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日闰月廿四要牢记,三样美食桌上齐,做好一事安康依

亲爱的宝子们!大家好,我是开心!

2025 年 8 月 17 日,是农历闰六月二十四。这样的日子,在民间总藏着些代代相传的讲究,像是老辈人留下的生活智慧密码。其中 “吃三样,做一事” 的说法,藏着对夏秋交替时节的细致关照,顺着这些习俗过一天,心里踏实,日子也透着股安稳的暖意。

一、 莲藕羹:一口温润,接住夏末的余温

清晨的菜市场,总能在摊位角落发现刚从荷塘里捞上来的莲藕。带着泥土的潮气,表皮还挂着晶莹的水珠,用指甲轻轻一掐,就能看到内里洁白的肉质,带着清新的脆感。这便是闰六月二十四要吃的第一样 —— 莲藕羹。

俗语里说 “闰月廿四藕,清热又养秋”,不是没有道理的。夏末的热,不像三伏天那般泼辣,却带着股黏腻的闷,缠在身上甩不开;初秋的风,又悄悄带来几分干燥,让人总觉得喉咙里少了点滋润。而此时的莲藕,像是专为这个时节生的。把它洗干净,去掉薄薄的外皮,切成滚刀块或是细细的藕丝,扔进锅里和清水一起慢慢熬。咕嘟咕嘟的声响里,藕块渐渐变得软糯,汤汁也染上了淡淡的米白色,带着天然的清甜。

盛一碗在手里,温热的气息混着藕香扑面而来。挖一勺送进嘴里,没有丝毫生涩,只有绵密的口感和回甜。这样的羹汤,不用放太多糖,靠着莲藕本身的甘味就足够动人。它滑过喉咙时,像是给身体做了一次温柔的安抚,把积攒的燥热悄悄带走,又留下恰到好处的滋润。更让人喜欢的是那份寓意 ——“丝丝相连,福泽绵长”,吃进嘴里的是美味,记在心里的是对日子的美好期盼。

二、 秋梨膏拌山药泥:两勺清甜,铺好入秋的底子

午后的阳光斜斜地照进厨房,正好适合做点精致的小食。这时,秋梨膏拌山药泥该登场了,它是闰六月二十四的第二样讲究吃食。

选一根饱满的山药,去皮后切成段,上锅蒸到用筷子能轻松戳透。拿出来放进碗里,用勺子碾成细腻的泥,白白糯糯的,像团柔软的云。旁边的小碟里,是早就备好的秋梨膏,深褐色的膏体透着光亮,开盖就能闻到浓郁的梨香。挖一勺秋梨膏拌进山药泥里,用勺子轻轻拌匀,原本单调的白色染上了深浅不一的琥珀色,甜香也变得愈发层次丰富。

挖一勺送进嘴里,山药的绵密和秋梨膏的清甜在舌尖相遇,没有一点腻味,只有温润的舒服。经历了一个夏天的消耗,身体总有些亏空,这两样搭配在一起,像是给身体做了一次温柔的补给。山药稳稳地托着脾胃,秋梨膏则细细地润着心肺,一补一润之间,把身体从夏的喧嚣里轻轻拉回来,为即将到来的秋天打下稳稳的底子。老辈人说这是 “土金相生,根基稳固”,大概就是这份从内到外的妥帖吧。

三、 南瓜小米粥:一碗暖粥,熨帖傍晚的凉

夕阳西下时,厨房里该飘起南瓜小米粥的香气了。这是闰六月二十四要吃的第三样,也是最懂时节的温柔。

小米淘洗干净,南瓜切成小块,一起放进锅里。加足清水,大火烧开后转小火慢慢熬,直到小米煮出厚厚的米油,南瓜炖得软烂,轻轻一搅就融进粥里。盛在粗瓷碗里,不用加糖,南瓜的甜和小米的香就足够让人满足。

傍晚的风里已经带了些凉意,喝上一碗热乎乎的南瓜小米粥,从喉咙到胃里都暖暖的。小米养人,南瓜清甜,这样一碗粥,不张扬,却最能安抚一天的疲惫。就像日子本身,平淡里藏着最踏实的幸福,在这样的时节里,一口暖粥下肚,连心里都觉得熨帖。

四、 忌贪晚露卧:一夜安稳,藏着对身体的疼惜

吃过晚饭,夜色慢慢浓了。这时要记得 “做一事”—— 忌贪晚露卧。

虽然白天还带着暑热的余温,但闰六月二十四的夜晚,凉意和湿气已经悄悄重了起来。老辈人总说,这个时候不能在露天的地方久待,更不能在阳台、庭院里躺着乘凉睡觉。就算白天再热,到了夜里,也得把肚子护好,搭条薄毯子,别让凉气钻了空子。

要是睡前洗了澡,也得把身子擦干再睡,水温不能太凉,不然毛孔张开时,湿气和寒气容易趁虚而入。这些看似琐碎的讲究,其实都是对身体的疼惜。一夜安稳的好眠,比什么都重要,毕竟,只有休息好了,才有精神迎接第二天的日子。

闰六月二十四的这些习俗,说起来简单,却藏着老辈人对生活的认真。吃下去的是滋味,记在心里的是安稳。顺着时节过日子,把平凡的一天过得有滋有味,大概就是生活最好的样子。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8-19

标签:美食   安康   闰月   明日   桌上   梨膏   南瓜   莲藕   山药   老辈   清甜   切成   时节   身体   小米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