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温酷暑别“上头”!这份救命指南请收好 | 费健主任科普
文章出处:费健医生工作室(全网同名)
作者:费健 主任医师
推荐理由: 三伏天已至,热浪滚滚!中暑可不是小事,严重起来真要命!作为常年与疾病打交道的外科医生,我深知预防大于治疗的重要性。今天,咱们就放下手术刀,用最接地气的话,聊聊如何在这个“烧烤模式”下保护好自己和家人,特别是咱们女性朋友(还有关心健康的男士们),毕竟咱们可是家庭的健康守护者!这篇指南,简单、实用、关键时能救命,值得收藏转发给关心的人!
姐妹们,兄弟们,最近这天气是不是热得让人怀疑人生?出门五分钟,流汗两小时,走在路上感觉像移动的“铁板烧”!特别是咱们这些上有老下有小的“中流砥柱”,接送娃、上下班、买菜做饭,哪个环节离得开在太阳底下奔波?费医生我啊,在医院里见多了因为轻视高温而中暑送来的病人,看着真让人揪心!
中暑,远不止是“热晕了”那么简单! 它是我们身体在高温环境下“散热小风扇”彻底罢工的严重后果。轻则头晕恶心,重则昏迷抽搐,甚至危及生命!特别是咱们女性朋友,有时为了照顾家人容易忽略自己的不适;还有甲状腺功能异常(比如甲亢)的朋友,新陈代谢快,更容易怕热、出汗多,更要加倍小心!
别怕!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先来认清这个“热魔”的真面目:
高温中暑的“危险信号”,出现一个就要警惕!
大量出汗,口渴得要命,嗓子眼冒烟。
头晕、眼前发黑、看东西模糊。
耳朵嗡嗡响,注意力没法集中,感觉特别累。
稍微动一动就心跳加速,像揣了只小兔子。
手脚发麻,肌肉有点酸酸的。
体温开始升高,摸摸额头感觉烫手(常 >38°C)。
面色像煮熟的大虾一样潮红,或者反而苍白得吓人。
皮肤摸上去又湿又冷,大汗淋漓(但严重时可能反而不出汗了!)。
恶心、呕吐,胃里翻江倒海。
心跳更快更强,感觉心要跳出来(脉搏又细又快)。
走路打飘,像踩棉花。
核心体温飙升,像烧开的水壶(常 >40°C),皮肤摸上去滚烫且干燥(关键!可能无汗!)。
神志不清,说胡话,或者直接昏迷不醒。
全身肌肉不受控制地抽搐。
可能发生休克(血压急剧下降)。
这是会死人的!必须争分夺秒送医抢救!
看到这里,是不是有点紧张了?别慌!记住这些关键时刻能救命的“凉”方:
万一中暑了,第一时间的“黄金急救法”
脱! 解开或脱掉多余、紧身的衣物,帮助散热。
泼!擦! 用冷水(不是冰水!)泼洒身体,或用湿冷的毛巾、冰袋(包层薄布)重点敷在 颈部、腋窝、大腿根(腹股沟) 这些大血管经过的地方。额头、手心脚心也别忘了。不停擦拭,让水带走热量。
扇! 用扇子、书本或电风扇使劲扇风,加速蒸发散热。
当然啦,最好的医生是自己!预防中暑才是最高级的“养生”:
☀️ 费医生教你“清凉一夏”的防暑妙招
亲爱的朋友们,健康无小事,高温中暑更是大意不得!尤其是咱们女性,常常是家庭的“健康守门员”,自己懂得多,才能更好地守护全家平安。希望这份“清凉指南”能成为你这个夏天的健康护身符。
记住:预防是最好的治疗! 别嫌麻烦,把这篇科普转发给你关心的家人朋友吧,特别是那些还在烈日下辛勤工作的人。多一份知识,多一份安全!
我是费健,一个既拿手术刀也爱写科普的外科医生。关注我(全网搜索“费健医生”),一起学习更多靠谱、实用的健康知识,做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咱们下期见!
本文核心要点回顾:
更新时间:2025-07-04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