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介石这个人,一生经历太多起伏,从早年投身革命,到后来掌控国民党大权,再到败走台湾,这中间的弯弯绕绕说起来真是一把辛酸泪。
他出生在1887年的浙江奉化,那时候清朝还摇摇欲坠,他小时候家里不算太穷,但父亲早逝,让他从小就得靠母亲拉扯大。1906年他去了日本学军事,那会儿同盟会刚成立,他很快就加入了,成了孙中山的追随者。
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他回国参加起义,在上海那边指挥过几次小战斗,虽然不算大英雄,但也算立了点功。革命成功后,国民党内部乱成一锅粥。
他慢慢爬上来,1924年当了黄埔军校校长,这一步对他来说至关重要,因为从这儿开始,他手里有了自己的军队,黄埔学生后来成了他的骨干力量。
1926年北伐开始,他当总司令,率军一路打到北方,名义上统一了中国,但实际上军阀还到处割据。他在1927年搞了清党,针对共产党人下手狠,这直接导致国共分裂,从那时候起,两边就成了死对头。
抗日战争期间,他当了军事委员会委员长,指挥全国军队抵抗日本侵略,虽然中间有不少争议,比如西安事变被张学良扣押,最终结果是国共第二次合作。
八年抗战,中国损失惨重,1945年日本投降,他代表中国接受投降,那一刻他风头无两。可好景不长,1946年内战重启,国民党军队开始还占上风,但1948年三大战役一打,辽沈、淮海、平津全败,他的百万大军灰飞烟灭。
1949年南京失守,他只好带着残部撤到台湾,那年他62岁,本以为能卷土重来,结果一待就是一辈子。在台湾,他对共产党的态度从来没软过,总觉得有机会就能回去,可国际形势变了,美国支持他但也不想惹太大麻烦。
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他本来想借机出兵,但美国没同意,他只能在岛上看着大陆那边打得热火朝天。整个一生,他写了大量日记,现在存放在台湾国史馆和美国斯坦福大学。
蒋介石这个人,优点是坚持,缺点是固执,他对权力的把控很紧,国民党内部派系林立,他得平衡各方,但也导致不少内耗。到1975年他去世时,大陆早已是另一番天地。
上甘岭战役发生在1952年10月14日到11月25日,是朝鲜战争后期的一场关键战斗,那时候战争已经进入相持阶段,双方在三八线附近拉锯。
联合国军那边主要是美国第七师和韩国第二师,总兵力约6万人,火力超级猛,有300多门大炮、170辆坦克,还有飞机天天轰炸。他们的目标是五圣山地区的一个小高地,叫上甘岭,其实就3.7平方公里,但位置重要,能控制附近公路和谷地。
志愿军防守的是第15军第45师,起初只有两个连驻守,后来增援到4万多人,火炮110门,加上火箭炮24门。
战役一开始,美军就用炮火覆盖,每秒钟落6发炮弹,比二战最高密度还高,把山头炸低了2米,树木全烧光,阵地成了光秃秃的石头堆。志愿军靠坑道工事坚持,坑道总长上千米,能藏几千人,里面存粮弹药,但炮震得战士们鼻子出血,很多震伤。
美军白天炮轰,晚上步兵冲锋,志愿军夜间反击,双方反复争夺阵地29次,营级以上冲锋25次,小规模的653次。志愿军涌现了很多英雄事迹,比如战士们用爆破筒炸堡垒,手榴弹砸坦克,近身肉搏。
美军用了凝固汽油弹,火焰到处烧,志愿军滚地灭火继续打。整个战役,志愿军伤亡11529人,其中阵亡4838,伤6691,美韩那边总伤亡约9000人,美国第七师就死了365,伤1174。
联合国军本来想通过这个战役改善谈判位置,但失败了,反而士气低落,美国将军克拉克后来回忆说,这是场噩梦。战役结束,志愿军守住了阵地,美军放弃大规模进攻计划,这直接影响了1953年7月的停战谈判。
这仗打出了志愿军的顽强作风,也暴露了美军在山地战中的弱点。整个朝鲜战争,中国出兵志愿军百万,伤亡几十万,但挡住了联合国军北进,保住了朝鲜北部。上甘岭成了象征,志愿军用劣势装备对抗优势火力,靠的是战术灵活和意志力。
事后,美国把这场仗编入西点军校教材,分析为什么输了。中国这边,战役被写进教科书,强调爱国主义教育。联合国军总司令马克·克拉克在回忆录里说,朝鲜战争是他唯一没赢得的战争,这话挺有分量。
蒋介石在台湾听到上甘岭战役的消息时,那反应可想而知。他从1949年败退后,一直盯着大陆和朝鲜的动静,每天看情报报告。1950年6月朝鲜战争爆发,他马上向美国提议出兵参战,想借机反攻大陆,但美国怕扩大战争,没答应。
他觉得志愿军入朝是冒险,美军火力那么强,肯定占便宜。可志愿军从第一次战役开始,就打得美军措手不及,麦克阿瑟被撤职,李奇微上台后稳住阵脚,但上甘岭一仗,美军投入那么多资源,还输了,这让他大吃一惊。
历史记录显示,蒋介石日记里提到过朝鲜战局,他对志愿军实力的认识逐步改变。早年他低估了共产党军队,内战时以为装备好就能赢,结果三大战役全栽了。
撤到台湾后,他重组军队,建了金门马祖防线,1958年金门炮战还顶住了大陆进攻。但上甘岭的消息传来,让他意识到,美军都拿志愿军没办法,他的反攻计划更渺茫。
于是他含泪说出“这世界上无人可与毛泽东相提并论”这15字评价,这话反映了当时他的无奈心态。他一生和毛泽东斗了半辈子,从同盟到对手。
北伐时合作,西安事变后又联手抗日,内战时彻底决裂。毛泽东的战略眼光,让他屡屡吃亏,上甘岭就是例子,志愿军在劣势下胜出,让他不得不佩服。
更新时间:2025-08-18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