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暑节气正是处在由热转凉的交替时期,人体内阴阳之气的盛衰也随自然界的阳气由疏泄趋向收敛而发生转换。此时起居作息也要相应地调整。首先调整的就是睡眠时间。马王堆出土的《十问》医书中说:“夫卧非徒生民之事也,举凫、雁、肃霜、蛇檀(鳝)、鱼鳖、耍(蠕)动之徒,胥(须)食而生者,胥卧而成也……故一昔(夕)不卧,百日不复。”可见不但人需要睡眠,任何生物都离不开睡眠。也就是说没有正常的睡眠,就不能很好地维持正常的生命活动。现代医学研究将睡眠分为四期:入睡期浅睡期、中等深度睡眠期、深度睡眠期。前两个时期时是在朦胧状态,易被唤醒,后两个时期则处于熟睡状态。一般地说,熟睡时不易被叫醒。如果能正常地进入睡眠四期,你的大脑将能得到很好的休息,保证第二天的最佳精神状态。这是秋季养生的重要方法。
处暑时节不宜急于增加衣服。让体温在秋时勿高,以利于收敛阳气。因为热往外走之时,必有寒交换进去。但是,夜里外出要增加衣服,以保护阳气。睡觉应关好门窗,腹部盖薄被,防止秋风流通使脾胃受凉。白天只要室温不高不宜开空调,可开窗使空气流动,让秋杀之气荡涤暑期热潮留在房内的湿浊之气。
可吃温补食物。脸无痘、面不红者若有吃辣味的习惯,可适当吃些辣椒、胡椒之类食物;有饮酒习惯者可适量少喝点儿酒,其中白酒、黄酒一定要加温;主食以吃精白面补气为好;喜欢吃红枣、桂圆者,早晨可吃几颗;酸味主收敛,因此喜欢吃酸味者,可适量吃些酸味食品。
节令衣着
初秋切勿过度御寒,否则身体抗病能力会下降,反而容易生病。
“秋冻”不仅局限于未寒不忙添衣上,还要密切注意天气变化。添衣与否应根据天气的变化来决定,只是不宜添得过多,以自身感觉不过寒为准。初秋的天气变化无常,“一天有四季,十里不同天”“若要安逸,勤脱勤着”。因而应多备几件秋装,做到酌情增减,随增随减。特别是老年人,代谢功能下降,血液循环减慢,既怕冷,又怕热,对天气变化非常敏感,更应及时增减衣服。
起居须知
处暑时节,炎热的气候已接近尾声,早晚温度低,白天气温高。此时节的显著气候特征为干燥,天气少雨,空气中湿度小。人们往往有这种感觉,皮肤变得紧绷绷的,甚至起皮脱屑,口唇干燥或裂口,鼻咽燥得冒火,毛发枯而无光泽,头皮屑增多,大便干结。这都是由于气候干燥造成的。
这种现象就是人们所说的秋燥。此时节的秋燥属温燥,发展病症为咳嗽少痰、咽干不适、鼻燥口干、手脚心热等。某些疾病在秋燥的作用下,也易复发或加重,如支气管扩张、肺结核等。因此,在此时节,自我保健防秋燥就显得十分重要。
现代研究发现,夜间0:00~4:00点,体内各器官的功能都降至最低点;中午12:00~13:00点,是人体交感神经最疲劳的时间。老年人睡子午觉(即每天于子时、午时入睡)可降低心、脑血管的发病率。因此,老年人在加强睡眠的同时,除了应该早睡早起外,最好是在中午12:00~13:00时之间午休。古代养生家说:“少寐乃老人之大患。”《古今嘉言》认为老年人宜“遇有睡意则就枕”。随着年龄的增加,老年人的气血阴阳俱亏,会出现昼不寝、夜不寐的少寐现象。另外,古人在睡眠养生法中还强调子午觉的重要性,认为子午之时,阴阳交接,盛极而衰,体内气血阴阳失衡,必欲静卧,以候气复。
节令养生食谱推荐(中国居民膳食指南)
处暑时节养生要顺应“秋老虎”的气候特点,其饮食方案如下:
木耳粥
制作原料:黑木耳30克,粳米100克,大枣3~5枚冰糖适量。
