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在毛主席身边工作11年,晚年与主席同月同日离世,一生未婚

| 观律鸣法

编辑 | 翊星辰

声明:拙见在此,抛砖引玉。诚邀您点个「关注」,方便日后交流。文中观点仅为一家之言,我尤其期待听到您的不同见解甚至反对意见。真理越辩越明,感谢您赐教!


1976年9月9日,毛主席逝世,全国人民陷入巨大悲痛。然而,41年后的同一天,王海容,也在这一天去世了,她曾经跟在毛主席身边工作11年。

她见过尼克松访华的每一个环节,翻译过无数份外交文件,也曾是外交部最年轻的副部长。

她的晚年极为低调,没有子女,没有婚姻,她离开人世的时间,也与毛主席一模一样。

那么,她的一生都经历过什么呢?

年少丧父

1938年,湖南长沙,战火蔓延,那一年,王海容7岁左右,父亲王德恒却已经永远地离开了她。

28岁的王德恒,是一名坚定的革命者,牺牲在敌人的枪口下,王海容的祖父王季范,是毛泽东的表兄,曾在湖南教育界名声极响。

当年毛主席在湖南搞革命,王季范不仅支持,还给了不少资源和人脉。

王海容的父亲正是在这样的家庭氛围中投身革命的,可惜,命运并未宽待这个家,王德恒去世后,王季范把全部心思都放在了孙女身上。

1950年,毛主席亲自邀请王季范带着王海容进京,王海容第一次见毛主席,是在中南海。那时她才刚过12岁,个子不高,眼神却特别亮,毛主席对她很亲切,还安排她和自己的女儿李敏一起读书。

她聪明,但成绩却始终不理想,所以1957年,她参加高考,没考上,别人都劝她复读,她却直接走进了北京郊区的一家化工厂,当了一名学徒,做基层工作,她认为不管在哪儿,只要肯干,也是为国家做贡献。

在化工厂的3年,她不仅干活,还坚持学俄语,她说,书读不好,不代表学不会,真正的提升还得靠自己。

后来,她又参加了一次高考,这次考进了北师大,这样的学习机会来之不易,王海容十分珍惜。

她也和毛主席说过大学的事情,毛主席对她的建议是,让她可以去学习英语,王海荣认为可以,毕竟她也一直学习俄语,所以学习外语这方面她不陌生。

王海容的英文水平在大学突飞猛进,毕业后,就做了一名普京的人民教师,当老师那几年,她一边教学,一边继续学语言,始终没有松懈过自己的学习。

调任中国外交部

后来,周总理看过她写的材料,觉得这个女孩不简单,既有语言能力,又不浮躁,认为有更合适的岗位需要她,于是她就被调到了中央外交部上班了。

她先是在办公厅做文件收发,后来被派到礼宾司,从最基础的工作做起,没叫过一次苦,外交部的老干部后来回忆说:“她看文件不是看热闹,是看方向。”

1971年到1972年,中国迎来了外交历史上最重要的一次事件,尼克松访华,那时的王海容,已经是礼宾司的骨干成员。

她负责接待、翻译和安排现场细节,紧张到每天只能睡3小时,美方人员说,这个中国女孩“既冷静又专业”,不像是年轻人。

这次任务之后,外交部对她的评价一下子高了上去,1974年,她被正式任命为外交部副部长,那年她才36岁,是新中国最年轻的副部长之一。

1976年9月9日,毛主席逝世,之后因为特殊原因,王海容暂停了一段时间工作,当都调查清楚后,才又重新回到了自己的岗位,一直到2009年,她从副主任的岗位上退休。

与毛主席同月同天去世

王海容这一生,从来没有结婚,住得很简朴,穿着也很普通,身边的朋友说,她最爱读书,常常一个人窝在屋子里看材料,她也很享受读书写字的时刻。

她不喜欢接受采访,也不爱谈过去的事,对于过往,她的回答一直都是:“我做的那些事,是我应该做的。”

2017年9月9日,王海容在北京病逝,享年79岁,她去世的那天,正好是毛主席逝世41周年的那一天,不早不晚,不偏不倚。

遗体告别仪式在八宝山殡仪馆东礼堂举行,许多人都来送了王海容同志最后一程,毛主席的女儿李敏和毛主席的孙子毛新宇,也前来吊唁。





信息来源:

王海容:她的前半生和后半生 2017-09-14 09:57:11 来源:中国新闻周刊网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8-12

标签:历史   晚年   主席   身边   工作   外交部   尼克松   俄语   副部长   中国   湖南   文件   中南海   化工厂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