场实现3.9%的基础销售增长(USG),其中销量增长1.5%、价格增长2.4%。受货币波动和资产处置影响,第三季度营收为147亿欧元(约合人民币1214亿元),同比下降3.5%。

分业务板块来看,美妆与健康板块成为最大亮点,基础销售增长5.1%,远高于集团平均水平,这一板块的增长主要来自核心品牌和高端化布局。

分地区来看,亚太非洲市场继续担当增长引擎,季度基础销售增长达6.8%。其中,中国与印尼是新兴市场“重回增长”的代表。

近年来,联合利华一方面持续剥离低效业务,另一方面,则在加速布局高端美妆与功能个护赛道。

未来,联合利华能否通过高端创新与品牌建设重塑定价权,将决定它能否在稳固盈利的同时,为未来增长打开空间。(相关阅读《联合利华中国增长!》)

宝洁2026财年Q1净利润大涨20%

10月24日,宝洁公布2026财年第一季度(2025年7日至9月)业绩。期内,宝洁净销售额达224亿美元(约合人民币1595亿元),同比增长3%;有机销售额增长2%。净利润大幅提升20%至47.5亿美元,盈利能力持续增强。

根据财报,公司10大品类中有8个实现有机销售额增长或持平。其中,美容部门销售额为41.43亿美元(约合人民币295.08亿元),同比上涨6%,实现领跑。得益于定价上涨与产品组合升级的共同推动,护发品类有机销售额实现低个位数增长,个人护理品类有机销售额实现高个位数增长,护肤品类有机销售额实现中个位数增长。

值得一提的是,SK-II在报告期内实现了双位数增长。

今年以来,宝洁持续推进一系列战略调整,展现出在全球市场主动求变、聚焦核心竞争力的决心。

市场

9月化妆品零售额创今年单月最高增幅

10月20日,国家统计局发布2025年9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数据。9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1971亿元,同比增长3.0%。1-9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65877亿元,同比增长4.5%。

其中,化妆品类表现亮眼,9月,化妆品类零售额为368亿元,同比增长8.6%,创下今年以来单月最高增幅。

今年7月至9月,化妆品零售已实现“三连增”,增幅依次为4.5%、5.1%与8.6%。1-9月,化妆品类零售总额为3288亿元,同比增长3.9%。尽管增速未跑赢社零大盘,但9月增幅为近五年同期最高,释放出行业回暖信号。

不过,从近十年走势来看,化妆品行业已告别高增长阶段,进入平缓发展期。尽管整体数据回升,但行业内部“二八分化”日趋显著。在市场竞争加剧的背景下,中小企业只有聚焦细分市场、强化自身独特性、实现精细化运营,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赢得一席之地。

原料

800+美妆产品或含禁用原料“苏丹红”

日前,第三方测评机构“老爸评测”发布视频,揭露多款化妆品中被检出禁用原料“苏丹红”,随即在消费端引发退货潮,品牌端陷入紧急自查。

《化妆品观察》调查发现,涉嫌含“苏丹红”的化妆品竟多达800余款波及品牌超过400个,涉事名单中不乏知名品牌。一场由原料引发的行业性信任危机正在蔓延。

苏丹红是一种人工合成的工业染料,长期摄入产生的代谢物(如苯胺),可能导致DNA断裂和染色体断裂,诱发肿瘤,是全球公认的禁用物质。《化妆品禁用原料目录(2021版)》已明确将苏丹红Ⅰ至Ⅳ所有亚型列为禁用成分。

据老爸评测透露,其团队通过非靶向筛查,锁定了一个由鳢肠提取物、印度楝叶提取物与辣木籽油组成的复合原料组,其中苏丹红Ⅳ含量高达1170ppm。该原料组由新加坡企业康博Campo Research供应,其提供的植物色素宣称“100%纯天然”。

目前,多家品牌已启动产品下架与送检流程,等待进一步调查结论。

此次事件不仅暴露了化妆品原料供应链的监管盲区,也再次警示行业:安全是不可逾越的底线。(相关阅读《双11激战正酣,400+知名品牌被“苏丹红”绊倒》)

化妆品原料目录再调整,3款化妆品新原料“转正”

10月20日,国家药监局对《已使用化妆品原料目录》(以下简称《目录》)进行了第二次动态调整。

月桂酰丙氨酸、聚甲基倍半硅氧烷/三甲基硅烷氧基硅酸酯、双-鲸蜡硬脂基氨端聚二甲基硅氧烷3款安全监测期满3年的化妆品新原料纳入《目录》Ⅱ。

与此同时,《目录》Ⅰ中对49款原料的名称及标注信息进行了规范优化。并在查询页面新增“修订建议”功能,方便行业企业和公众提出意见和建议。

国家药监局建立《目录》动态调整机制,既保证了监管的科学性与灵活性,也更好响应行业实际发展需求。

然而,目前成功进入《目录》Ⅱ的原料数量有限,且原料在产品中的应用情况尚不成熟。如何将新原料转化为市场认可的优秀产品,仍是品牌需要突破的关键命题。(相关阅读《重大调整!3款化妆品新原料“转正”》)

【版权提示】本文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品观网立场。如需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如对本站其他内容有授权需求,请联系meiti@pinguan.com。

... 等70人看过此文章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10-29

标签:时尚   股价   原料   产品   苏丹红   品牌   销售额   市场   品类   化妆品   欧元   集团   美元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