制作方法:先将黑木耳温水浸泡半日,洗净后待用。粳米与大枣同煮,煮沸几分钟后放入黑木耳、冰糖,文火熬成粥,即可。
适宜人群:适用于痰中带血、慢性便血、虚劳咳喘、痔疮出血及眼底出血者等。
禁忌:腹泻之人少食用。
木耳味甘,性平,归胃、大肠经。木耳可凉血止血,治疗各类出血病。木耳中所含的固醇类成分具有维生素D的作用,有利于钙的吸收,可预防小儿佝偻病和老年人骨质疏松症。木耳含有多糖类和磷脂等营养成分,可补脑强心,又可防治血管硬化、高血压病等。此粥有益气养胃、滋阴生津、润肺止血、补脑强心的功效。
玉米须炖甲鱼
制作原料:玉米须100克,甲鱼1只,葱、盐、黄酒适量。
制作方法:将甲鱼去头、爪和内脏;玉米须洗净,装入纱布袋中,扎紧袋口。将甲鱼、药袋放入沙锅内,加姜葱、食盐、黄酒、清水适量,置武火上烧沸后,转用文火炖熬至熟,即成。
适宜人群:适用于口渴神倦,高血压、糖尿病者。
玉米须味甘,性平,入肝、肾经。《滇南本草》说:“宽肠下气。治妇人乳结,乳汁不通,红肿疼痛,怕冷发热、头疼体困。”据现代医学研究,玉米须有利尿作用,对肾脏病、浮肿性疾病、糖尿病等有效;对胆囊炎、胆结石、肝炎性黄疸等有一定疗效。玉米须与龟烹制而成的药膳具有养阴补血、消渴降压之功效,适合中老年人。
鸡蓉鹌鹑蛋
制作原料:鹌鹑蛋20只,鸡胸肉150克,火腿10克,鸡蛋3只,鸡汤500毫升,料酒30克,味精1克,精盐2克湿淀粉50克,食用油80克。
制作方法:鹌鹑蛋煮熟剥去壳,鸡蛋去黄留清,鸡胸肉洗净剥去筋打成蓉泥,放入碗中,用料酒、精盐1克、湿淀粉15克、蛋清和30毫升清水搅匀调成鸡蓉。净锅置火上,注入鸡汤,放入鹌鹑蛋、精盐、味精1克烧开,用35克湿淀粉勾芡;把鸡蓉徐徐倒入搅匀,待鸡蓉受热稠浓时放入油渗进鸡蓉,盛入大平盆,撒上火腿末,即成。
适宜人群:适用虚劳羸瘦、中虚少食、消渴者。中老年人常食,能抵抗衰老。可用于营养不良、贫血、结核病及高血压、血管硬化等。
鹌鹑蛋性甘,味平,能补益气血,有较高的营养价值。所含蛋白质、维生素B1、维生素B2、卵磷脂、铁等均高于鸡蛋,并含芦丁等有益物质。
莲子牛肚
制作原料:莲子40粒,牛肚1个,香油、食盐、葱、生姜、蒜、酱油各适量。
制作方法:将牛肚洗净,然后把去心的莲子装在牛肚内,用线缝合,放锅中加水清炖至熟。熟后待冷,将牛肚切成丝,与莲子共置盘中,葱、姜、蒜洗净切成粒,加酱油香油拌匀,即成。
适宜人群:适用于病后体虚、小儿疳积、尿频、虚烦不眠、脾胃虚弱、消化不良、食少便溏、虚劳消瘦者。
禁忌:腹满痞胀或大便燥结者不宜食用。
莲子味甘涩,性平,能补脾益胃,涩肠固精,养心安神。牛肚,即牛胃,味甘,性平,能补虚益脾胃。
滋补原则
人们经过炎热的夏天,身体耗损大,而进食较少,当天气转凉,调补一下身体颇有必要。因此秋季一到,气温逐渐下降,人们便习惯地想到要补养。但那种不管肌体情况,把许多补药、补品,如人参、鹿茸、鸡肉、羊肉等等集中突击食用,是很不科学的,不但对健康无益,反而浪费财力、物力,甚至还会损害身体。
因此,秋季六节气养生的饮食原则是既要营养滋补,又要容易消化吸收。换季是人们抵抗力最弱的时候,如果体质不佳就非常容易得病。这时多吃一些能够增强人体免疫力和抵抗力的食品,对于身体健康大有好处。
更新时间:2025-08-27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