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红婵没想到,苏炳添受邀观礼阅兵半月多,竟再令所有人刮目相看

阅读此文之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本文信源来自权威报道:【新浪财经、南方网、环球网、人民日报】等(详细信源附在文章末尾)。为提升文章可读性,细节可能存在润色,请理智阅读,仅供参考!

文|星闻爆料局

编辑|星闻爆料局

前言

提到中国体坛的“传奇人物”,很多人会第一时间想到苏炳添。

那个在东京奥运赛道上跑出9秒83、打破“黄种人不适合短跑”偏见的“亚洲飞人”。

尤其半个多月前,苏炳添作为嘉宾受邀观礼阅兵的画面,更是刷爆了网友的“朋友圈”。

可谁能想到,仅仅半个月后,36岁的苏炳添又一次“搞出了大动静”。

就连同为奥运冠军的全红婵,或许都没料到这位前辈会再次让所有人为他刮目相看。

苏炳添的传奇,从来不止“9秒83”

提起苏炳添,大多数人第一反应是“亚洲飞人”,是东京奥运那震撼世界的9秒83。

但如果你只知道他的速度,那可就太小看这位“多面手”了。

回溯他的运动生涯,每一步都写满了“突破”二字。

2015年北京世锦赛,是苏炳添第一次让世界看到亚洲短跑的潜力。

他不仅首次闯入男子百米决赛,还在欧美选手垄断的赛道上硬生生抢下一席之地,更帮中国男子接力队拿下了银牌。

那时候网友就说:“苏炳添不是在跑,是在为亚洲人‘凿开’一条通往决赛的路!”

如果说2015年是“破冰”,那2018年的苏炳添就是在“筑峰”。

这一年,他两度跑出9.91秒的成绩,追平了当时的亚洲纪录。

消息传来时,全网都在喊“苏炳添把亚洲速度焊死在巅峰了”

而2021年东京奥运的9秒83,更是把这份传奇推向极致。

作为赛道上唯一的黄种人,孤身“一黄战七黑”

枪响的瞬间,他如黄色闪电般疾驰,冲线时计时器定格在9.83秒。

这个成绩不仅刷新亚洲纪录,更让解说员激动到嘶吼“创造历史!这是中国人第一次站在奥运百米决赛场!”

有网友看完这场比赛说:“半决赛精彩到我以为是决赛,‘添神下凡’这四个字,他配得上!”

而即便到了决赛,即将32岁的他又以9.98秒拿下第六名,把“黄种人不适合短跑”的偏见狠狠踩在脚下。

可苏炳添的光芒,从不止于赛道。

脱下运动服,他还有个让人肃然起敬的身份——暨南大学体育学院副教授

从“亚洲飞人”到大学课堂上的导师,他没有将自己的经验封存,而是选择把多年的实战技巧、训练心得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学生。

从动态激活到动态灵活性基础热身,苏炳添亲自给学生示范,详细讲解动作要点,向学生分享跑步前的热身及短跑相关技术环节的要点和练习体验。

除此之外,最近他做的两件事,更让人们看清了这位“多面手”不光能扛得起国家荣誉,还能实打实的帮后辈。

“调侃”照进现实

就在半个月前,苏炳添又多了一份特殊的荣誉——作为体育界杰出代表受邀观礼阅兵

站在观礼台上,看着整齐的方阵、威武的装备,他难掩激动。

事后在社交平台发文:“现场看阅兵太震撼了!铿锵有力,威武雄壮,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势不可挡!”

当时网友们除了点赞,还不忘开开玩笑:“苏教授快把这份‘热血buff’带回课堂,让学生们也感受下这份力量!”

