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一部名为《血色黎明》的纪录片在两岸引发热议。片中揭露了一段鲜为人知的历史:1943年,日本殖民当局在台湾推行“志愿兵制度”,原本预计仅能招募数千人,最终却有超过60万台湾青年报名参军。
更令人震撼的是,这些台籍日本兵中,有相当一部分人的父辈曾死于日军1895年占领台湾时的屠杀。
蔡正元曾在一个节目中,以一个冷静客观的态度去分析,他认为民进党这种“亲日”党派不是凭出出来的,而是在日本殖民台湾50多年后,留下的一个大毒、瘤。
自从1945年光复后,当时的台湾对日本殖民统治带有一定的留恋,亲日情结严重,甚至台湾电影中日本父亲的也是以慈祥、善良、坚韧的正面形象出现。
台湾人为什么这么爱日本,从一个曾经在台湾当过民政长官的日本人的一句话中就能体现:“台湾人怕死,要用高压手段威吓、台湾人爱钱,可以用小钱利用吗,台湾人爱面子,可以用虚名笼络”。
由于台湾的特殊地理位置,日本人在这里展现了他们各种“大棒和胡萝卜”政策,相反在大陆就不行,因为大陆四通八达,不可能一下子把所有人全好给笼罩在统治中。
简单来说,台湾岛的优越地理形势,虽然增加了他的防御,可一旦被殖民、殖民化速度也十分快。
从1895年-1942年,台湾已经被殖民了将近半个世纪,当初经历过日本屠杀的一代已经老去或者死亡,留下的这一代几乎都是在日本统治下长大的。
不是说日本对台湾人有多好,相反,台湾本地人一直受到日本的高压统治。
日本占据台湾初期,推行“三段警备制”,将抗日民众视为“暴徒”。
1896年云林大屠杀中,日军焚烧村庄、屠杀妇孺,1902年雾社事件后,赛德克族起义者被集体毒气屠杀。
这些暴行被系统性地掩盖,但幸存者的口述中依旧残忍到令人不忍直视:1895-1945年间,至少有60万台湾人死于饥荒、劳役和镇压。
还有1930年,高山族人发动了 震惊日本的“雾社事件”,然而短短十多年,高山族青年却积极加入日本军团高砂义勇队,并撰写了台湾第一封“血书志愿”。
这都是源于在日本“皇民化运动”,很多台湾居民已经消除了对日本的怀疑和不信任,甚至愿意为天皇效忠。
日本一边高压打击那些反抗者,一边对顺从他们的民众给予名誉、金钱、地位,很多台湾已经没有了民族荣誉感,他们有的单纯就是为了更好的活下去。
纪录片中一位老兵的后代展示的日记写道:“父亲说报名是为了让弟弟免于被抓去当劳工,但他不知道,我们都是被战争机器碾碎的棋子。”
1942年,是日本第一次正式向台湾招兵,只要1000人,但报名了42万,最后征召了1020人;1943年志愿报名人数暴涨到60多万人;1944年暴涨到76万人!
当时的台湾人的意识里已经被种上“属于日本”的观念,根本不觉得,他们参军或者打回大陆有什么部队,他们更重视参军后给的补贴。
台湾人民薪水微薄,还被日军变着法的搜刮,在得知日军招兵可以拿到新手期13元一个月的薪水,派出去会涨到22元一个月,占地护士的薪水更是高达90元一个月时,去南阳不仅自己能拿50元每月,连家属都有工资,他们都心动了。
当然,日本也没傻到将这样一支部队派往中国大陆,而是送往了东南亚参战。
在高雄的“台湾总督府档案”中,一份1944年的《台籍兵教育规程》显示:日军对台湾士兵实施严酷的“皇民化”改造。
强迫学习日语、参拜神社、甚至改换日本姓名。
苗栗的客家农民詹阿旺,父亲因反抗殖民统治被处决,自己却在1943年加入海军陆战队。他在家信中写道:“我握着刺刀的手在发抖,刀刃上刻着‘大日本’,但我的血管里流着中国人的血。”
当前岛内某些势力刻意淡化这段历史的复杂性,他们要么将台籍日本兵美化为“抗日英雄”,要么将其简化为“被迫害的可怜人”,却回避一个事实,日本投降前曾计划将台籍士兵全部处决以掩盖罪行,只是由于美军登陆速度太快才未得逞。
这印证了殖民统治的本质,台湾人的生命在殖民者眼中,始终是可以随意牺牲的筹码。
在台南的“台湾文学馆”里,作家钟肇政的小说《台湾人三部曲》持续展出。
书中主人公在日据时期的挣扎,恰似一面镜子:当一个民族连说“我是谁”的权利都被剥夺时,所谓的“志愿”不过是自我麻醉的毒药。
但依旧有一部分台湾人,清楚的认知到自己的血脉和来历,他们是台湾抗日的主要力量,这些人大多见识过外面的天地,与被日军“皇民运动”洗脑的台湾人有很大区别。
也是因为他们的坚持,才没有让台湾最后一丝净土被污染。
这段历史告诉我们:唯有扎深中华文化的根,守住中华民族的魂,才能让历史的悲剧永不重演。
更新时间:2025-08-09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