没想到,大家的“调侃”竟真的成了现实。

没过多久,暨南大学的校园里,苏炳添就和全红婵来了一场“奥运冠军同框”。

作为同样从东京奥运“火”起来的体坛名将,全红婵一直把苏炳添当前辈。

而苏炳添作为体育学院院长,早就为全红婵的入学做好了规划。

早在2025年5月,他就透露过,针对全红婵这类顶尖运动员,学院会推出“二沙精英班”,还允许用赛事成绩折算学分,学制最长能延到8年。

不得不说,这份“弹性方案”真的太懂运动员了。

要知道,顶尖运动员的训练强度极大,很难像普通学生一样按时上课。

而苏炳添自己就是运动员出身,他太清楚“训练和学业难两全”的苦。

所以这份方案既不耽误全红婵在跳台上练“水花消失术”,又能保障她的学业,这才是“体育育人”该有的样子啊!

有网友也说:“苏炳添不是在‘走流程’做教育,他是真的在为运动员着想,这份同理心太难得的!”

然而,就在大家以为苏炳添会“放缓脚步”,将更多精力放在教学上时,他却带来了一个令人惊喜的消息。

“最后一跑”

9月26日,36岁的苏炳添再次站上接力赛道,于2025全国田径冠军赛上,带领广东队以破纪录的成绩惊艳众人,为自己的职业生涯添上浓墨重彩的一笔。

在男子4×100米接力预赛上,担任第一棒的他,带领广东队跑出38秒60的成绩。

这成绩不仅是广东队赛季最佳,更一举打破了保持12年的广东省纪录。

赛后采访时,苏炳添笑着说自己是“发挥余热”,想用经验帮衬年轻队友。

还直言“还没退役”,正在为最后一届全运会全力备战。

可谁都知道,“发挥余热”这四个字背后,藏着多少付出。

36岁的年龄,体能下滑是不争的事实。

从国家队第三棒主力到广东队第一棒,角色转变也需要重新适应。

但他从没抱怨过,只是默默调整训练计划,把每一次合练都当作决赛来对待。

更让人动容的是,12年前那项广东省纪录,其实也是苏炳添参与创造的。

一个轮回过去,当年的年轻人如今成了队里的“老大哥”,却依然在赛道上为新纪录拼搏。

这份坚守,让不少网友红了眼眶。

难怪会有人调侃:“估计全红婵也没想到,苏炳添刚观礼完阅兵半个月,就又搞出这么大动静,真是让人一次次刮目相看!”

不过,苏炳添也明确说了,此后的全运会将是他退役前的最后一战。

对他来说,这不仅是告别赛场的“终章”,更是把“接力棒”交给年轻队员的“传承”。

他会主动和00后新秀分享比赛经验,会在合练时指出他们的不足,就像当年前辈带他一样,把中国短跑的“火种”传下去。

如今广东短跑的新老交替已经初见成效,新生代队员已经具备接棒实力,而苏炳添未来或许会转向青少年培养与体育推广工作。

但不管角色怎么变,他对短跑的热爱,从来没变过。

结语

从东京奥运的9秒83,到阅兵观礼的荣光,再到如今刷新接力赛纪录、坚持备战全运会。

苏炳添用十几年的运动生涯,诠释了什么是“永不言弃的拼搏精神”。

他不是天生的“飞人”,早年因身高劣势被质疑“不适合短跑”。

却用无数个凌晨的训练、一次次调整技术动作,打破了外界的偏见。

他曾因伤病险些放弃,却在康复期间坚持训练,最终重返赛场。

如今36岁,他依然选择站在赛道上,只为心中那份对短跑的热爱。

这样的苏炳添,值得所有人的期待与致敬。

而他留给中国体育的,早已不只是一个个纪录,更是一种“无论多大年纪,都敢为热爱拼一次”的精神。


免责声明:文章描述过程、图片都来源于网络,此文章旨在倡导社会正能量,无低俗等不良引导。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内容!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联系后即刻删除或作出更改。

本文内容信息来源:新浪财经、南方网、环球网、人民日报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9-30

标签:体育   刮目相看   所有人   没想到   短跑   亚洲   赛道   东京   广东   决赛   纪录   成绩   奥运   运动员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